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想要在铁岭驻军,朱元璋霸气回应:休想!底线就是鸭绿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朝鲜半岛与中国一直来往密切,历朝历代和平交往占了大多数,但也有互相攻伐的时候。元朝末年,东北女真与高丽多次短兵相接,两者互有胜败,关于领土问题始终没能很好解决,高丽甚至提出要把边境线压到铁岭。于是乎,明朝政府开始了公关外交。

如果放在现代,类似于这种问题本应是外交部负责,但在古代这一职权就落到六部中的礼部。洪武十五年,有一个叫李原名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做了御史,因为才华出众,朱元璋派他出使缅甸。

当时,与缅甸接壤的中国地区刚刚被明朝平定,当地有一个叫思伦发的地区头目已经露出造反的苗头,李原名回国后立刻报告朱元璋,让中央政府早作准备。果不其然,后来思伦发果真造反,此乃后话。

高丽想要在铁岭驻军,朱元璋霸气回应:休想!底线就是鸭绿江

李原名从缅甸回国后,朱元璋提升他为礼部尚书,掌管整个帝国的一切礼仪典章以及相关的外交事宜。洪武二十一年,明朝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发文告知高丽。由于高丽已经占领该地32年,高丽禑王不愿放弃该地。

高丽君臣急忙派密直提学朴宜中赴明申辩说:“铁岭迤北,历文、高、和、定、咸诸州以至公崄镇,自来系本国之地。接着叙述了高丽睿宗时如何讨东女真,和州等地如何被元占领的过程。

高丽在这一表文中颠倒历史,首先掩盖了渤海、辽朝时,其定、长一线长城之北不属于高丽这一事实,也掩盖了高丽睿宗攻占曷懒甸为时不到两年,此后这一地区一直由金、元两朝管辖的事实。就是这段高丽罔顾史实的讨价还价,被记载到《明史》中。

《明史》李原名传记中,“高丽奏辽东文、高、和、定州皆其国旧壤,乞就铁岭屯戍。”大致意思就是,我们高丽现在的地盘太小了,我们要往你明朝东北扩张。实际上,这是一项特别无理取闹的行为,时任礼部尚书兼外交部长的李原名立刻怼了回去。

高丽想要在铁岭驻军,朱元璋霸气回应:休想!底线就是鸭绿江

李原名说,“数州皆入元版图,属于辽,高丽地以鸭绿江为界。今铁岭已置卫,不宜。”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文、高、和、定州等地早就是元朝的行政区域,我大明王朝顺天承命代替元朝,因此我们的行政区域依然如故,你们高丽还是退回鸭绿江那边去吧。

朱元璋看了李原名的陈词,颇为高兴,于是下令让高丽安分守己,作为番邦希望他们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从此以后,关于明朝和高丽的边境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然而,高丽国内不久便发生了政治变局。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建立了朝鲜王朝,当时实际上获得了明朝的默许和首肯。朝鲜王朝的首都最初定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今开城;又称松都),后于1394年定都汉阳(今首尔),第二年改称汉城。15世纪中叶,朝鲜王朝的国土基本定型,大致相当于当今朝鲜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

高丽想要在铁岭驻军,朱元璋霸气回应:休想!底线就是鸭绿江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在位时期,礼部尚书大约换了四十几个,而李原名是任职时间较久的一位。洪武二十三年,李原名“以老致仕”,也就是年龄太大辞官退休的意思。几百年过去了,当初的那个礼部尚书兼外交部长李原名已不复存在,但他对明确明朝与高丽的边境线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后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