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最近有時間,為了輔導上初中的孩子,重新看了一下魯迅的《朝花夕拾》,魯迅果真是大師中的大師,小事中折射大道理,國家選擇這部書,作為孩子們的必讀書籍,確實很棒。

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本人學歷不高、水平不行,本不該對大師之作,說東說西,但是話在嘴邊,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對大師的《二十四孝圖》真的不敢苟同,不是文筆的問題,而是看待問題的角度。

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

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如果非要批評《二十四孝圖》,我覺得,最多也就是故事情節有些誇張而已,文章所要表達的主旨沒有問題,只要把“孝”傳達清楚了就可以,就好比名著《西遊記》,主旨是讚頌唐僧一行人,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誰也不會唐僧去西天取經,如果有學的,那就是個精神病,不能說《西遊記》問題。

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魯迅的《二十四孝圖》中,對於《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重點的批評,如果順著他文章的思路,讀到此處,確實感覺魯迅說的很對,不過只要仔細品味,並且結合具體生活,那麼魯迅的闡述就問題多多了。

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首先《老萊娛親》,說的是老萊大把年紀了,還要用各種小孩子的方式,逗自己的父母高興。魯迅確實不是這樣的人,不可能這樣孝順父母,他的父親對他很嚴厲,通過他的文章,能品味出,他對父親的怨恨,試想,沒有這樣的嚴父,怎麼會出現“一門三傑”,他的兩個弟弟,也都是當世傑出人才。

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魯迅後來住在北京,他的母親也主要是他的弟弟,和他前任老婆在一起,從他身上真沒有看到孝順的事情,就算魯迅孝順,也是那種極為刻板的孝順,他無法理解只要父母在,孩子無論多大年紀,也是孩子的道理。

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再說《郭巨埋兒》,魯迅的家境一直不錯,雖然後來祖業有所衰落,但是他和他的兄弟們,都很能賺錢,在當時來說,絕不會為了吃喝犯愁,他怎麼會理解郭巨的難處,就一碗飯了,是給兒子吃,還是給老母親吃?

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這就好比是,老婆和媽掉到了河裡,該救誰呢?無論郭巨這件事是真是假,這個故事,要傳遞給我們的是,百善孝為先,天下“孝”最大,如果必須要選擇,一定要選擇“孝”。

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魯迅的《二十四孝圖》間接地證明了,他確實不是一般人,沒有普通人的家庭生活,他兄弟之前也不和睦,他和父母間也有隔閡。

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另闢蹊徑,做點出格的事是必然的,他就是要拿最不該批評的東西批評,這樣才有轟動性,就像江湖中比試武功,直接挑戰第一名,贏了自己就是第一,輸了也不丟人。

駁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只看了表面,不理解其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