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人的辮子多久洗一次?為何有人說英國傳教士直呼令人感到噁心呢?

dydes


中國古代,一直要將頭髮留到腰部,也就是我們現代經常所說的待我長髮及腰唯我娶你可好。清朝之前將頭髮會留到腰部的原因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但到達腰部後,還是可以去自己祖先的墳前告慰一番,然就可以稍微剪短一點。這些減掉的頭髮不能像我們現在一樣隨地扔到,而是需要珍藏起來或是將其在祖先的墳前燒掉,來表示自己感謝父母以及祖先的養育之恩。

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滿人入關後,強行命令漢人將頭髮減掉留成辮子,剛開始認為滿人是在開玩笑,不少人以死相抗,不過多爾袞執行這項國策的時候,命令八旗子弟誰若不從立斬。

當時殺了很多人之後,都爭先恐後的剪辮子,畢竟對於頭髮還是自己的命要緊,所以從此刻開始清朝人就開始蓄髮。

比較漢人之前都沒有儲蓄頭髮的習慣,所以在剛剃了頭之後,他們的髮型是非常彆扭的,不過這種髮型對於清潔還是很有好處的。

時間就是金錢

注意題中是說英國傳教士,那一定是到清末時期了,在前期的話對髮型清潔非常方便,畢竟中國漢人不剪頭髮,全部用簪子固定到頭上,要知道那樣洗一次頭髮,不講究的人也要三個時辰,換算到現在的計時法,就是六個小時。

可想而知要用六個小時洗一次頭髮,這得耽誤多少農活,對於富人來說就是耽誤多少商機。

不過滿人當時是在黑山白水之間生活的,過著打漁捕獵生活,更加沒有時間打理頭髮,但又不能都不留,所以就想到了留一條辮子來告訴祖先自己沒有忘掉祖訓。

金錢鼠尾辮、豬尾辮

只不過是現在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當時滿人的頭髮被稱為金錢鼠尾,原因是將頭髮除後腦勺外頭髮剔除,這個部位就要將頭髮編成辮子,並且留下發辮的地方只能有銅錢大小,這種叫法就由此得名。

(金錢鼠尾辮)

清朝中期的時候頭髮被人稱為豬尾巴,由於當時蓄髮時間還不夠,清政府並沒有頒佈新的詔書,所以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與清早期差不了多少。

但到了末期的清朝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蟒蛇狀的頭髮,當時的頭髮是非常多的,並且農民是不講究頭髮有沒有味道的,所以可能幾個月才會簡單的清潔一次。

洗頭髮的繁瑣

要知道古代是沒有洗髮水的,每天洗都不一定乾淨,何況幾個月呢?

所以當時全國各地只有一個字,那就是臭,不過達官貴人以及皇帝還是很注重頭髮的清潔的,畢竟上朝之時,不能滿堂汙穢的味道。

因此他們會在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泡澡之時順便將頭髮洗掉,但這也讓傭人很苦惱,要知道編髮辮也是非常耗費時間的。大概要一兩個時辰,因此很多大官都會將頭髮泡在水中,並沒有拆開洗。

至於英國的傳教士,來到中國後,聞到街上人頭髮的味道,會有想吐的感覺,並且將這些話登到了英國的報紙上。

其他國家的人都覺得中國是一個很臭的國家,並且還是一個落後的封建王朝,因此中國受到了歧視。

但李鴻章出訪其他國家時被問道這個問題,為了化解尷尬只能將挑事的英國人拉出來說:聽聞歐洲人依舊不愛清潔,路易十四幾十年不洗澡的味道難道不重嗎?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古代歐洲的歷史,他們發明的高跟鞋並非是時尚,而是實在受不了滿大街的糞便,那時候歐洲國家的城市,你一天都呆不下去。


大國布衣


在沒有洗髮水的古代,估計人的頭髮即使是經常洗也會有味道,更別提還不經常洗了。

曾經我也是一個沉迷網絡遊戲的少年,那個時候經常泡在網吧,很多人經常在網吧一玩半個月不回家,我至今記憶猶新的一次,我站在一個大哥的身後看他玩遊戲,結果被他頭髮的味道嗆了一天,我差點吐了。

