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长歌君按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二月,明廷设置贵州布政司,立三司等官,治贵州宣慰司城,使贵州正式成为明廷的第十三个行省。永乐贵州建省至万历播州之役前,明廷鉴于明军在贵州军力薄弱,采用倚重贵州土司力量,一方面善加安抚各路土司,一方面充分利用贵州水西安氏土司、水东宋氏土司和播州杨氏土司等各土司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掣肘而无法一致对抗明廷,较好地 保持了贵州土司之间力量均势,维持贵州较长时间的局势稳定。

长歌君叙

一、贵州建省后行政机构建置情况

太祖(朱元璋)言:霭翠(贵州水西土司首领)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不能守也。——《明史·贵州土司》

贵州是明朝十三行省中建省时间最晚的省,也是十三个行省中辖地最小、管民最少的省。但其辖地东连湖广,西接云南,南北又分别和广西和四川比邻,在明代一直是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冲之地,同时由于元明两代湖广通往云南的驿道贯穿贵州全境,贵州又被视为云南之锁钥。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贵州布政使司图(万历十年)

明代贵州建省后的辖地多是从四川、云南、湖广三省陆续划拨而来,据统计,截止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贵州布政司下共辖有八府四州一宣慰司,八府指贵阳府、都匀府、黎平府、思南府、思州府、镇远府,铜仁府、石阡府,四州指安顺州、镇宁州、永宁州、普安州,八府四州直接接受贵州布政司,管理官员队伍主要以流官为主体。宣慰司指贵州宣慰司,官员则由贵州当地土司管理,管理官员以土司、土官为主体。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贵州宣慰司管辖范围

初,安氏世居水西,管苗民四十八族,宋氏世居贵州城侧,管水东、贵竹等十长官司,皆设治所于城内,衔列左右。而安氏掌印,非有公事不得擅自还水西。——《明史·贵州土司》

在明初贵州行政建置中,贵州宣慰司较为特别,由贵州水西安氏土司和水东宋氏土司共同管理。明永乐贵州建省以来,一直是贵州省行政级别最高的土司机构,行政级别仅次于贵州布政司,早在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任命水西土司霭翠为贵州宣慰司宣慰使,水东土司宋钦为贵州宣慰司同知,故贵州宣慰司实际上一直由水西、水东土司共同掌管。不仅如此,贵阳周边的不少战略要地,在明代都处在水西和水东土司的掌控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代贵州的省会贵阳的安危要依靠水西、水东土司的协助保护。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水西、水东土司对明代贵州局势是有重大影响的。

二、贵州建省后的军事力量部署情况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明廷驻贵州军事力量看似表面风光

明廷在贵州的军事力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直接由明廷管辖的卫所军队及各府、州所属的汉、土军;其二则为由土司直接控制的,不受朝廷直接管辖的土司军队。除此之外,还有明廷为保障湖广通滇驿道畅通,在驿道附近投入的人力、物力设立的军事据点和驻守军队。据《贵州通志:万历志》记载,在播州之役前,明廷在贵州共部署有18个卫,其中大部分都是部署在驿道沿线,以便开展各种军事行动,明初战力相对较强,是明廷最为依仗和依赖的军事力量。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明朝卫所制度简表

贵州,“各卫所,原额旗军及铜仁、思、石等府戍守汉土军民,通计一十五万八千七百零七名。万历二十五年,查存二万六千八百四十名。各卫所原额操马,通计二千三百九十一匹,万历二十五年,查存一千一百九十匹。各卫所原额军器,通计一百四十三万六千零一十三件,万历二十五年,查存四十九万一千六百二十九件。”——《贵州通志:万历志》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万历年间,随着军中各类贪污腐败之事盛行,在加上贵州久无战事,贵州此时驻扎的明军总体战力大不如前,甚至极为薄弱。从《贵州通志:万历志》记载的万历二十五年,全省明军实际控制总兵额尚不及原额的五分之一,仅有不到三万人,战马也仅有一千余匹,这样的军力部署维持和平时期贵州漫长驿道的畅通尚属勉强,但如果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则难以应付。有鉴于此,明廷在播州之役前管理贵州的过程中,更加依赖于当地土司的军事力量,希望借助各土司的军事力量相互牵制来加强和巩固朝廷在贵州的统治。

长歌君探

因贵州建省后的辖地是从四川、云南、湖广三省陆续划拨而来,由于历史等原因行政统辖体系长期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状态中,行政管理体系远不如内地布政司那样系统和完善。加上朝廷军事部署力量有限。采取倚重贵州土司力量,安抚和分化贵州各土司,使其相互掣肘而无法一致对抗明廷,保持贵州土司势力之间的均势便成为了明初朝廷管理贵州的方略。

一、善加安抚水西、水东土司,利用其军事力量用兵西南,维持贵州局势总体稳定。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电视剧《奢香夫人》霭翠剧照(吕良伟饰)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太祖“诏贵州宣慰使霭翠位居各宣慰之上。”——《明太祖实录》

