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芦笋种植方法与管理方法是什么?

农猕小王


芦笋吃起来清脆可口,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市场行情也一路看涨。它的品种很多,有的农民开始种植芦笋,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管理得当,亩产量可以达到800公斤左右,给农民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芦笋育苗

① 育苗地块的选择:芦笋育苗主要有基质育苗和平畦育苗两种方式,要选择方便排水,地势平整的地块作为苗床。种植户一般都是选择平畦育苗。首先要将地块深耕,让太阳晒几天,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如果之前种的是大蒜或大葱类作物,就不适合作为芦笋的苗床。

② 种子消毒:播种之前,先要挑选出比较饱满的芦笋种子,放在强光下晒2~3天,再把种子放在70度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后再拿出晾干待用。

③ 种子催芽:把种子放在30度的温水中浸泡两天,让其吸水膨胀,再用合适浓度的多菌灵浸泡10个小时,浸泡完成后过一下水,放到容器中盖上一层布,放在26~28度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当种子露白以后,就可以进行播种。

④ 播种:平畦育苗播种,先将做的畦浇透水,再按行距为10厘米的距离挖好沟,将催好芽的种子放在沟的中间,均匀盖一层细土,保持2厘米的厚度。

二、育苗期间的苗床管理

① 控制好苗床的温度:芦笋出苗前,苗床的温度要保持在18~24度之间,出苗以后,温度就要慢慢增加,但不能超过30度,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度。

② 幼苗施肥:芦笋长出嫩尖时,要施一次磷酸钾的复合肥来提苗,每亩16公斤的复合肥用适量的水稀释,再加入1000公斤的水混合,施加到土壤里,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③ 浇水:芦笋育苗期间,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土壤要保持湿润但不能潮湿,最好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浇水,以免发生干旱或涝灾。

④ 起苗的标准:当芦笋苗长到30厘米左右时,根部有足够的根须,就可以起苗定植,用平畦育苗,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起苗。

三、芦笋定植的技术方法

① 芦笋定植密度:合理的定植密度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多年的种植户总出结了合理的种植密度,行距维持在1.4米,株距保持0.24~0.3米,每一亩地定植1700棵左右。

② 芦笋定植的方法:首先要在定植的地里挖好沟,按照确定好的行距和株距,挖好洞穴,洞穴的大小,以幼苗根系的大小为标准,深度保持在12厘米左右,将幼苗放入到洞穴,让根须充分伸展,之后盖上细土,浇一些水定根。定植时,要对幼苗进行挑选,分类进行定植,避免芦笋生长差异化太大。

③ 定植以后的施肥:一般在定植20天以后就要开始追肥,可以选择腐熟的农家肥,还有少量的有机复合肥,每隔一个月就要追加一次肥料。到了生长中期,可以选择复合肥和叶面肥进行施加。到了采摘期,是芦笋对肥料需求最旺盛的时候,施肥量要增加,每亩可以施加堆肥1400公斤,磷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

四、芦笋种植的田间管理

① 查苗补缺:定植以后,要定期观察生长情况,如果发现有死棵,要及时将死苗连根拔出来,再进行补栽,补栽的幼苗要加强水肥管理,确保芦笋苗生长的整齐性。

② 浇水培土:恶劣的天气对芦笋苗的影响比较大,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高温的季节要勤施水,不能让幼苗缺水,多雨的季节,要清理排水沟,保证排水顺畅不产生积水。随着幼苗长大,杆茎承受的重量增加,定期做好培土的工作,避免发生倒伏造成损失。

③ 中耕除草:施肥期间,到了下雨的季节,杂草就会疯长,争抢芦笋的养分,下雨以后要加强中耕除草的管理,使芦笋有充足的营养供应。

五、种植芦笋期间的病虫害防治

① 垄枯病的防治方法:播种之前做好种子消毒的措施,把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清除干净。若有发病的植株,要清理出土块并烧毁处理,健康的幼苗采用地膜覆盖,多施一些有机钾肥提高抵抗力。用药物防治的方法可以选择多菌灵和代森锰兑水,戴上手套,把药物从上而下涂抹在杆茎上,到分杈枝叶的地方停止,每天涂抹一次,连续三天。

② 夜蛾类虫害:夜蛾类的害虫会啃食芦笋的枝叶,而且还对杆茎产生危害,造成芦笋低垂或倒伏,严重时还会造成死棵,通常的防治方法是采用灯光诱捕,灭杀蛾虫。采取药物防治通常是用百虫晶体溶液加乐斯本溶液,在夜蛾幼虫阶段时进行喷洒,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结语:芦笋是比较有特色的蔬菜,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并不复杂,成活以后可以连续采收10年。只要是农民在种植的过种中,能够及早发现问题,并用自己总结的经验解决,就可以积累很多的种植技术,为高产打下基础。


农事随谈


说到芦笋,我自己本身在种植芦笋,今年种植第二年,都是在田里,露天种植的。

把土打碎,然后把芦笋苗拿去种植,一般田里的草长得比较快,芦笋种植得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除草,但是人工除草太费力费人。种植一两亩地还好,几十亩以上就难了,我目前是用木冈盖住,放木冈,一来可以起到盖草的作用,二来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当然每个地方都不同,有些打药除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