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靡一时的“武库舰”,可载导弹500枚,最终为何下马了?

j江丽


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带领的盟军利用自己空中火力优势,在短短42天就将不可一世的萨达姆百万钢铁雄狮摧枯拉朽般击碎,其中战斧巡航导弹可谓大显神威,在第一波精确打击中几乎将伊拉克防空指挥中心、通讯系统全部打掉,让伊拉克一下子从一个整体变成了一盘散沙,为盟军第二梯队空中打击消除隐患!但问题随之而来,携带战斧的驱逐舰也是航母的防空主力,为了保证航母安全,驱逐舰必须优先携带大量远、中、近程防空导弹,其余留给对地攻击的战斧弹坑就不多了,第一波打完就基本打光了战斧,后续就没有了。

为此美国开始设想一种满载攻击导弹的“火力舰”计划,并将这种设想舰种命名为“武库舰”,他的样式就像半潜船,除了武器和基本通讯要求外,其他一律从简,自身可以携带各种反舰、对陆、防空导弹等500枚,利用其他平台的雷达作为火力引导。由于采用半潜船模式和隐身设计,其露出水面部分仅仅1.5m,隐身能力非常强大,如此强大的火力很快成为各大媒体炒作和吹嘘的焦点!


武库舰其实就是一个概念武器,美国也最擅长炒作概念武器的国家。武库舰就是典型的暴力武器,作战目的就是以强大的火力对地面作战实施火力支援,还可装载反舰导弹,也可作为防空和反导的武器平台,能携带500枚左右的导弹,是美军彻彻底底的一艘浮动“导弹武器库”。

不过这样的武器库并不具备单独作战能力,必须由其他平台指挥引导,这就是一大软肋,我们演习的时候就强调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未来战场电磁干扰更为复杂,武器库概念的武器很可能被针对性的干扰后失去战略价值

因此美国在提出这个概念后并没有执行,而是根据这个概念改造了4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将以前发射战略核导弹的发射筒改造成一次可装填7枚战斧的发射单元,22个发射筒能一次携带154枚战斧导弹,虽然火力上还差武库舰一大截,但隐蔽性非常强,这4艘深海幽灵的突袭能力比之武库舰也强大更多!!

还有俄罗斯目前装备的洛夫级巡洋舰,这也是一艘不折不扣的武库舰,专门用来对付美国航母的,不过现在航母的作战半径已经大幅提升,舰载机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已经让这艘反航母武器很难在发挥威胁了,不过要对付除了美国以外的国家还是绰绰有余的!


狼烟火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武库舰的问题是太先进了。

美国军迷曾经疯狂的宣称,朱姆沃尔特舰领先其他国家100年!这是吹牛逼吗?我们来看一看。

朱姆沃尔特号隐形驱逐舰,是美国海军新一代驱逐舰,使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具有很强的作战能力。

武库舰的支持者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中航母已经过时。别的不说,单单飞机起降的漫长时间和庞大的体积,就是航母的固有弱点。

而武库舰则具有更强大的火力,更快的反应,更小的体积,更好的隐身能力。

它装备高达80组先进垂直发射系统,可以携带大量导弹,对于海上地面目标做饱和攻击。

垂直系统可以携带包括巡航导弹、反潜导弹在内几乎所有导弹,自然也包括防空导弹。

可以预计,未来的导弹会越来越先进,射程更远,攻击效率也高,价格更低廉。。

采用导弹远程攻击,不存在舰载机损失的问题,也很难被敌人发现,武库舰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导弹以外,武库舰还有强大的舰炮系统。

它的主炮为2座155毫米先进火炮系统,可以发射制导炮弹,射程高达185公里,射速高达每分钟12发!!!

