大米量身穿金裝 打造品牌闖市場——興安盟放大資源優勢打造區域品牌紀實

大米量身穿金裝 打造品牌闖市場——興安盟放大資源優勢打造區域品牌紀實

大米量身穿金裝 打造品牌闖市場——興安盟放大資源優勢打造區域品牌紀實

□記者 秀秀

走進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備春耕工作井然有序。水稻種植戶開始搭建育秧棚,為園區內45萬畝水稻育秧工作做準備。3月24日,剛剛從北京抵達的技術人員立刻投入工作。他們爬上爬下調試多功能植保機,這些植保機肩負著大田蟲害綠色防控工作。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致力於建設全國最高端、最前沿、最實用的現代農業管理體系,堅持綠色農業和智慧農業有機結合,用科技要素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引領全盟水稻產業依託高科技手段走綠色發展之路。

我盟努力打造“興安盟大米”這個區域公用品牌,有效整合全盟的水稻資源,通過全程的統一標準,提升水稻質量,使大米達到綠色有機標準。統一使用“興安盟大米”品牌,對外塑造興安盟綠色農畜產品的整體形象,快速提升知名度、競爭力和附加值,推動全盟大米產業的快速發展。

“綠”字打頭,從種到收全程高質量起步

在“興安盟大米”品牌的帶動下,今年新增水稻種植面積近5萬畝,使我盟水稻總面積由135萬畝增加到140萬畝。新增綠色產品基地認證26萬多畝,新增有機產品基地6000多畝,使全盟綠色、有機大米產品基地一舉突破70萬畝。我盟狠抓水稻標準化生產、品牌建設、質量安全監管,突出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基地、稻田綜合種養示範基地、稻田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推動了水稻生產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過去粗放的傳統耕作模式逐漸走遠,新的耕作模式正在形成,我盟水稻種植產業正朝著綠色、有機、高質量發展。烏蘭浩特市以稻米產業為重點,打造“興安盟大米”綠色有機水稻種植基地。烏蘭浩特市圍繞百里興安稻海產業觀光帶建設了義勒力特農旅融合示範區、烏蘭哈達水稻科技示範區、烏蘭哈達民俗體驗示範區、葛根廟廟園一體示範區4個綠色有機水稻種植示範基地。今年,以百里興安稻海“一帶四區”產業觀光帶提檔升級為重點,通過“農業+”模式,提升產業附加值,提高品牌知名度,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逐步形成“一帶四區”產業鏈式集群發展格局,讓田園變公園、農區變景區、民房變民宿,產品變名品,人名變名人。2019年,烏蘭浩特市推廣稻田養魚1萬畝,首次試驗稻田養殖小龍蝦20畝獲得成功。據測算,稻田養魚畝增收400元左右,真正實現了“一田兩用,一地雙收”的目標。

一切努力只為種植出更加優質的水稻。在以基地創建和模式示範為引領的同時,研發和推廣提質增效質量安全的新技術、新模式,建立健全以袁隆平院士水稻工作站為主體的水稻良種繁育體系、科技創新和推廣服務體系,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農村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全程監控與可追溯制度,提升科技支撐保障能力,積極發展規模化和組織化生產,輻射帶動全盟水稻綜合生產能力提升。我盟特製《興安盟大米地方標準》,先後對育種質量、引種質量、用種質量、理化質量、感觀質量、安全質量、信息追溯、積溫區劃、種植技術、控肥控藥等指標進行了全程規範。

“優”字標準,從內到外打造一流品牌

“興安盟大米”已得到廣大消費者和專家的認可。良田沃土成就了“興安盟大米”的非凡品質。正是這一系列極佳的生產環境才讓“興安盟大米”成為“十四冬”唯一指定用米。

通過贊助“十四冬”,提升大眾對冰雪運動及“興安盟大米”品牌的關注度。可以說打響“興安盟大米”的名氣,就要靠品牌化發展,去除缺陷,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數字顯示,截至目前,全盟新建較有規模的大米產業聯合體8個、聯結帶動企業26個、合作社64個、家庭農牧場5個,覆蓋水稻種植戶9187戶,其中帶動貧困戶1205戶,聯合體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6.69萬畝,其中中高端品種約佔60%,農戶收益明顯高於其他農戶。 (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興安盟大米”品牌的發展,真正實現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目的。盟委、行署積極推動,企業積極參與,產品時時跟進,把“興安盟大米”品牌的知名度擴大到全國各地。

“興安盟大米”產業正在快速向“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方向發展和轉變,這對全盟農牧業產業發展來說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作為產業鏈核心的加工龍頭企業積極性空前高漲,在全國大米銷售形勢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興安盟大米”市場認知度、市場銷售一路看好,價格數量齊增。2019年前10個月“興安盟大米”用標企業實現大米銷售收入9.78億元,同比增長26%,個別企業的市場銷售量和銷售額增長超過50%,促進了加工企業向水稻種植和市場渠道建設以及文化旅遊方向發展延伸的積極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態勢開始起步。

為了讓購銷面對面,近距離了解雙方需求,讓“興安盟大米”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我盟先後到湖南、安徽等地參加農畜產品推介會,很好地將“興安盟大米”品牌打入全國的市場。除了參加推介會,“興安盟大米”藉助京蒙扶貧協作的東風,把興安盟大米端上了北京老百姓的餐桌,讓“興安盟大米”的品牌在老百姓心裡落地開花。

“京蒙扶貧協作,為我們搭建起了連接北京市場的綠色通道,大米名氣越來越響亮,訂單一個比一個大!現在我的客戶裡,‘國字頭’企業和單位越來越多,比如中國路橋、中國菸草、杭州種業等,而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扎賚特旗魏佳米業總經理魏建明說。

自建立幫扶協作關係以來,扎賚特旗藉助京蒙幫扶機遇,通過發揮北京的資金和市場優勢,連接扎賚特旗自然資源和特色產業優勢,打通銷售渠道,讓來自興安盟的大米亮相北京,“圈粉”無數。對此,魏建明感觸最深:“過去,我用10年的時間去開發北京市場,卻都以失敗告終。京蒙扶貧協作讓我們2019年在北京的銷售額達到了2500萬元,而在兩年前,這個數字還是0。”

從0到2500萬元的突破,“興安盟大米”的品牌不僅給魏佳米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打開了面向全國的市場,還讓這個企業準確找到了自己的銷售定位。

京蒙扶貧協作不僅搭建起對接交流、宣傳推介的平臺。更通過這一平臺,讓“興安盟大米”品牌走出去,通過合作幫銷、拓展市場、聯動發展、培育產業等方式,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興安盟大米打造品牌奠定基礎。

“興安盟大米”繼去年獲得中國大米十大區域公用品牌之後,又獲得“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獨家供應商”資格,標誌著“興安盟大米”的品牌建設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僅收穫了榮譽,更收穫了信譽,收穫了實實在在的效益。自從成為“十四冬”唯一指定大米之後,“興安盟大米”美譽度直線上升,企業訂單量明顯增加。同時,“興安盟大米”原料基地作為一個整體,被中國優質農產品協會授予“中國優質稻米示範基地”稱號。在農業農村部指導下,由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牽頭,會同中國農村雜誌社等有關單位共同開展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徵集工作,依據省級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意見及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意見,全國共遴選出30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興安盟大米”位列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