在現在社會幾天不洗頭味道都讓人受不了,更別提古代時期了,看這個問題大家可能都以為清朝男人扎辮子,可能會很髒,實際上清代人的頭髮未必有前代的味重,在清代之前的中國人由於受到《孝經》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的髮膚都是父母給的,必須珍惜它,不能毀傷,說到底就是不能輕易剪髮。

當然,這並不是說古代男子一輩子不理髮,如果一輩子不理髮,那不就跟傻子一樣了嗎?在古代男子都會修理髮型,然後把長髮挽起來,再盤起來,到成年之後行弱冠之禮的時候,就在盤上的頭髮上帶帽子。

那麼古代人留髮留多久呢?現在人們常說的,待我長髮及腰,其實也是古代男性頭髮長度的一個標準,長髮及腰不是等人來娶,而是頭髮長了,應該修剪修剪了,然後選一個黃道吉日把頭髮剪了,剪下來的頭髮還要收藏起來或者焚燬,以示對祖宗的尊敬。

你想想,男子長髮及腰,得多難打理,這要是天天洗頭估計什麼事也不用幹了。

這一情況到清軍入關時候被強行改變了。

很多不瞭解清朝髮型的讀者在看了清朝古裝劇之後都有一個疑問,清朝的頭髮不就是紮了辮子嗎?為什麼當初清軍入關要叫“剃髮令”呢?

其實,我們現在看到能夠接受的清朝的辮子都是晚清時期不斷髮展變化後的形象,真正清軍入關時的頭髮,那是相當難看的。

清軍入關之前,一直是過著漁獵的生活,在打獵、捕魚的時候,辮髮是相當給力的,這種辮髮是將腦袋四周的頭髮剃光,然後在後腦勺處剩下的頭髮編成辮子,留下頭髮的地方只有銅錢大小,留的髮辮要比小拇指還細,要能穿過銅錢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因此這種髮型被稱為金錢鼠尾,其實也就跟光頭差不多。

1644年日本商人竹內藤因海難在北京旅居一年,著成《韃靼漂流記》一書。書中這樣描寫清人的髮式:"他們的人都剃頭,把頭頂上的頭髮留下來,分成三綹編成辮子。他們男子把唇上的鬍鬚留下來,把下面的剃掉。無論是大官、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樣。"

所以,清軍入關才管這叫剃髮令,很多人認為在清朝是不扎辮子就要問斬,實際上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在有關清史的資料中,順治四年就有人因為"周環僅剃少許,留頂甚大"最後被處斬,而縣官還因為失察被議罪。

清朝統治者之所以不遺餘力,寧肯引發血腥反抗也要推行剃髮令,實際上是出於維護自己民族文化傳統的深謀遠慮。

說回到正題,儘管這種金錢鼠尾的髮型很醜,但是要從衛生的角度還真就比以前長髮飄飄的時候要乾淨很多。

當然,我想令外國傳教士大呼噁心還是清朝晚期的頭髮。

隨著清朝統治的穩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清朝統治者在不同程度上放開了對頭髮的管理,到乾隆去世那年,通過當時外國人的繪畫中可以看出,清朝的頭髮留髮面積足有四個銅錢大,相當於一個掌心的面積。

在咸豐朝時期,老百姓蓄髮已經超過頭髮的大部分,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人的髮式才變成現在影視劇中的陰陽頭,剃髮只剃前半部分。

人們將清朝的辮髮變化總結為,先是鼠尾巴,又是豬尾巴,最後是蟒蛇一樣的形態。

隨著頭髮的增多,還需要扎辮子,這就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是技術了,當時清朝已經出現專業的剃頭匠,擔著剃頭挑子,走街串巷給人們剃頭,扎辮子,甚至是摳耳朵。

多於經濟較為富庶的人來說,剃頭刮臉是一件頗為社交性且時尚的事情,好友經常結伴去剃頭,甚至請人剃頭。一次精緻的洗頭,要花費很長時間。

當然,清代時期有康乾盛世,但是老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尤其是在廣大農村,更是窮的發都吃不上了,每天干活的時間都不夠用,哪有能力三天兩條的打理辮子,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理一次髮,盤在頭頂上,要挺很久很久才能再次洗髮。

所以,晚清的時候,外國傳教士說中國人頭髮令人噁心的受不了。

其實,晚清以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剪辮子已經成為趨勢,早在民國成立之前,清朝百姓就已經開始剪髮,政府也無力深究,1898年戊戌變法的時候,康有為在變法主張中就提出剪掉辮子,到了十年之後,清政府舉行新政的時候,就連清朝的貴族都建議朝廷廢除辮子“非剪髮易服,不足振起全國之精神!”