炮弹精度高达20到50米,可以完成精确对岸支援任务。该炮主要用于地面压制,相比昂贵的导弹,炮弹的性价比更高。

所以武库舰不但可以争夺制海权,还能够对岸做压制攻击。

对于两栖登陆来说,185公里的纵深就足够了

朱姆沃尔特号隐形驱逐舰排水量高达1万5000吨,由于采用隐形设计,雷达发射面仅仅为一艘几十吨的渔船。同时,驱逐舰采用重甲结构、多层船壳,防御力远强于普通驱逐舰。

相比高大的航母,它隐身能力更强,生存力更高。


朱姆沃尔特号隐形驱逐舰的动力系统,也是划时代的。它采用混合动力系统,动力几乎相当于核动力军舰。

采用电力推进时,噪声很低,只有110分贝,同洛杉矶攻击核潜艇差不多!这对于反潜意义重大。

电力系统为后续安装激光武器电磁炮,提供了扩展接口。


朱姆沃尔特号隐形驱逐舰配备很大飞行甲板,不但可以容纳2架反潜直升机,甚至可以起降F35战斗机或者V-22鱼鹰式倾斜旋翼机,至于无人机更是不在话下。

这样又大大增加了作战范围和作战模式。


武库舰采用了很多划时代的信息技术。

诸如整合舰桥系统,可以独立完成航路规划、执行、操作以及通信等等。整个系统只需要一个军官就可以操作!

7000多吨的现代级驱逐舰有官兵300多人,而1多万吨的该舰仅有150人。

然而,使用如此多的新技术,带来3个结果:

第一,造价过高。

改建造价高达50亿美元,而“布什”号时造价也不过60亿美元。


第二,使用费用过高。

新一代的导弹造价都非常高昂。普通反舰导弹单价,也超过100万美元。


第三,新技术不成熟。

朱姆沃尔特号已经出现很多故障,这主要是技术不成熟,很多还是实验性技术。

所以,朱姆沃尔特号暂时不可能作为主力顶上去,但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过渡。


萨沙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计划研制一种排水量在1万吨左右,装备有500个垂直发射单元,同时具有对舰打击、防空反导、对地打击的能力的高攻击性舰艇,这类舰艇就是武库舰。一艘武库舰就装备有500个导弹发射单元,相当于四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装备的垂直发射单元数量。从理论上来说,武库舰应该是现代海战中的大杀器,但是从实战的角度来分析的话,武库舰存在的问题非常多,优点远不如缺点更明显。

假如武库舰的排水量只有1万吨,那么武库舰上的其他装备就需要大幅度削减,甚至都无法安装大型雷达。在这种情况下,武库舰就成为了像航母一样的战舰,需要有其他战舰进行掩护,才能够发挥作战能力。如果把武库舰编制到航母编队里面的话,航母编队中的舰艇数量仍然不能够削减。武库舰只是攻击能力比较强,防御能力和探测能力都比较弱,不适合做护卫舰艇。


而武库舰装备500枚导弹,这些导弹的价格成本也非常高,一旦武库舰被击沉,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非常大。武库舰就像二战时期的战列舰一样,理论上能够有较强的攻击能力,但是在实战中却地位尴尬。武库舰在航母编队里面无法给航母护航,离开航母编队又没有生存能力。美国在研发了一段时间后,便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装备。


除了武库舰不适用之外,美国下马武库舰项目还因为美国找到了一种替代武库舰的好装备,这种装备就是核潜艇。美国的核潜艇技术一直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美国的战术核潜艇已经发展了7代,战略核潜艇也发展了4代。在技术支撑下,美国将核潜艇改造成了武库舰。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排水量超过1.8万吨,在经过改装后能够装备100多枚导弹,相当于一艘水下武库舰。

核潜艇相比于水面舰艇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核潜艇的隐身性比较强,能够出其不意的对敌人发动攻击。而且核潜艇能够单独行动,在平常的时候不需要跟随编队航行,这种优势也决定了美国最终放弃了武库舰,而是发展了具备武库舰能力的核潜艇。


军武小咖


武库舰桅杆低矮,不能配备大型雷达,无法自主捕捉目标,独立作战能力不强,只能起到武器发射平台作用。

实际使用中武库舰需要其他平台,如卫星、飞机、舰艇,进行制导支持,因为卫星受重访率限制,舰艇雷达受地球曲率限制,如果没有预警机支持,武库舰只能打击岸基固定目标。

而且武库舰防空反潜能力弱,必须有护航舰艇伴随,必须组成战斗群才能出击。这样一个战斗群规模并不比航母战斗群小多少,但所能执行任务却要单调得多,尤其无法执行制海任务——没有预警机就不能跟踪移动的舰艇目标。

