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的失戀博物館,農村的農耕博物館,你家有哪些古董?

導語

近年來,城裡博物館的種類越來越多,但農村的博物館卻少得可憐,農村的博物館最常見的就是革命類的博物館或者家族式的博物館。隨著農村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古老的農耕工具退出了歷史舞臺,有些農耕工具的手藝也隨之埋沒,所以農村也可以建立農耕博物館,不僅能增加農民的收入,還可讓後人瞭解古人的農耕智慧和手藝傳承。

城裡的失戀博物館,農村的農耕博物館,你家有哪些古董?

古老的碾米機

農耕器具蘊含的意義

農耕文化包括種子知識、農耕器具生產及運用、農業生產節氣、農產品的儲藏知識等,而農耕器具的生產和運用包涵了人們的智慧,也代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水平。農耕器具是農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和實用的工具,其具有歷史傳承性、鄉土民間性、地域的多樣性、民族的多元性、,不僅賦予了中華文化的重要特徵,也是中華文化綿延不斷、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城裡的失戀博物館,農村的農耕博物館,你家有哪些古董?

古代的雨衣


城裡的失戀博物館,農村的農耕博物館,你家有哪些古董?

農耕器具的更迭

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農村生產力日益提高,就是新的農耕器具代替了老舊的農耕器具。老舊的農耕器具在某個時間段也是先進的農耕工具,這些農耕工具的生產也是一種手藝,隨著新式工具的代替,漸漸退出了我們的視野;有的則毀損消逝,逐漸被我們遺忘;有的手工工藝技術面臨後繼無人的境況,精巧的、實用的、有歷史意義的手工藝失傳是最大的損失。所以為了民間的手工藝能流傳後世,可以建立一個農耕博物館,讓有興趣之人傳承手工藝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建設美好的農村家園、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豐富農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城裡的失戀博物館,農村的農耕博物館,你家有哪些古董?


城裡的失戀博物館,農村的農耕博物館,你家有哪些古董?

農耕博物館的知識傳遞

農耕文化從古至今,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手工藝種類豐富齊全,農耕器具及其製品更是數不勝數,相應的匠人一代勝過一代,也充分展現了人民群眾的勤勞和智慧。農村中常見的和傳統的穀倉、推子、碾子、畚箕、簸團、篩子、籃子、篾籮、皮籮、石碓、石磨、獨輪小車、柴刀、斧頭、鐮刀、撮箕、織布紡車、草鞋、耙頭、犁耙、繩索、扁擔、鋤頭、蓑衣斗笠、風或水車、拌桶、,等等,對於城市裡的孩子有些器具都沒見過,更別談手藝傳承。新時代的孩子在書本上看到和學到的農耕知識也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樣,印象也不會太深和在意。如果展館四周牆上可用黃麻草、竹子裝飾,或配以相關的背景圖片;裡面擺放著蓑衣、秧盆、鐮刀、曬穀席等不同農具,每件農具上都詳細標註用途,這就能更好地加深印象,學到的知識也能記得更牢。

城裡的失戀博物館,農村的農耕博物館,你家有哪些古董?


城裡的失戀博物館,農村的農耕博物館,你家有哪些古董?

結語

農民的收入不僅僅靠生產,還得轉型至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這樣才能更好的生活和發展農村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