而沿海通商城市,老百姓更是逐漸剪掉辮子,至於那麼遲遲不肯剪掉辮子,甚至在民國時被強行剪掉的,大部分都是偏遠地區的人,或者忠於清朝的人,將其看作清朝的象徵。

最後要說的,雖然古代中國人的頭髮不太乾淨,但是中國人愛洗澡啊!真正埋汰的歐洲人,當時當時受瘟疫的影響,歐洲人特別不愛洗澡,比如我們熟知的法國路易十四,長年不洗澡,十步之內就令人作嘔。


史論縱橫


首先說明一點啊,咱們不是跟英國傳教士一夥的,因為他們也不乾淨,有些外國人,能把咱們燻暈過去的

這裡就說小辮子的問題。

不說以前的辮子了

就說身邊人的辮子吧

我認識一個小男孩,大概八九歲,一直留著一條長長的小辮子。

這種小辮子,有許多講究的。

有希望長命百歲的,有希望健康長壽的,有希望平平安安的,總之,他留著一條小辮子

諾,就是這樣子的。(摘自網絡)

有一次,我出門正碰上他在開心玩耍,因為玩的很開心,小辮子鬆開了。

我就說,來,我給你編起來吧

於是我就給他編了起來。

編到最後,感覺手上有很多汙垢,感覺他的頭髮上油膩膩的。

於是,我問:你這小辮子多久洗一次?編一次?

他笑著說:每週洗澡,我媽媽都把小辮子別到頭上,不洗小辮子,光洗澡。我媽媽一個月才給我重新編一次。想洗好久才洗一次小辮子。哈哈哈,太麻煩了,我媽媽也懶得給我弄

我聽了以後,趕緊回家,洗手,洗手


Longsuixinyuan


明朝滅亡,大清接替,當權者是一群滿族人,他們從北方帶來很多習俗要漢人接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留髮不留頭”,強令清朝的所有人都剃髮開始蓄辮子,然而隨著時間的累積以及大清的淪落,導致很多清朝百姓的辮子越來越髒,其程度髒到連英國女子都吃不下飯,還差點吐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在大清沒有入主中原以前,中國人沒有留辮子一說,而是很喜歡蓄髮。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剪頭髮就等於是減去自己的一部分身體,所以歷來都流行留長髮。後來,清廷當政,一改以往作風,律令人人剃髮,只剩下後腦勺的頭髮留出來且要梳繞成一條辮子。

而這種辮子形狀大小跟清朝銅錢般,且可以把辮子從銅錢孔內穿過去,故此被民間成為“金錢鼠尾”。隨著歷史的發展,百姓發頭越來越長,發線逐漸變粗,加上一些人不喜歡經常洗頭髮就使得辮子變成了粗辮子。時間來到晚清,當初的細辮子已經基本在老百姓中很難看見,取而代之的是粗辮子,加上百姓每天都要務農幹粗活,沒有時間去洗刷,故此要很久才拆開辮子清洗一次。

晚清的夏季,是愛乾淨人士最怕的季節,此時大街小巷都遊走著很多平民,他們為生計而勞碌,連睡覺的時間都很少,所以留在後腦勺的辮子一年才洗一次,在悶熱的天氣中,自己頭上就經常流汗,為此走過之處都會散發出一陣濃郁的辮子異味。

有文獻記載,晚清的平民多數在過年除夕的時候才靜下心來洗一次自己的辮子,所以在平日裡就算辮子再髒再有異味也頂多用毛巾擦一擦而已,相比富貴人家跟權勢階層則是三十天左右洗一次,因為不少人嫌編制辮子太麻煩,洗之前需要慢慢揭開,等洗完長長的頭髮晾乾後,又得重新編好,過程中有時候需要有人幫忙才可以完成。

