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廚和太監都同樣住在皇宮,為什麼御廚不用“淨身”呢?

貓眼觀史


淨身之令

古代皇帝一般都是後宮佳麗三千,各種各樣的美女都有,皇帝有這麼多女人,總得有人伺候吧?光靠宮女是不夠的,因為宮女也只能做做一些端茶倒水,擦桌子洗衣服的活,那一些苦力活誰來幹呢?當然得男人來,可是古人都是非常保守的,不願意自己的老婆被外男看到,更不願意自己老婆給自己戴綠帽子,不放心的皇帝們就想出了把男人“淨身”的辦法,把一切可能的曖昧都扼殺在搖籃裡,應著這樣的需求太監就誕生了!

太監不僅可以幹一些宮女能幹的活,還可以幹粗活,外出替主子辦差事也方便,用著可順手了,所以皇宮裡有很多太監。為什麼同樣是住宮裡的男人,為啥御廚不需要“淨身”?

第一 御廚工作的地方

御廚工作的地方就是那一畝三分地—御廚房唄,御廚負責皇宮主子們的吃食,但是他卻見不到主子,很多御廚給主子做了一輩子的飯都沒見到過主子本人?更別提和主子搞曖昧給皇上戴綠帽了!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宮裡有宮裡的規矩,比如宮裡哪個娘娘想吃某樣食物了,打發宮女或者太監去御膳房說聲,御廚開始做,做好了也不需要御廚送過去,人家有專門的送菜的宮女和小太監,就算是哪個宮裡的娘娘覺著御廚做的菜好吃,要發賞賜給御廚也會有人傳話給你,當然御廚做菜不好吃受罰也是有人傳話。

御廚和主子們的距離就是幾個傳話人的距離,御廚是沒有機會見到宮裡的主子的!見不到主子自然沒有非分之想,也自然不需要像太監那樣被“淨身”了!

第二御廚也是一項技術工

古代人對於技術人才還是非常尊重的,別小看御廚,因為有可能是人家家族幾代人的努力才得來的,比如有的人爺爺或者太爺爺就是御廚,這代這代傳下來的,人家也就一直做那一樣或者幾樣菜,人家就是那幾樣菜的專家,手裡有技術,心裡就有底氣,這樣的人才自然不能輕易“淨身”!

總之,太監“淨身”是因為太監和女主子們接觸的機會多,男主子不放心,而且太監也沒有一技之長,除了做太監也養活不了自己,而御廚呢,壓根見不到女主子面,也有技能傍身所以不用“淨身”,可見技術是多麼重要呀!有了技術可以不用當太監!


品史知興


太監要淨身,不是因為住在宮裡,而是因為工作特殊,平時會頻繁接觸到女眷,比如皇帝和妃嬪在幹那事之前,敬事房太監要揹著沒有穿衣服的妃子到皇上的臥榻上去,發生身體接觸是常有的事,容易“擦槍走火”。



所以紫禁城的工作人員淨身與否,主要取決於是否與會女眷發生接觸,而不是看他們是否住在宮裡。對於在宮裡工作,但與女眷又沒有接觸的人來說,是不需要淨身的。

這類人裡面最典型就是御廚、太醫以及大內侍衛。另外,軍機處也在宮裡,軍機大臣平時在隆宗門內辦公,難道軍機大臣也要淨身了才能出入宮廷?

軍機大臣、大內侍衛、太醫就不說了,單說御廚和御膳房。

紫禁城內的御膳房有兩個,景運門外有一個膳房,稱“外膳房”,又稱“御茶膳房”。這個是製作皇帝大宴群臣的“滿漢全席”以及偶爾為值班軍機大臣備膳的廚房。離女眷居住的後宮隔了“十萬八千里”,跟太醫院共處在一個院落內,所以這裡工作的御廚是完全接觸不到女眷的。(清朝成婚但未封爵賜府的皇子也住在這附近,比如道光和咸豐繼位之前就住在離外膳房只有兩堵牆之隔的“南三所”)


皇帝居住的養心殿也有一個廚房,位於養心殿的正南,是一個獨立院落,稱作“養心殿御膳房”,又稱“大內御膳房”。

這個廚房離後宮近,理論上說可以接觸到後宮女眷,但因為是獨立院落,院裡院外都有值班太監看守,叫膳和傳膳也都是由太監負責,廚子只管做菜就行了。所以在這個內廚房工作的御廚也接觸不到女眷。(養心殿御膳房和軍機處就隔著兩堵牆)



