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往生之因果


眾生往生之因果

————双槐佛音

●诸位菩萨,眾生往生因果這段經文,在《淨土宗聖教集》第九一頁,《無量壽經》下卷的最前面,「佛告阿難:其有眾生」,一直到一○四頁第四行「百千萬劫不能窮盡」為止,這整段經文都是在說我們念佛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因和果。

①往生之因有兩種

在《無量壽經》下卷的開始,就說明眾生往生的因有兩種,

☞一種是「念佛往生」,

☞另一種就是「諸行往生」。

♦先介紹「念佛往生」。因為念佛往生是完全靠阿彌陀佛的功德,所以一旦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可以領受阿彌陀佛賞賜給我們的成佛功德,我們到極樂世界就成佛,這就是念佛往生所得的果。

♦如果是修諸行再經迴向而往生的,那他所得的是什麼果呢?會到什麼樣的境界呢?在《大經》的最後就有說出兩種,一種是「化生」,一種是「胎生」。

若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就當下蓮花「化生」,見佛成佛。若是修其他法門迴向往生的,他就暫時看不到佛,不能聽聞法,不能和極樂世界的眾菩薩在一起。就好像嬰兒還在母胎裡未出世,以此作譬喻,所以叫作「胎生」。

所以,有以上這兩種差別。現在只是簡略地說明,以後有時間再詳細解釋。

②往生之果

眾生往生的果,是指念佛往生者在極樂世界的果報。在《無量壽經》中,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一願就說:若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全都是「正定聚」的菩薩,是進入不退轉的佛果。接下來又說:

十方恆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十方世界的無量諸佛,都異口同音在讚歎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威神功德。

●《無量壽經》接著又說: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這段經文又稱為「第十八願成就文」,是釋尊在解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根本願——第十八願的意義,具體說明眾生往生之「因」,以及往生後所得之「果」。也就是說,即使臨終之時「乃至一念」地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下也能往生極樂世界,而且進入「正定聚」的果位。如果是平生之機,還未到臨終的眾生,只要能念念不捨、

相續不斷地念佛,同樣也是往生有分,肯定往生,現在和往生的人一樣得到不退轉的身分,這都是由於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威神功德。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諸有眾生」就是指所有的眾生,不論聖人凡夫,善人惡人,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的眾生,都包含在裡面。當這些眾生聽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萬德洪名,生起相信、歡喜、難遭遇的心,這樣的人,即使是臨命終才遇到這個法,才起一念念佛,願生彼國的心,也能立即往生極樂世界,得到不退轉的果位。因此,「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的念佛人,都可以當下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所以,「第十八願成就文」所說的「乃至一念」,就包含兩種眾生:

第一種是臨終才聽到這個法的眾生,雖然才一念而已,也可以往生,所以是指「乃至臨終一念」的「一念」。

第二種是平生的眾生,也就是「乃至一念」的「乃至」。這一生中,不管什麼時間,當他聽到這個法之後就開始念佛,且願意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願意往生極樂世界,

這樣也能「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像這樣的眾生,雖然還未到臨終,但是他現在就念佛,而且念念不捨、相續不斷,直到臨終都不改變,當他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得到「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的功能。也就是說,現在就已經往生有分、肯定往生,和已經往生的人一樣,得到不退轉的身分、不退轉的果位。總之,以「乃至一念」都能「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顯示平生念念不捨之念佛人,已是「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的身分。這也是淨土宗之特色「平生業成,現生不退」的經文根據。

接著,釋迦牟尼佛繼續依據阿彌陀佛第二十二願的意義來說明,凡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當下就可以得到一生補處的果位,可以顯化到十方世界,也就是倒駕慈航去救度眾生,為眾生拔苦與樂。

這樣的道理、內涵,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下卷都有詳細的解說。

當然,釋迦牟尼佛所解說的,完全都沒有離開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因為不管阿彌陀佛所成就的極樂世界是如何地清淨光明(極樂淨土的莊嚴),或者阿彌陀佛成佛以後,所成就這句名體一如的萬德洪名有什麼樣的不可思議功德(名體一如的佛號),或者眾生念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得到什麼樣的果報(眾生念佛的因果),釋迦牟尼佛完全都是依

據四十八願所成就的內容來解說的。阿彌陀佛也好,西方淨土也好,眾生念佛也好,根源都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因為有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有阿彌陀佛的修行,有阿彌陀佛的成佛證果,才會有極樂世界,才會有這句名號,才有我們念佛就可以往生成佛的因果。

在這段經文裡,釋尊也很清楚地介紹最早往生極樂世界的兩位聖者——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這兩尊菩薩是最早往生極樂世界的聖者。接著又說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當下都具足同佛一樣的三十二相,智慧、慈悲、神通、光明都和阿彌陀佛同樣地圓滿、自在無礙,而且也可以依自己的心願到十方世界去廣度眾生。

●所以,這段「眾生往生之果」的經文,也可分為五段來說明:

一、一生補處之德;

二、供養諸佛之德;

三、聞法供養之德;

四、說法自在之德;

五、自利利他之德。

☞待续

眾生往生之因果

————双槐佛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