出於這種情況,使得很多清朝人都很少洗辮子,就算是漢人也慢慢忘記了前朝遺留下來的洗刷習慣。有古籍記錄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每個朝代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清潔身體習慣。秦朝時期,老百姓不知為何異常注重乾淨,頭髮幾乎每三日一洗,不怕浪費水源,發展到漢代,百姓們就改為五日一洗頭,且蓄髮以簡約為主,不留辮子。唐朝時期,人們安居樂業生活條件提升了,不僅三天兩頭洗一次頭髮,還特別注重身體各個部分的洗沐,據說從頭到腳趾的清洗環節都相當講究。

到了元朝,蒙古人執政引來的風俗習慣又不同了,畢竟蒙古族人屬於遊牧民族,常年在外,對於梳洗不太重視,從而影響了漢人。時間一度發展到清朝,中原又被滿族人掌控,他們祖先是遊牧民族,世代都在馬背上生活,故此遺留下編辮子的風俗習慣。

漢人受其律令,開始剃髮留辮,但很多人都不甘願,出於心理反抗原因也不太想把心思花在辮子上,所以使得對辮子的保養越來越不注重。清朝發展到後期,西方國家有不少人來到北京遊玩居住,當時有一個英國籍的女人,出於好奇去欣賞清朝人洗辮子,根據她的回憶稱,那人的辮子剛一拆開一股臭味就撲鼻而來,差點把自己燻得嘔吐出來,然後還發現辮子裡爬出來許多蟲子以及掉下很多汙垢,簡直不堪入目!這一幕令英國女子印象十分深刻,導致她當天噁心得吃不下飯,甚至連續幾天都沒有胃口。


貓眼觀史


先說下清朝男人的辮子,多久洗一次?

事實上,古代沒有現代科技先進,所以什麼洗髮水、營養素的東西,在古代都是沒有的。古人是怎麼洗頭的呢?最開始就是用水,輕輕揉搓一下。

漸漸地,他們發現光用水,沒辦法清潔頭髮上的油汙,就有了皂莢和草木灰。但即便是這樣,洗頭這件事對於清朝人來說,也是十分少見的事情。

正常的清朝百姓,可能一年都洗不了幾次頭。皇宮貴胄可能講究點,有專門的的人幫忙洗頭,但是頻率也不會很高。一週洗個一次,在古代就算很時髦了。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古代人不愛乾淨嗎?原因大概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清朝人的頭髮到了末期,是牛尾辮,就是頭的前面全部剃光,後面有一根又粗又長的辮子。

這樣的辮子,洗起來十分繁瑣,可能一套下來,要好幾個時辰。而且古代也沒有電吹風,洗完的辮子只能等待自然風乾,又要花費很長時間。很可能洗個頭,半天就過去了。在古代洗個頭,實在是太麻煩了,所以清朝人洗頭的頻率很低。

另一方面,就是清朝末期,由於閉關鎖國帶來的危害,清朝的國力衰弱,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了,誰還有心思洗頭呢?街邊即便有專門給人洗頭的營生,誰又會把錢花在這種地方呢?

為何英國傳教士直呼,令人感到噁心呢?

英國傳教士麥羅德,在清朝末期來到中國,看到了民間的景象。在他的遊記中記錄了,清朝女人裹小腳,男人頭髮髒亂不堪,甚至還有蝨子在上面。

離得遠遠的,就能聞到一股異味。不用說也能猜到,那是長時間不洗頭,不洗澡的臭味。傳教士麥羅德哪裡見過這種場面,感人噁心也是正常的。

實際上,是他來的時間不對,如果再能早個幾百年來到清朝,也許就不是這種場面。這個要從清朝人的髮型說起。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種長辮子的男人髮型,是清朝末期才有的,這種辮子很難洗。

而清朝人的辮子,是經歷了三個時間轉變,從金錢鼠辮到豬尾辮,再到後來的牛尾辮。清朝人入關之前,都是金錢鼠辮,這種辮子又細又長,相傳可以穿過銅錢的中心。後來發展到了豬尾辮,也只是加大了在後腦勺的髮量,辮子沒有變化。

所以,清朝的前中期,辮子的頭髮都是十分稀少的,很容易清洗,洗頭的頻率應該也會增加。直到變成了牛尾辮,人們的頭髮多了,洗頭太麻煩,才漸漸不怎麼洗頭了。英國傳教士來得晚,沒趕上好時候。