水西土司自明初其先祖霭翠归附明廷以后,由于势力较大,水西土司家族一直担任贵州宣慰使一职,并被授予崇高的地位,位居各宣慰之上,确立了水西土司家族在西南地区土司中的地位。加上明廷贵州军事力量部署有限,水西土兵一直是明廷用兵西南时所仰仗的军事力量之一,几乎逢战必用。水西特有的地缘战略优势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明廷对此诸多仰仗,在处理和水西土司的关系时历来谨慎,无法轻易对其用兵,以免激化矛盾,反而依赖其政治和军事力量来巩固明廷在贵州的统治,从而维持贵州局势的总体稳定。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水西土司、水东土司大致管辖范围

宣慰宋氏,亲领夷汉民十二部。谓部长曰马头。——《贵州通志:万历志》

水东土司宋钦随霭翠先后归附明廷,明廷授予其贵州宣慰同知一职,给予很高的政治待遇,并令其管水东、贵竹等十长官司。即便在明正德年间,水东土司宋然“贪淫科害苗民”,引发“阿朵之乱”,明廷平定叛乱后对宋然宽大处理,“依土俗纳粟赎罪”,并没有将宋然问斩,也没有乘机将水东所属的“贵筑、平伐七长官司地设立府县”。明廷通过对宋氏的善加安抚实现稳定水东局势的目的,又可以利用水东土司制衡日益强大的水西土司,通过水东土司和水西土司相互牵制形成均势,维持贵州土司力量的均势。

二、充分利用贵州水西安氏土司、水东宋氏土司和播州杨氏土司之间的矛盾,让其互相掣肘,保持贵州的战略平衡。

明初,水西土司实际是贵州实力最强、地位最高的土司,必要时,明廷在政治军事上也需要水西土司的支持。下面以水西土司为中心,分析明廷如何利用水西土司与水东土司、水西土司与播州土司之间的矛盾关系,让其互相掣肘。

在明代贵州的诸多土司中,以水西和水东土司的级别最高,关系也最为紧密。早在明初,水西土司先祖霭翠和水东土司先祖宋钦归附明朝,被明廷分别授予贵州宣慰使和贵州宣慰同知的职务,共同执掌贵州宣慰司。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电视剧《奢香夫人》奢香和刘淑贞剧照

霭翠死,妻奢香代立,宋钦死,妻刘氏代立。刘氏多智术,时马烨以都督镇守其地,欲尽灭诸罗酋,代以流官,乃以事裸挞奢香,欲激怒诸罗夷为兵端,诸罗夷怒欲反,刘氏止之,为走愬京师……乃召马斩之,遣奢香归。——《广志绎》

霭翠死后,发生了“马烨事件”,水东土司宋钦遗孀刘淑贞为奢香奔走的表现来看,明初水西和水东关系非常紧密,甚至可以说成是“过命之交”。然而到了明中叶的正德年间,双方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在水东“阿朵之乱”中,水西土司安贵荣因怀有兼并水东辖地的野心,故而诱导阿朵等人叛乱,坐收渔翁之利,安贵荣的行为在当时被人送交朝廷审议。这一事件对水西和水东累世交好的关系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利生怨,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正好被明廷利用,给朝廷宽大处理宋然,联合水东土司制衡水西土司提供可能,明廷此事之后成功把水东土司变成制衡水西土司的战略力量之一。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纪录片《海龙屯》剧照:播州土兵

水西土司和播州土司,在明初贵州未建省之前同属四川管辖。贵州建省后,水西土司划归贵州管辖,播州土司仍由四川管辖。

初,杨相之祖父皆以嫡庶相争,梯祸数世。至是,相复宠庶子煦。嫡子烈母张,悍甚,与烈盗兵逐相。相走,客死水西。烈求父尸,宣慰安万铨因要挟水烟、天旺故地,而后予尸,烈阳许之。及相丧还,烈靳地不予,遂与水西构难,又杀其长官王黻。——《明史·四川土司》

明嘉靖年间,发生了“杨相客死水西,杨烈许地求尸”事件,双方在争夺水烟、天旺二地管辖权而引发冲突,此冲突持续十年之久,水西土司和播州土司结怨较深。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记录片《海龙屯》剧照:播州杨氏日益飞扬跋扈

到播州杨应龙承袭土司之位后,水西土司曾试图与之结亲以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料却遭到杨应龙的拒绝,给一向高傲的水西土司当头一棒,水西土司和播州土司因此相互敌视,这给明廷利用二者之间的矛盾提供便利,让其相互掣肘,保持贵州局势的战略平衡。

长歌君观

明廷在贵州建省以后,鉴于在贵州行政管理体系尚不完善、部署军力薄弱等现实原因,为防止土司势力的日益强大而威胁到自身在西南的统治,采取倚重水西安氏土司、水东宋氏土司和播州杨氏土司三家土司力量,一方面善加安抚各路土司,一方面充分利用各土司之间的矛盾,相互掣肘保持贵州战略平衡,保持力量均势维护贵州局势的稳定,从而巩固明廷在贵州的统治。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播州土司城堡海龙屯遗址

不幸的是,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势维持总体局势稳定,这套管理贵州的方略只持续到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贵州稳定局势急转直下。明廷不得不从四川、贵州、云南、湖广等省调集24万大军,分八路夹击杨应龙,开始明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

1.张廷玉等,明史[Z]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古籍整理委员会,贵州通志:万历志[Z]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

3.王世性,广志绎[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12月.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探析明朝播州之役前贵州局势,各土司相互掣肘保持力量均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