另外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宮裡的太監,不全是端茶送水的服務人員,也有很多是有一身技藝的技術型人才。比如御膳房裡,除了身體健全的御廚外,也有很多御廚皇家專門培養的太監廚師。還比如皇帝身邊的大內侍衛不能隨意進出後宮,所以後宮太監中就有一些太監是經過專門訓練後的搏擊高手,專門在後宮保護皇帝的安全。

古代內廷之所以訓練這些太監,也是如前文所言,把正常男性與宮廷女眷發生關係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PS:武藝高強的太監在古代是真有,只是不允許配刀而已,平時練習空手搏鬥。


總的來說。古代對淫亂宮廷這種事情一向是嚴防死守,身體正常的御廚、太醫、大內侍衛雖然在宮裡工作,但他們平時接觸不到女眷。不僅他們接觸不到,就連普通太監想見後宮妃子也不容易。這些人的任務是把本分工作做好就行了,太醫負責看病就好了,御廚負責把菜做好就完事了,大內侍衛負責把宮裡的大門守好就行了。想跟宮女勾搭?想都別想了。不可能的事。


Mer8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御廚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皇宮內的女人們。

真正有機會接觸到女人的,不是大內侍衛,而是太監和太醫。

太監不要說,他們接觸女人沒關係。

太醫則不同,他們可是標準的男人。無論晝夜都有人在紫禁城內太醫院值班。一旦出現急病,他們就必須在太監陪同下進入後宮診斷,哪怕是夜晚。

有人問?那麼太醫不是一頭扎入飢渴美人堆中,豔福無邊,應該閹掉。

其實,太醫根本就不可能亂搞。


一來太醫到任何地方,都有太監、宮女的監視;二來太醫通常都是七老八十的老頭子,對這事沒興趣;三來太醫都是有錢有地位的人,不可能為了這點小事冒著滿門抄斬的大罪。

如果說太醫不能亂搞,御廚就更不行了。

御廚的數量其實非常多:據史料記載,“養心殿御膳房”設有庖長(廚師長)2人,副庖長(副廚師長)2人,庖人(廚師)27人,領班拜唐阿2人,拜唐阿20人,承應長20人,承應人44人,催長2人,領催6人,三旗廚役57人,招募廚役10人,伕役30人。

然而,這些御廚是無法離開御膳房的。


每天他們早早來值班,晚餐結束以後離開,留下一些值班人員。

這些御廚的活動區域,嚴格限制在御膳房,如果隨意亂遭就是死罪。

很多御廚在紫禁城服務了10年,都沒有見過皇上。

那麼,御廚的菜怎麼交給後宮的女人們,當然是靠太監了。

“司膳太監”就是負責做這個的,七品執守侍總管太監100人,抬水差使太監10人,專司上用膳饈,各官饌品及各處供獻、節令宴席、隨侍、坐更等事。

所以,御廚根本見不到後宮的女人,不存在搞女人的可能性。


薩沙


太監和御廚都是在宮廷中服侍皇家貴族的人員,太監在“臺前”服務皇家的日常起居,而御廚則是在“幕後”服務皇家的飲食。兩者雖然都是皇家的奴才,但工作性質卻有本質的區別。同樣都是居住在皇宮中,太監被要求閹割,而御廚卻沒有這樣的要求,聽起來似乎不合理,但經過分析就會覺得合情合理。

太監被要求閹割是有道理的。

眾所周知,古代皇帝多有三宮六院,每位皇帝的妻妾數量雖有不同,但都不會少。這些妃嬪有些來自皇親重臣家,有些則來自民間選美,理論上有許多都是漂亮的年輕女子,對男人的誘惑性很大。

後宮妃子居所除了有宮女服侍,還會配給一定數量的太監供差遣。這樣一說就很明白了,太監如果是正常的男人,皇帝怎麼會放心讓他們去服侍後宮女眷?又怎麼防的了太監和妃子偷腥的事情發生?所以,太監必須是閹人,為的是防止這些人給皇帝戴綠帽子。

御廚不用閹割也是有理由的。

御廚是幹嘛的大家都知道,說白了就是給皇家負責飲食的。御廚的工作地點是在御膳房,他們的任務只是把膳食做好就可以。上菜傳菜這些事都不是御廚乾的,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所以御廚幾乎沒有和後宮妃子見面的機會。