十點歷史君


傳教士吐嘈清朝時期中國人的衛生問題,我實在好奇,就中世紀西方的衛生條件和環境,傳教士哪來的臉嘲笑中國人?下面我列舉比較一下西方和中國的衛生狀況 大家就明白了。

羅馬人把尿罐中的尿液隨意往窗外一倒的做法持續好幾百年,街上走著的人 總是突遭此等“香雨”之害。整個中世紀 巴黎街道屎尿橫流 汙穢不堪 行走之人難以下腳,馬車過處 行人無不被濺一身屎尿。整個中世紀歐洲管理者沒有管理排洩物的意識,怎麼省事怎麼來,很多花園池塘因此成了糞坑,惡臭沖天 而且還不清理。。

讓人噁心的還有歐洲人延續千年不洗澡的習慣, 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網友們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還國王呢。因為不洗澡中世紀的歐洲蝨子橫行,人們的頭髮裡面隨便抓一把都能抓出百十隻的蝨子,很多所謂紳士保受蝨子之苦不得不剃光頭髮 戴假髮,不幸的是 假髮裡一樣的滋生出成堆的蝨子。西方人本來就普遍有體臭,一天不洗都能燻死人,千年不洗澡的歐洲 由於長期不洗澡 身體散發惡臭難聞,實在受不了才發明了香水, 這就是歐洲香水做得好的原動力。歐洲整個中世紀 連貴族都汙穢不堪 惡臭難聞,更別說一般的公民了。

那麼同時期的中國衛生情況如何呢?中國古代關於衛生方面的法律條款就比比皆是,《韓非子》――殷之法,刑棄灰於市者。

史料中還能找到關於周代專門負責處理垃圾保持城市環境衛生的機構。這個機構名稱“狼氏”。

歷朝歷代關於衛生的管理各有不同,其衛生機構之龐雜 人數之多 法律法規之繁雜 就不是西方可以比的。 至於個人的衛生問題,這個因人而異,就現代社會 再繁華的大城市大街上一樣有邋里拉遢的人,再是什麼窮鄉僻壤 一樣有愛乾淨 講衛生的人,這個全世界都一樣。。。

這個從糞坑裡剛爬出來的傳教士,居然對有些中國貧民頭上的蝨子感到噁心。。實在令人懷疑…… 黃禍論百年了,各種排華屠華,皆是這種妖魔化打到的直接惡果,有點風吹草動,就把邪火發洩在中國人身上。張嘴中國人怎麼滴,怎麼滴,就是當年對待猶太人的路數。妖魔化打到,就是為屠戮鋪路。是否有人故意編造以打倒中國人,塑造中國人“垃圾”的形象 這個很有可能。西方人打倒中國人幾百年了一直沒停過。這次新冠肺炎,歐美也藉此打倒中國人 和妖魔化猶太人 印第安人一個套路。





蘿蔔小說


根據調查,如果人的頭髮超過十天不洗,就會散發出一股異味;如果超長時間不洗,就會臭味難聞。而清朝時期的男人受清廷律令留著辮子,愛講究的每年可能有三四次洗,可是對於那些溫飽都成問題的大多數貧民百姓來說,一年難得洗一次,甚至根本沒時間洗,那肯定是臭味燻鼻。

清朝以前的男人,是沒有編辮子的,但是留著頭髮不敢剃,因為古人講究“人之膚髮受之父母”,剃掉頭髮就是對父母不孝。到了清朝,清廷規定漢族男人也要跟他們滿族男人一樣將前額的頭髮剃光,腦後留一條細細的小辮子,時稱“金錢鼠尾”,而且編辮時還要在髮梢加綴三股線穗,編結髮中作為辮梢裝飾品。

這樣的髮型梳理起來非常麻煩,每次洗頭髮之前需要慢慢的揭開,洗好之後,因為到那時候又沒有吹風機,所以只能慢慢的等待晾乾,晾乾之後再重新編成辮子,其中部分過程需要有人幫忙才可以完成。所以對於農務繁忙的農民來說,索性懶得洗了,少洗一次就節省出一次的時間,反正再髒再臭總不會毒死人。

事實上,洗頭也是隨著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而不同,洗頭的次數也不一樣。普通的老百姓在冬天大多不會洗頭,只有到了夏天偶爾才會洗一下頭髮。但是,對於在朝中做官的人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畢竟要上朝覲見皇帝,保持起碼的清潔是必須的,否則惹怒了皇帝,後果將不堪設想。

