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成為這個村脫貧戶的幸福“密碼”

春光正暖,金燦燦的玉米,鋪滿了賽罕區黃合少鎮脫貧戶孫團元家的小院。孫團元正拿著耙子給玉米棒“翻身”,妻子高秀清在一旁正在將玉米棒進行脫粒、鋪展、晾曬。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孫團元一家就按照村委會的防控要求,把全部精力放在家裡生豬餵養上。

精準施策,成為這個村脫貧戶的幸福“密碼”

2013年,因為沒有技術,沒有資金,孫團元家被識別為貧困戶。通過建檔立卡,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專門根據他們家的情況實施精準幫扶。醫療扶貧和教育扶貧等扶貧政策逐一落實到位,這對他們一家幫助良多。高秀清告訴記者,“孩子從小學就享受上了教育扶貧政策,現在上初中住校,教育扶貧每個月給補助450元,一年補10個月,這錢就像雪中送炭。”

精準施策,成為這個村脫貧戶的幸福“密碼”

各項扶貧政策讓孫團元家的日子越來越寬裕,全家人脫貧致富的精氣神也越來越足,於是庭院養豬成為孫團元家的“幸福產業”。“我們家以前一直用壓水井,後來用水泵抽水,日常生活用水還好點,餵豬用的多了,不光餵食喂水還得沖洗豬圈,水泵用電花錢不說還特別麻煩,冬天接水還挨凍。”

精準施策,成為這個村脫貧戶的幸福“密碼”

前幾年村裡整村進行自來水改造工程,每家收取幾百塊錢,但對於孫團元家來說,這幾百塊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拿不出錢就沒法進行改造,所以用水一直不方便。直到去年八月份,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想辦法找措施,利用全鎮脫貧攻堅利益鏈資金,免費為孫團元家改造了自來水,使用了多年的水井和水泵也終於閒置下來了。高秀清高興地說,“如今,早上打開水龍頭,接一缸水就夠用一天了,停電也不怕沒水,冬天不用到院裡抽水,特別感謝黨的好政策,給了我們好生活。我現在種自己15畝地,又承包了鄰居17畝地,生活會越來越好。”

精準施策,成為這個村脫貧戶的幸福“密碼”

和孫團元一樣,同村的脫貧戶彭志強去年也喝上了自來水。“以前打的井不深,水中雜質多。現在的自來水是百十來米的深井水,沒有水垢,挺好喝。”除了他們兩戶,還有四戶脫貧戶也免費接了自來水。西黃合少村駐村第一書記孫素武介紹到,“從2013年開始,全村建檔立卡識別的貧困戶有106戶,根據每個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分別享受到了危房改造、危房加固、基層醫療、合作醫療、低保等扶貧政策,現在他們已經全部脫貧。”

精準施策,成為這個村脫貧戶的幸福“密碼”

“前途風景正好,追風趕月莫停留。”用這句話形容現在的西黃合少村一點不為過,自來水全村通,街巷道路一塵不染,環境衛生乾淨整潔,村民素質也得到有力提升。孫素武介紹到,“針對村民致富缺少技術的原因,我們利用農閒時間請老師和專家來村授課,專門講授種養殖知識,提高他們的技術,讓脫貧更加紮實牢固,讓致富小康更有保障。”(賽罕區融媒體中心 吳樂 宋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