所以功能单一,且使用限制很多的武库舰无法成为现实。

武库舰整体不合时宜,但不等于理念完全无用。现在广泛使用的各种舰载垂发就可以看作武库舰的影响。另外美国将四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用于执行对陆打击和特种作战。以前的三叉戟导弹发射管现在安装了多个战斧导弹垂直发射圆筒(MAC),每个能容纳7枚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总数达154枚。可以看作轻量版的武库舰,能够执行武库舰设想的各种任务,而且其隐蔽性强,生存能力远远胜之。


真正鳄鱼不哭



武库舰一种选择是开发一种全新的单用途舰体,它可以装载500枚导弹,没有主动传感器,没有主动防御,但需要护航。 另一个选择是建造五艘已经在生产中的多用途舰体,可以选择安装大约90枚导弹,主动传感器,主动防空系统,足够让小艇停下来的火炮,一架反潜直升机,它也可以被现实地用作护卫。它还有几枚反舰导弹,每次装填弹药,因为美国海军也不知道是否需要它们。这不就是现役的伯克级驱逐舰吗?

第三种选择是一个像LPD-17这样的现有舰体,放入几百个VLS单元,放弃一些两栖能力。如果美国海军想要一艘专注于陆地攻击的船,他们可以放弃高级雷达,但保留轨道炮。 圣安东尼奥级的巨大舰体意味着可以安装更大的弹道导弹防御雷达,如果主要在海岸线附近闲逛,速度并不太重要。大量的导弹只是利用现有的空间。



虽然还有一些相当酷炫的概念模型,但没有哪个国家能造出一艘功能齐全的武库舰。这是什么原因?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有用(也很可怕)的想法,即使它被证明是一堆垃圾。 一艘武库舰是一个目标。十艘较小的军舰更轻,更快,能对付更多的目标,可以覆盖更多的海陆范围。 从经济上来说,从长远来看,选择伯克级和伯克级继任者更有意义。


伯克级有更强大的雷达阵列来从事弹道导弹防御、反轨道飞行器和其他类似活动。从经济上来说,美国现有的新型驱逐舰/巡洋舰比武库舰更好。并在连续大规模生产中大量节约成本,舰载设备和武器的通用使得弹道导弹防御任务比拥有一个专用级别的军舰要便宜得多。 如果你想要一个专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宙斯盾平台,只要使用宙斯盾上岸。或者在半潜式钻井平台上安装一个宙斯盾。

如果你让武库舰具备多用途功能,甚至具备防空能力,你必须给武库舰配备驱逐舰/巡洋舰同等或更好的传感器和数据链路时,花费已经大大超过了预算。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发射与伯克同款的导弹。 如果你要让武库舰具备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武库舰需要安装更好的雷达或反导导弹,你将把成本严重推高到新的水平。 额外的容量将无法使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不是导弹群,所涉及的导弹太贵了。再加上四艘已经改装为巡航导弹潜艇的俄亥俄级,美国不缺少对陆攻击火力,美国海军暂时并不需要武库舰。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武库舰从来就没有真正上马,也没有“风靡”,何来“下马”一说?

所谓“武库舰”,是美国根据自身海上作战需要,提出的一种新型舰种概念。这种舰船拥有庞大的舰上发射单元,可以通过极高数量的导弹实施对目标的精确打击,从而替代一部分航母舰载机的任务,又拥有仿佛二战战列舰的饱和攻击能力,相当强力。

美军在克林顿时期初步批准了“武库舰”的开发项目,称为“Surface Combatant of the 21th Century,SC-21”(21世纪战舰计划),属于当世美国政府的“海军最优先发展项目”。

按照SC21的设想,这艘武库舰将拥有夸张的500个导弹垂直发射单元,发射器将直接使用现成的MK-41或开发更新的型号,可以发射从“战斧”巡航导弹到“鱼叉”反舰导弹再到“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等多种武器,能多线程的同时执行多种打击任务,甚至可以通过数据链将导弹“共享”出去,由舰队其它舰只负责指令打击,完成从对地打击、舰队防空、战斗反舰等各种任务,极大的强化舰队的火力强度。