對清朝男人辮子的狀況,有個外國傳教士在自己的傳記裡曾經寫道:“清朝男人的辮子,有的似乎一輩子都沒有洗過,因為,看上去他的頭髮上爬滿了蝨子,味道更是難以形容,那天我聞到之後噁心得以致吐了出來,聞到那種味道,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小結:對於男人來說,編辮子就是多此一舉,況且極易引起不衛生。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近些年,清宮戲越來越多。我們常常能看到電視劇裡的那些阿哥們,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梳成小辮,額頭也是鋥光瓦亮十分乾淨,身著一襲明黃色或者白色長衫,行走跳躍間鞭子甩出一道優雅的弧線,乍一看起來還有種戀愛的感覺。但是,真實歷史上,清朝的鞭子真的如此嗎?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真實的情形。

影視加工的髮型VS歷史上的髮型

看過很多電視劇,或許你們會認為清朝的鞭子是上圖那樣,前面光頭小和尚,後面辮子大姑娘的那種陰陽頭,這種說實話看多了還挺帥,不過那是清朝末期的髮型。但是事實上,清朝早期男人的髮型是老鼠尾巴頭,就是在腦袋後面只留銅錢大小的一縷頭髮,編成的鞭子要細到能穿過銅錢孔。圓溜溜的腦袋拖著一條細線,就跟咱們現在用的鼠標差不多,看起來是相當滑稽。

清軍入關的“剃髮令”

在公元19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軍入關後,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定十日,必須剃髮。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那些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人,被砍了好多。不過因為這種頭型,編辮子需要花費的時間太長了,所以清朝人基本上洗頭的次數不多。一方面是水資源珍貴,另一方便拆開了辮子不好在編起來啊。萬一被官府看到了,在當時那可是會被當成反賊來處決的。逮到了就是殺頭的風險,所以大部分人也不敢輕易解開辮子。

你想想,這麼常年不洗的頭髮會是什麼樣?油油的頭髮,瀰漫著奇怪的氣味。頭上甚至還爬著蝨子,想一想那個畫面就覺得噁心啊。如果我穿越回去,穿越到清朝,我敢肯定,即使冒著殺頭的風險也得洗頭,不然真的沒法活啊。自己頭上的氣味跟臭老鼠死屍似的,我估計吃飯都是難以下嚥的。

古代男人頭上都是這樣的嗎

雖然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那些達官貴人的生活條件肯定要比普通的老百姓強得多啊,但是和現在比那也是天壤之別。俗話說,“皇帝頭上還有三隻御蝨”,更何況其他人了。在清朝光緒年間,有一個英國的叫麥德羅的傳教士來到中國,就詳細研究了中國的辮子。甚至自己還留了一條體驗一下,結果就是,這玩意太難受了,到最後他實在無法忍受只能剪掉了。

其實說白了,清軍強制留辮子就是為了矇蔽國人的眼界,束縛漢人的思想。以此為目的達到他們高枕無憂的統治,萬幸的是清朝終於滅亡,改革已經開放,我們現在可以隨意留自己喜歡的髮型,我行我素,就是這麼嗨!


瀚海說史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曾詳細寫過一篇文章,如有興趣,可自行搜索“清朝男人的髮辮究竟有多髒?英國傳教士記錄下令人作嘔的畫面”一文。其中筆者將英國傳教士所見所聞翻譯過後寫下,或許能讓您從文字之中一見大清朝男子髮辮之骯髒程度。

當然,既然是問題,就有必要在此精簡解答一下。大清男子髮辮之髒,令人作嘔的畫面,並不是憑空而來,晚清光緒年間,有英國傳教士名叫麥羅德者自天津出發遊歷直隸、山東、河南等地,將其所見寫於紙上,回到英國後,麥羅德將其所見所寫並附上一組照片印成明信片出售,這些文字一經傳出,洋人十分驚訝,難道傳說中的神秘國度真的如此骯髒不堪。答案是正確的,這位洋傳教士並沒有說謊和誇大。(下圖為河北地區一戶農家)

