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吗?

喜州粑粑是大理的名小吃,从古至今,喜州粑粑都须以炭火烘烤,方能保持松软酥脆的口感,而且必须现烤现吃,过得一时半会儿,就会变得干硬绵扯。

从前的喜州粑粑,是这样炼成的。在寒冬的夜里,在大理的街头巷尾,一炉油香四溢的烤粑粑和红红的炭火,是多少大理人一生最温暖的回忆。

没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吗?


没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吗?

新鲜出炉的炭烤喜州粑粑,香气四溢,令人食欲大增。如果够奢侈,还可以加个蛋。

没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吗?


没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吗?

喜州四方街,因为卖正宗喜州粑粑而出名,很多吃货就为了吃个粑粑,驱车数十公里来这大快朵颐。所以,这里有四家卖粑粑的店辅,门前整日排着长队,只要粑粑一出炉,就被一抢而空。

现在的喜州粑粑,是用这种电烤箱烤出来的。定好时间、温度,将面饼置于烤盘上,往烤厢里一推,按下开关,将一切交给时间和机器。省事!可烤出来粑粑还是老味道吗?

没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吗?

烤出来是这个样子。你能想像一下它的口感吗?

从门口顾客寥寥的情形,不难猜出。

没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吗?

其实,失去了千百年的沉淀,也失去了原有风味的,又何止一个喜州粑粑!

走在大理古城的街头,你往往会恍惚,这里是丽江的四方街?是香格里拉的独克宗?还是我记忆中的大理?在不同的地点,生活着不同的民族,却卖着同样的商品:鲜花饼、酸梅汤、台湾奶茶、蒙古大串、石屏臭豆腐、台湾烤肉肠、丽江果脯、香格里拉牦牛肉干、四川麻辣烫…,连服装店里展示的民族服饰、绕城的流水、岸边的垂柳都一模一样。

没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吗?

若你带着旧日的情怀,想去大理的街头,重温一袭旧梦,恐怕,你要失望了。迈当劳、肯得基、德克士、彼得堡、蒙自过桥米线、嘉华饼屋,它们在大理的土地上,却全都不属于大理,你的乡愁无处安放。

去了哪里,卖花的白族大妈?

去了哪里,卖烧饵块的金花?

去了哪里,电影院门口炒瓜子的大爹?

去了哪里,大箐树下卖油粉的阿姐?

“再回首”凉鸡米线早已不是原来的味道,再也喝不到酸甜可口的黑梅汁、放了玫瑰糖稀的冰粉,取而代之的,是香精勾兑的酸梅汤,还有甜得发腻的台湾奶茶。

一座失去了记忆的城市,不会成为异乡人的故乡,却也让本地人再也找不到故乡!

没有了木炭烘烤的喜洲粑粑,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