当年甚至有人提出建议,让“武库舰”担当唯一的武器平台,从而削减其它驱逐舰上的火力单元,以增加电子系统能力和生存力,“武库舰”只负责“射”,而“往哪射”则让链接的编队内的驱逐舰负责。

而且美国人希望把“武库舰”造的拥有类似潜艇那样的“隐身能力”,它将拥有核潜艇类似的双壳体船身,上层建筑被极度简化,开战时可以半潜入水,水线以上只留下1.5米的舰体,让人极难发现。而且它的操作人员极少,采用自动化控制和数据模块化接口的“武库舰”只需要20-50个舰员。

这么听起来“武库舰”强大无比,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之必备良器,但它为啥被淘汰了呢?

说到底,武库舰尽管吹嘘的很诱人,但它实际上只是个美军削减军费的“脑洞作品”罢了,在全球布局的航母战斗群如吞金巨兽一样的烧钱能力下,美军期望谋求一种“又能执行深度打击,又比航母便宜,还能省略点次级舰船”的作战单位,这样才诞生了“武库舰”的构想,它实际上是美军对“航母作战模式”的试探性思考。

结果,美国的这次“思考”虽然已经进行到总统令和“SC-21”的计划,但最终他们还是停止了武库舰的发展,原因其实很简单——武库舰很可能是个比现有航母还夸张的“烧钱童子”,而他们的初衷是——超级省钱。

按照美国人的构想,一艘武库舰将搭载500个发射单元,这弹药费就已经顶上一支大舰队了,真要来个几百发浪射...这种打法国会的大爷们打死也不会同意,海军好歹还是亲儿子二等人,要知道三等陆军四等马润们拿M16打个全自动都被嫌浪费弹药。

导弹的开支绝对是相当大的数目,不仅仅是这些导弹的制造费用,他们的维护费也相当惊人。像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都是按照批次下达采购令,再按年份依次交货的,储存的太多岂不是令美军更烧钱?万一打完了,又像伊拉克战争那样来个加急订货?这些问题相当头痛。

再者,“武库舰”的实际指标实在是写得过于“梦幻”,满载4万吨的半潜船,加顶部建筑入水仅露出1.5米,再加上海洋上浪情况,这种设计已经需要考虑潜艇的密封设计了,从双壳体到压水仓与潜艇已经没多大区别,复杂程度却远超过各种军舰,仅吨位就已经有小型航母的级别,就这份报告还敢在国会的桌子上提“廉价”?可靠性都不敢保证吧!

能造出来吗?武库舰概念被提出来时美军自己都在疑虑这个问题。现有的SC-21取材自80年代冷战时期的一些零星计划,美军当时就提出了通过甲板布满发射单元的巨型导弹军舰,对苏联发动饱和式导弹攻击的计划,这被认为是美军“武库舰”思想的前身。

如果苏联不解体,冷战从90年代初继续进行下去的话,没准真的会诞生这些挂载满BGM-109A型“战斧核导弹”的军舰,80年代中期美军为海军部署了400枚这种导弹,而武库舰一艘就能吃掉全部。

冷战后,到克林顿时代,美国才因为“缩减财政”问题,重新拿出了新一代“武库舰”计划,即SC-21。然而与冷战时的“冲动式饱和攻击军舰”相比,SC-21毕竟是个经济化解决方案,美军不可能将之搞得太科幻,但又不能接受其“低端”。

到DDX计划时,所谓的“武库舰”实际已经被降级为“驱逐舰”了,它与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比起来更不靠谱,那么有什么理由将这种驱逐舰造个20多艘呢?后来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的试验也验证了SC-21项目的问题重重。

所以,SC-21最后烟消云散,美军继续坚持了“以航母为中心优势的舰队计划”,并且大力将之强化了下去。SC-21的技术积累后来虽然影响出了DD-21,继而影响出DDG-1000、濒海战斗舰、模块化舰只等新产物,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的表现实在是烂得抠脚,幸亏美军没真的下血本捣鼓出“武库舰”。

