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還是記憶中的味道嗎?

喜州粑粑是大理的名小吃,從古至今,喜州粑粑都須以炭火烘烤,方能保持鬆軟酥脆的口感,而且必須現烤現吃,過得一時半會兒,就會變得乾硬綿扯。

從前的喜州粑粑,是這樣煉成的。在寒冬的夜裡,在大理的街頭巷尾,一爐油香四溢的烤粑粑和紅紅的炭火,是多少大理人一生最溫暖的回憶。

沒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還是記憶中的味道嗎?


沒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還是記憶中的味道嗎?

新鮮出爐的炭烤喜州粑粑,香氣四溢,令人食慾大增。如果夠奢侈,還可以加個蛋。

沒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還是記憶中的味道嗎?


沒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還是記憶中的味道嗎?

喜州四方街,因為賣正宗喜州粑粑而出名,很多吃貨就為了吃個粑粑,驅車數十公里來這大快朵頤。所以,這裡有四家賣粑粑的店輔,門前整日排著長隊,只要粑粑一出爐,就被一搶而空。

現在的喜州粑粑,是用這種電烤箱烤出來的。定好時間、溫度,將麵餅置於烤盤上,往烤廂裡一推,按下開關,將一切交給時間和機器。省事!可烤出來粑粑還是老味道嗎?

沒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還是記憶中的味道嗎?

烤出來是這個樣子。你能想像一下它的口感嗎?

從門口顧客寥寥的情形,不難猜出。

沒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還是記憶中的味道嗎?

其實,失去了千百年的沉澱,也失去了原有風味的,又何止一個喜州粑粑!

走在大理古城的街頭,你往往會恍惚,這裡是麗江的四方街?是香格里拉的獨克宗?還是我記憶中的大理?在不同的地點,生活著不同的民族,卻賣著同樣的商品:鮮花餅、酸梅湯、臺灣奶茶、蒙古大串、石屏臭豆腐、臺灣烤肉腸、麗江果脯、香格里拉犛牛肉乾、四川麻辣燙…,連服裝店裡展示的民族服飾、繞城的流水、岸邊的垂柳都一模一樣。

沒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還是記憶中的味道嗎?

若你帶著舊日的情懷,想去大理的街頭,重溫一襲舊夢,恐怕,你要失望了。邁當勞、肯得基、德克士、彼得堡、蒙自過橋米線、嘉華餅屋,它們在大理的土地上,卻全都不屬於大理,你的鄉愁無處安放。

去了哪裡,賣花的白族大媽?

去了哪裡,賣燒餌塊的金花?

去了哪裡,電影院門口炒瓜子的大爹?

去了哪裡,大箐樹下賣油粉的阿姐?

“再回首”涼雞米線早已不是原來的味道,再也喝不到酸甜可口的黑梅汁、放了玫瑰糖稀的冰粉,取而代之的,是香精勾兌的酸梅湯,還有甜得發膩的臺灣奶茶。

一座失去了記憶的城市,不會成為異鄉人的故鄉,卻也讓本地人再也找不到故鄉!

沒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還是記憶中的味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