他對中國男人的髮辮和女人裹的如粽子一般的小腳做過詳細研究和記載。為了接近大清普通百姓,他自己蓄髮之後,讓人梳了一條小辮子,然後穿上馬褂走訪各地。他其中寫道直隸(河北)、河南、山東地區的農村男女幾乎身上都有一股子怪味,兒童喜歡赤身或赤腳,且滿身汙泥,除了讀書人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穿的破衣爛衫,稍微好一點的衣服只有節日時才捨得穿。男子的髮辮盤在頭頂,幾乎終年不梳洗,夏季的時候他們會跟著孩子一起到河中洗洗身上的汙垢和清理髮辮,天一冷,便不再洗,而是用一隻叫做“篦子”的梳頭工具將散開的髮辮來回梳,每梳一下,都會掉落在地上一些小蟲和皮屑以及灰塵。麥羅德形容那種味道連老鼠聞了都噁心。(下圖兩個河北地區的農村婦女)

女子也是如此,幾乎也是常年不洗,而是將頭髮盤起來,在腦後弄成一個“大包”。她們如果空閒的時候,會坐在一起,便聊天邊用“篦子”梳頭,雖然看上去很不衛生,但是她們的髮質卻出奇的好,梳完之後,像是摸了一層護髮油一樣。

以上是麥羅德在農村地區的見聞,不過在城市中,如天津城內,一些有頭有臉的人還是很整潔的,他們有專門的僕人幫助清洗髮辮,而且還要用一些特別的天然護髮品進行塗抹,以保證髮辮油光發亮,並且可以發出各種香味。西方的花露水和東洋的髮油十分暢銷,有錢人家的男女都會購買。(下圖為天津紫竹林的兩位知識分子,明顯看出他們的著裝很整潔)

另外在城中有走街串巷的洗頭人,他們挑著擔子,上面有洗頭和梳頭的工具,為那些愛乾淨但是沒有僕人伺候的人進行梳洗,文化人和小生意人往往喜歡光顧他們,一個洗頭人一天賺的錢足夠養活一家四口。

看著這位英國傳教士的記載,你有什麼感想,是否很驚訝,這是何等的“可怕”,我們現在三天不洗頭,頭皮就幹癢,一年到頭不洗頭並且還是梳成大辮子這是一種什麼滋味,但清朝人已經習慣了,如果天天洗,才會被視為不正常。(下圖為新軍當街剪辮子)


大獅


在清朝以前,古代男性是不留辮子的,而是把頭髮盤在頭頂,用髮簪固定。自滿人入關建立了清朝,這才有了男人編辮子,滿人的祖先是馬背上的女真人,作為遊牧民族,盤發騎馬長髮就會撒下來,剃光頭髮又冷,於是就有了我們看到的長辮髮型。

在滿清的統治下,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看你是要腦袋還是要頭髮,原本簪發的漢人也開始編辮子。

他們洗頭髮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一個月甚至一年不洗,沒那麼誇張,像比較有錢的官宦人家,洗頭沐浴就是重要的事情,不能邋里邋遢的,而官員有“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規定,還有“休沐”假,就是說沐浴的這天是不用上朝辦事的。但是平民百姓就不一樣了,他們沒有錢請街上的剃頭挑子,沒有時間來專門清洗這樣一根辮子,他們食不果腹的情況下,哪裡還會管頭髮有沒有味要不要洗的事情,所以

平常百姓是三五個月甚至一年兩年不洗辮子的。

清朝初期,他們的辮子量是非常少的,細到可以穿過銅錢,也稱為“金錢鼠尾”,洗頭自然不難。到了清朝末期,由於奉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剪的思想,頭髮也就變成了牛尾辮,又粗又長,而且頭的前半部分是剃光的。頭髮變長變粗,洗起來費勁。那些有錢人家請得起剃頭師傅,於是隔三差五的洗頭髮,但那些尋常百姓就不同了,他們有賦稅的壓力要下地幹農活,辮子多半沒時間洗,因此任由它味道大,長蝨子長蟲子都不管。

英國的傳教士麥羅德就是在清朝末年來到的中國,在他的遊記裡記錄了清朝女人的裹腳和男人的長辮。他還曾自己體驗留長髮,扎短辮,但是最後發現自己無法忍受。他曾提到那些長辮子的味道,是能夠讓老鼠聞了都會吐的腐臭味,可想而知這辮子是有多久沒洗過了,味兒這麼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