“弄艘大船然后塞满导弹就是武库舰吗?”美国人在这种疑惑中走了很多年,而其它国家的海军也愣是默默的看着,没一个敢试吃这只螃蟹。


王司徒军武百科



美国提出的武库舰概念,根源是海军技术20世纪8、90年代海军技术和海军武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战斧”巡航导弹,这种导弹的常规战斗部型射程在80年代就达到了1200公里,已经超过了舰载重型攻击机的作战半径。核战斗部型射程更是达到2500公里。现在最新的“战斧”block4射程增加到1600公里。

  海湾战争中,美国首轮几百枚战斧齐射,虽然接下来的第二第三轮用了有人驾驶的飞机进行轰炸,但这是因为美国海军携带的战斧打光了……所以海湾战争结束后,一批美国技术军官和学者就开始考虑建造一种只搭载“战斧”导弹、大量搭载“战斧”导弹的大型水面舰,也就是武库舰。




  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后,当时的美国海军部长布尔达上将特别赞赏,之后多次在国会和总统面前推荐武库舰这种“革命性”的方案。

根据初步设想,武库舰至少长244米,空船排水量在12000吨以上,有的方案达到3万吨以上,满载排水量4万吨,有500个导弹垂直发射单元。除了导弹垂直发射之外,这艘舰就没有什么其他大的武器系统了,有个直升机平台,可起降直升机,雷达系统也是一些简单的搜索和导航雷达,但是有完善的通信系统数据链。后来美国海军开始研制155毫米大口径火炮系统之后,设计师又给它加上了155毫米舰炮。

总之武库舰的主要武器就是500个坑,其他设备一律从简。因此,这船最大的特点是便宜,其次是操纵人员极少。由于采用半潜船结构,作战时,舰体露出水面的高度仅1.5米,可以尽量减少对雷达波的反射,因此它的隐身性能也非常好。


武库舰将编入航母战斗群,并由它提供空中掩护和作战信息。该舰只需20名舰员,但可能需要补给舰随行,以便及时为垂直发射系统重新装弹。在装备的各型导弹中,以“战斧”式巡航导弹为主。武库舰可在几分钟内将500枚导弹发射出去,“雨点般”落在敌方的坦克。先头部队和其他目标头上,火力强劲程度非同一般。如果这种武库存舰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将分担航空母舰的部分作战功能。


武库舰的概念一提出,美国海军内部就炸锅了,分成两派热烈开撕。支持者认为未来海战和海军对陆攻击是巡航导弹的天下,武库舰是又省钱又强大的一种东西。反对者的理由则认为武库舰是个瞎子,以及导弹打出去无法回收但攻击机飞出去之后可以撤回来。

但由于有海湾战争的实践证明,因此武库舰的支持者非常嚣张。反对者的理由则有些站不住脚。首先攻击机飞出去之后撤回来这纯属瞎胡闹,这是很少的极端情况。美国海军么,导弹打出去了就算打错了又怎么的。

其次武库舰的确是个瞎子,这没错,但武库舰概念的提出者也认为它不是取代航母,只是“替航母分担一部分任务”,在未来的设想中不会单独作战。武库舰需要航空母舰、远程飞机、卫星等等观测侦察装置来为导弹寻找目标,然后将目标数据通过数据链传递给武库舰再发射。

但是,武库舰如果真正建造,美国就不需要大型航空母舰了,或者航空母舰的数量咬减少。比如不再建造10万吨的超级航母,只建造5~6万吨的中型航母,只要装载战斗机提供防空保护就行,舰载攻击机这种东西就不用了,其次就是能起飞预警机给武库舰寻找目标,这些功能5~6万吨的中型航母就足够了。一艘5~6万吨的中型航母带4艘武库舰,打击威力比一个3航母特大战斗群还强。


这样会带来什么问题?会严重削减海军订购舰船的总金额!

武库舰那么便宜,武库舰服役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也可以削减,当时美国有15艘8~10万吨的航空母舰,以后会变成只需要8艘5~6万吨的航空母舰,宙斯盾驱逐舰和巡洋舰可能也要裁,这让造船的造武器的公司还怎么赚钱?