古代宮廷之中等級森嚴,各個人群的居所也很明確。以清朝為例,御廚住的內務府和後宮居所是有間隔的,後宮女眷平常是不會去內務府和御膳房的。

假設一個御廚看上某個妃子,他想接觸到妃子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首先,他得有足夠的理由去後宮見妃子,其次還得擺平妃子身邊的宮女和太監,這個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御廚根本沒機會和後宮女眷發生點什麼,也就不用閹割了。


歷史守望者


嚴格來講,在古代皇宮之中所有的女性群體都是皇帝的禁臠。除了太監之外,任何接觸皇宮女性的人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但御廚和太監雖然同在宮中,但他們的活動範圍和所接觸的人和事物是完全不同的。何謂御廚?御廚就是指古代專門給皇室烹製食物的廚師。我們就拿清朝來舉例子,御廚所工作的地方叫做御膳房。清朝時期皇宮內膳房眾多。景運門外的膳房,稱“外膳房”,又稱“御茶膳房”。另一座膳房是專為皇帝服務的膳房,位於養心殿正南,稱“養心殿御膳房”,又稱“大內御膳房”,為一獨立院落,院內有一座東西走向的排房,其南側為南庫。

此外,在圓明園、頤和園等等御園內,也設有膳房,稱“園庭膳房”;在熱河、濼河、張三營等行宮設膳房,稱“行在御膳房”。除此之外,後宮之中各嬪妃娘娘們也都有自己的膳房。但他們的膳房並不設置御廚。或者她們的廚子就是太監這個群體兼任的。清朝時期御廚大多為宦官,因為清朝時期御膳房歸屬內務府管理。而內務府本身就是掌管宮廷事物的太監所組成的機構。所以他們並沒有什麼男女之防。即使不是太監也沒什麼什麼關係。因為御廚基本上活動範圍就是在廚房之中。他們根本就見不到任何皇宮之中的女性群體。別看他們伺候了皇帝一輩子伙食。但基本上沒有幾個人能見到皇帝或者皇帝的嬪妃。他們和皇室的一系列溝通交流都是通過太監來完成的。所以他們根本就不需要淨身。

就好像御醫一樣。御醫是古代時專門為皇帝及其宮廷親屬治病的宮廷醫師,他們只服務於皇帝及其皇帝宮廷中的家眷,直接聽命於皇帝、指定的大臣、娘娘等,間接聽命於其它后妃、皇子等。御醫和御廚一樣,同樣服務於皇室,但他們可比御廚強多了。起碼他們可以直接見到皇帝或者後宮嬪妃,當然了,御醫也是不需要淨身的。因為每次御醫在給皇帝或者皇帝的女人看病時,身邊肯定會伴隨著太監,而御醫想要給嬪妃看病,根本也不能直接觸碰對方,需要以絲線或者錦繡相隔,即使如此,太監也會在旁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就是為了確保不會發生不必要的風化事件。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太監這個群體在皇宮內無數不在。太監就是服務皇室的一個特殊的群體。為了確保皇帝不會被戴綠帽子,所以太監們都必須要挨一刀淨身。就像我們上邊所說,皇帝不允許除他之外任何雄性動物出現在皇宮大內之中。但皇宮之中肯定需要幹雜活的人。最早時期宮闈之中雖然使用女官,但先天條件所限,女官實際上並不好用。所以才誕生了太監這個群體。太監需要伺候皇帝以及皇帝嬪妃的衣食住行。自然而然就需要給他們淨身,只有這樣皇帝才能放心的使用他們。而他們也是歷朝歷代皇室最貼心的一群人。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御廚和御醫其實本質上差不多,都是祖傳手藝,一招鮮,吃遍天。所以不要看御膳房規模龐大,皇帝一頓飯有多少個菜,

其實真正的御廚就做一道菜,而且為這個御廚配備的紅案、白案助手就好幾個。


其實不是說他的水平不能做很多道菜,往往恰恰相反,御廚水平很高,可以做很多類型的菜。而是這道菜很有可能從他爺爺輩被選中,他們家世代就在宮裡專門做這道菜。厲害一點的有資格做兩道以上的菜。因為術業有專攻,這道菜他做到了極致,別人另一道菜也做得極致。