所以美国的军工集团不干了。支持武库舰的一派,核心人物就是当时的海军部长布尔达,所以矛头就指向了布尔达。突然,美国《新闻周刊》的军事编辑发现布尔达胸前戴了两个V字勋章,这好像有问题。于是马上查到了美国军方的颁奖档案,发现布尔达这两枚勋章,一枚是奖励他1973年营救被击落飞行员的军事行动,这没什么问题。另一枚则是1965年,越战初期参与炮击越南的战斗而授勋。

V字勋章是奖励给直接参加战斗的人员的。《新闻周刊》马上开始炒作:布尔达参与炮击越南军队是“远远的开火”,没和敌人面对面开撕,所以不算直接投入战斗!



《新闻周刊》开了头炮之后,当时互联网还没那么热闹,但是一大堆美国媒体一齐开始炒作,连他当兵是篡改出生日期(他17岁就当兵)都被翻了出来。布尔达感觉压力山大。1996年5月16日,布尔达上午接到五角大楼新闻部主任的通知,说下午有两个记者约了采访,你必须见一下。布尔达感觉没法和记者谈笑风生,吃了午饭后就在办公室里举枪自杀了。

其实按照正常剧本,只要布尔达表示“我认输,我辞职”,新闻媒体马上就会放过他。不过这老哥性子太烈,选择了自杀的道路。

但自杀也好,辞职也好,只要他这个武库舰的最大支持者不在海军部长的位置上,武库舰就会被反对派弄掉了。


军机处留级生


美国对于武库舰的下马,其实无外乎两点。一点就是美国与前苏联的作战体系不一样,二是军工复合体背后的阴谋。

首先就是作战体系的不同,眼下能够称之为武库舰的,基本上只有俄罗斯的核动力巡洋舰,但由于俄罗斯缺乏突破敌海上封锁的能力,还有对海对空的控制能力不足,所以俄罗斯只好建造这种武库舰,企图想利用自己的防护自持力来拖住敌舰队,好让敌人疲于应付,而在这时自家的潜艇部队突破封锁去摧毁敌人的国家与城市。

但相比俄罗斯,美国却拥有着完备的海军作战体系。想要制空有航母,想要登陆有两栖攻击舰,想要导弹有宙斯盾驱逐舰,想要核弹有潜艇,就连指挥都有专门的指挥舰,在这种完备的海军作战体系下,武库舰这种只能搭载导弹,除此之外什么都干不了的海上目标平台,除了被当成靶子之外,还能做什么?

另外就是军工复合体的阴谋,在提出武库舰的时候,武库舰的建造所使用的都只不过是目前美国的现成技术,船体用货轮,对空对舰的搜索雷达直接搬阿里博克的,就连导弹都只用库存的战斧巡航导弹。

如果这种东西被提上日程,那么除了船厂能挣点钱,清理一下导弹的库存之外,军工复合体们能挣得着钱吗?在把武库舰计划给搞搁浅之后,取而代之的便是DDG1000朱姆沃尔特,而这个朱姆沃尔特的建造计划,为各大军工复合体们从国会老爷手中榨出了多少研发经费,其中的油水简直不言自明。

虽然计划之初的武库舰并没有建造出来,但武库舰的思想却被保存了下来,在前些年四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便开始升级改装,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升级便是将以前只能发射战略核武器的发射管,改造成能够发射潜射巡航导弹的发射管。改造后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单艘所搭载的潜射巡航导弹便达到了惊人的154枚,这种级别的载弹量又怎能不成为水下武库舰呢?


九品侍卫


武库舰仅停留在设计概念,未达到具体的建造目标。而该舰的舰型前无古人,有很多缺陷因为其项目负责人美军海军作战部长布尔达的自杀而没能论证解决而戛然而止。

武库舰又称为火力舰,其设计理念是充当类似航母的海上密集火力的平台,计划其安装的垂直发射系统不少于500个发射架用以发射导弹。其装备的导弹多为巡航导弹,可以用宙斯盾系统的实行远方控制,也可以被空中预警管制机在空中控制。


在最初的设想中,该舰的体型约250米至270米长,宽约30米,排水量在1.19万吨到2万吨之间,航速约25节,船身有双层舰壳与强化装甲,除了舰桥外的甲板搭载500枚以上的各式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外,还有5英寸炮和多联装火箭炮。

此外也对其设计了类似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那样上层结构小,对雷达波的反射小,匿踪性高的低可探测性的船身。船上搭载了全自动消防与管制系统,使操纵人员数大幅减少,估计在20-50名内。

武库舰的理论性即使可行,但是还是有许多可靠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遭到美国海军内部的质疑。武库舰载满了导弹武器,形同一个巨型火药库,若遭到敌方攻击,周围僚舰的安危令人担忧,如果没有僚舰护航其就是海上的一个靶子。武库舰虽然也有对空对舰的战斗能力,但必须依赖其他僚舰和飞机的搜索探测,搜索目标的依赖性高,单舰反潜,防空能力远不如航母。若数据链系统发生故障,装载的导弹就等于废了,其他僚舰即使完好,其攻击能力也锐减。从而可以看出尽管在建造费和维护费上可以节省开支,但是其可靠性上不具备替代航母的实战功能,最多只能算火力强大的偏科驱逐舰。

从投射能力看,武库舰500发以上的导弹火力比一般的水面舰大,但远不能以舰载机进行反复攻击的航母。再从成本上看,武库舰攻击使用的战斧导弹最便宜也要70万美元一枚,而舰载机使用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约2.1万美元一枚,武库舰和航母舰载机在投射的弹药上没有成本优势。

从射程看,舰载机能借由空中加油以增加航程,到达3000公里外的内陆目标,但是战斧导弹射程撑死就2500公里,无法攻击到内陆。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且经济发达的城市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这不是很大的缺陷,但是如果敌方在战时,像二战时期的苏联将人口和工厂设备迁往更内陆的地区,武库舰就没办法攻击这些目标。而导弹的运输在海上补给困难,如果没有重型的起重机在海上进行起吊补给,就会造成效率低,难度大,很难保持持续火力。

武库舰的最初的设计理念是来源于1988年发行的美国海军协会杂志出版的论文。真正开始被美国海军重视是在1995年之后,当时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布尔达为了取代航母的打击能力而提议建造武库舰。1995年之后该计划快速推进,预计将建造5艘。结果布尔达在出席某次活动时,不知道是为了给自己添光还是不小心,在海军军服上佩戴了一枚紫心勋章。有两名好事的记者就留意到布尔达没参加过可以获得紫心勋章的战役,正想要采访布尔达当天,其在办公室自杀身亡。

人言可畏让美国失去了一位海军四星上将,在1996年5月16日布尔达自杀后,这项项目就失去了主心骨牵头补漏武库舰的缺陷,最后在1997年10月,因经费不足的原因而彻底被放弃了。而武库舰的某些理论在朱姆沃尔特上被实现,最后也是凉凉。


梓蕤


武库舰的别称是火力舰,上世纪末美国制定21世纪战舰(SC-21)计划时提出的一种大型水面舰艇方案。未来武库舰的作战模式是以强大的火力对地面实施火力支援、对空实施防御和作为反导武器发射平台,也就是携带大量导弹武器,对陆、海、空都有超强的火力打击能力,可以视为浮动的海上导弹库,号称“21世纪第一舰”。

研发武库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军费开支,同时也减少舰载机、战舰以及相关战斗人员在战斗中的损失,能用火力解决绝对不搭上人员。设想中的武库舰长244米,排水量大于11900吨,配备500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套包括“战斧”巡航导弹、“标准”舰对空导弹、“鱼叉”反舰导弹,以及用于战区导弹防御和对岸火力支援的新型导弹。

武库舰具有火力强劲、隐形性能优异、自动化程度高、价格便宜等优势,可以在几分钟内将500枚导弹发射出去,典型的饱和攻击能力。舰体为双壳体结构,上层建筑非常小,采用一定隐身设计以减少对雷达波的反射。而全舰仅20人的编制,充分体现了自动化程序,再加上做为导弹发射平台,没有太多的其他配置价格相来说来低廉。

虽然看似好处多多,但是武库舰同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包括:保障系统繁杂,要实现有效打击必须有大量配套的侦察手段,如侦察机、无人机、卫星、空中预警机等,缺一不可。而单舰反潜、防空火力基本不具备,出门容易被揍。在特殊海况条件下由于舰身低、舰艇稳定性差等。想法很好,客观现实注定了该型舰不能成为海军标配,最后下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