這就和御醫一樣,有的擅長治兒科,有的擅長治婦科。每個御醫都有祖傳秘方,每個秘方都是幾代人傳承的心血。御廚做的菜也一樣,一道菜代表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心血和榮譽。比如清朝御廚雅咯穆就靠一道“黃金肉”,養了十幾輩子人。


所以御廚很顯然和御醫一樣,在宮內是屬於專業技術性人才。

但是比起御醫來說,他比御醫還無法接近宮內的女人呢。因為他只需要負責做菜,做好之後,備一點放在那存根,然後是福是禍,就在那等待結果。

全程菜品都由傳膳的太監用食盒傳到各宮,飯菜從做出來到皇帝和后妃們吃到嘴裡,至少半個時辰以上,所以可想而知,這飯菜還會好吃麼?


所以很多能夠受賞賜的御廚,大都是做湯菜的,因為湯菜里加點葷油,可以長時間保溫。也因為此,滿洲的皇帝更喜歡吃火鍋。

正因為全程御廚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和宮裡的女人接觸,所以不需要割。

別看御膳房人很多,動不動就四五千人。但實際上,真正的廚子不超過幾十個,加上紅白案、切墩、剝蔥的和“行政總廚”(庖長),通常不超過三百人。


其他那些實際上就是太監,這些人其實就相當於真正廚子和宮裡面女人之間的防火牆。

宮裡面要吃什麼了,他們傳話;做好了,他們端進去;宮裡問責了,他們負責來追究責任;宮裡面賞賜了,他們負責傳賞。

話說回來,真正做菜的御廚實際上比御醫還慘呢,御醫好歹在七八個太監和老嬤嬤的全程監督下,還能接觸到宮裡女眷。很多御廚做了一輩子菜,連皇帝和宮裡女人的臉都沒見過一次。


炒米視角


御廚不住皇宮,這點先糾正一下。

御廚的身份也不是很低,而且發展空間廣闊,良妃“魏瓔珞”和雍正帝的生母烏雅氏都是“御廚世家”,到了父輩才有了勉強算是不錯的職位,閹了御膳房工作人員,那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咸豐帝、同治帝和胤禩這一脈就全完了,更何況御膳房的管理層都是八旗子弟······

從編制上來看,御廚屬於內務府管理,他的管理者肯定是滿洲八旗包衣,總不能把內務府都閹了吧,施工隊呢?紫禁城的維護保養幾乎是不間斷的,能把木工、泥瓦匠也都閹了?那皇家的活兒就沒人幹了。

從皇太極時期開始,御廚這種角色部分由漢人擔任,最早的滿洲人生活條件艱苦,也很樸素,一切都以實用為主,後來的宮廷也是慢慢由儉入奢,對吃喝的要求逐步提高,包括後宮女眷的首飾衣服也不僅限於金銀和普通綢緞。

建州從來不缺漢人,有土生土長的建州本地人、關內逃難而來的災民,也有從關內、關外掠奪來的人口或稱奴隸,這些人中有很多都擁有一技之長,有的擅長種地、有的擅長打鐵、有的是大明潰卒或者俘虜有從軍經驗,有的擅長做飯等等,一般都能讓他們發揮所長。

注:逃到關外的漢人中,山東人居多,並非到了乾隆時期才開始“闖關東”。

為什麼御廚不用“淨身”呢?

①御廚的工作地點固定,不敢、不能也沒機會在皇宮裡亂竄。

這一點在剛開始“崗前培訓”的時候,內務府肯定交代過,御膳房也是獨立的大院,有侍衛看守,沒法隨便走出工作地點,實際上也沒有哪個廚子冒著砍頭的風險窺伺宮中情況,全家都難逃一死。

②內部管理方面,雖然膳房人員眾多,但領導層二十多人全部由侍衛擔當,把御廚和各類廚工看得死死的,御廚們偷懶都費勁,跑出去根本不可能。

③御廚並不在宮中過夜,他們都有自己的腰牌“通行證”,上書詳盡的個人信息和體貌特徵,宮中一塊,御廚一塊,跟接頭對暗號一樣,比如玉佩一分為二,接頭的時候對得嚴絲合縫才是自己人,侍衛們也不可能認識所有人,所以御廚進門的時候兩塊腰牌要吻合並且信息正確才能進去。

④到了皇帝用膳的時候,都由專職太監傳菜,而且“手續”繁瑣,皇帝皇后基本上都只能吃涼的,御廚不負責端菜,他只能在灶上或者休息室待著。

太醫也是如此,他們要想走入後宮需要由太監引領,穿過層層守衛後給後宮女眷診病,並且必須要幾位太醫同時在場,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必須記錄下來,配藥、熬藥都有專人負責,無需太醫,而且必須有太監宮女從旁侍應,嚴禁“離崗”,所以溫太醫的事情只能在《甄嬛傳》裡發生,除非溫實初掌握空間系魔法,否則絕無可能。

乾隆年間,膳房始分內外,內膳房主要伺候帝后妃嬪,外膳房則主要供給侍衛、大臣們的飯食,共計400多人。

皇帝每天正餐二次,點心、茶水的進食次數不定,但需常備,紫禁城通電以後才改為一日三餐,以乾隆帝為例,每天為他準備的食物夠幾十人吃,如果折成現銀夠幾千人吃喝的。

隨著滿洲皇帝入關日久,他們的飲食結構也在改變,所以御廚的結構也隨之調整,乾隆帝是一位非常顧念祖制的皇帝,一般人想不到,他早上四點多起床後除了必要的洗漱和飲食,第一件事是恭讀祖訓家法,可是後來他飲食上的操守也有所改變,初時最愛吃滿洲火鍋,後來改食北方火鍋,菜品也以魯菜、蘇杭為主,每年大概吃200多次火鍋,有時候一天三頓都是火鍋,但是滿洲特色菜也並不是不吃,只是相對較少而已。

為什麼愛吃火鍋呢?口味只是一方面,主要是乾隆帝想吃熱的,其他菜等他入口早就涼透了。

皇帝的口味有所變化,則御廚的人員結構也隨之調整,外聘御廚不多,最多的還是滿洲廚師,包衣用著比較放心,滿洲皇帝是不會把他們淨身的。

同屬火鍋滿洲、北方火鍋差別也不是太大,所以御廚中以掌握火鍋手藝的滿洲御廚居多,其他御廚每個人都有特色菜,因為皇帝的菜譜已經極其豐富,所以新菜不多,御廚們都是一生努力做好一種或幾種菜即可,不需要樣樣精通。

康熙帝日常比較節省,如果他想吃雞,那麼他點的菜基本都是雞,如果要吃羊肉,基本上桌上都是羊肉為主料的菜,這樣可以避免浪費,雍正帝更加清淡,以素食和湯粥為主,乾隆帝相對就奢侈了很多,他們的御廚也會隨著皇帝的口味而在人員和菜品上有所變化。

注:滿漢全席是絕對存在的,滿席六等,漢席五等,所謂滿漢全席是對兩種宴席菜品的合稱,並且在《大清會典》中有著極其詳盡的記錄,這是大清官方資料。

御廚們一般都是頂級廚師,所以把皇帝的吃喝伺候好了另有賞賜,有時金銀有時布匹,看皇帝心意了。

皇帝對廚師有一定了解,哪位御廚擅長做什麼菜品,基本都知道,有的御廚就是皇帝有所耳聞後從民間挖來的,哪會不知道名字,皇帝往往把御廚的名字和菜品掛鉤,在清宮記錄中,經常會出現比如“叫XXX做菜”的皇帝口諭,並且同一道菜必須同一個人做,換個御廚做菜一旦味道變了,那是要接受處罰的。

太監之所以被淨身,無非是因為作為皇宮中的基層服務人員,每天有大把的機會接觸到皇后和妃嬪等皇帝家的女人,而且越是等級較高的妃嬪,按宮制晚上越需要太監們值夜,如果他們有正常男人的能力,那皇帝就睡不著了,所以淨身是作為太監的基礎條件。

御廚每天回家並且有著固定的工作地點,院落有專人看守,上班期間有25個主管盯著,偷懶都費勁沒有任何機會跑出去,皇帝沒必要把御廚淨身,何況其中大部分都是上三旗包衣。

還有一點,皇帝為了得到更好的服務會從民間招攬御廚,菜還沒吃到口先把廚子給閹了,誰還敢出名,這是對整個飲食業的無差別打擊,遇上脾氣大的斷了自己香火我也不給你好好做皇帝也沒轍,他的目的是要吃好,而並非殺人,他也不想御廚帶著滔天的怨氣做菜。

方方面面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條還是有效、有序的管理,御廚根本接觸不到後宮女眷也就沒有必要淨身了。


古今通史


我有時候忍不住會想一個問題,如果我是一個太監,可是我喜歡上了一個女人,那我該怎麼辦。毫無疑問,在生理上我是絕對沒有希望的,可是從心理上來說,我又是絕對正常的,這種奇異的、畸形的愛戀我想一定把那些古代的太監們折磨得死去活來,以致於許多人都產生了變態心理,想要通過折磨別人,糟踏這個世界來獲得一種心理上變態的滿足感,來減輕自己內心的痛苦。這些太監大都自小便被賣到宮裡和王府,在小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和別人異樣的感覺,但一旦他們長大,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和別的男人不同的時候,當他們心裡和生理發生巨大的矛盾的時候,我想他們一定有過痛不欲生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時時折磨他們的靈魂,弄得他們覺得活著一點意思都沒有,這種人不變態你說誰變態?

而這個命題的普遍意義在於,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缺陷的,這個世界也不是按我們的想法運轉的,所以這就註定我們不能像童年一樣自由自在,無比歡快。相反,當我們無限放大這種缺陷時,我們的內心就會失衡,這種破壞力會極大地摧毀我們精神肌體的健康,有時候它甚至會把我們引向毀滅別人和自我毀滅!不信你去看一下宮裡的那些宮女,她們往往要帶著姑娘的身體老死深宮,寂寞夜晚得不到應有的安慰,內心時常異常地煩躁甚至狂躁,雖然在生理上無比健康,但內心的折磨最終會作用到她們身體上。

而在深宮之中,有一個地方卻是幸福的所在,那就是大內御善房!是的,你沒有聽錯,不用割小弟弟你就可以在皇宮上班,領取相當於雙薪的公務員工資。雖然御善房與內宮完全隔離,御廚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但御廚還是得接觸宮裡的辦事人員,太監。當他們互動的時候,還是免不了要擦出一些火花,雖然他們誰也不想得罪誰。例如一個年青的太監來領取御食,御廚給他們分發御食。他們不禁會想對方,大家都是男人,為啥我這啥,他們那啥。沒準御廚想著想著不禁發出淫笑,太監晃著妖嬈的身體哭著跑回去了!

事後,一個自知自己做得有點過分,其實也不能說過分,情到深處,情不自禁而已,內心傲慢又內疚;一個自知自己受到了奇恥大辱,不免對正常人多了幾分忌恨,內心的陰暗又增長了一分,但又知道別人也沒笑錯,不知道到底該找誰算帳,該怎樣出心裡這口惡氣。我們就這樣相愛相殺者!





騎驢去高考


在皇宮中有三類工作人員,男人不需要“淨身”:太醫、御廚和侍衛。

他們為什麼不需要“淨身”呢?因為他們工作地點遠離後宮,尋常的值班地點是固定死的,再加上各種殺頭的規矩,根本沒有私自接觸後宮的機會。

就拿清朝“御膳房”說來

乾清門裡面的區域才是正式的內廷,要到後宮必須經過乾清門,過了乾清門,各宮、各殿、各院還要被一道道紅牆分割成一塊塊。

就連“內務府”這麼高級別的單位,也只能在乾清門外邊,更別說“御膳房”還屬於內務府的下屬單位。清朝內務府要出了乾清門,右拐隆宗門,往南走一大截路才到內務府的小偏門。

“御膳房”在哪兒呢?“御膳房”全名叫“御茶善房”。清宮有兩處“御膳房”。

出了乾清門左邊,靠近養心殿的小的,叫“內御膳房”。出了乾清門,右拐景運門,往南要走大老遠,在“南三所”邊上的叫“外御膳房”。

兩處御膳房都是單獨的院子,要從御膳房到後宮,起碼要經過好幾道門的盤查。獨立院子中的御廚們絕對不能隨意串門走動,不然就是殺身之禍。

御膳房小院門一關,這“御廚”就別想什麼美事了,你就踏踏實實的顛勺做飯吧,別說去後宮,就是出御膳房院子都難。

此外,還有司膳太監們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就這樣做出飯來,太監們還要銀針驗毒。至於挑糧、挑水、買菜、傳菜這些活,都有專門太監伺候,也輪不到御廚們出門。

太醫院的位置在更偏遠,出了乾清門在景運門外,“南三所”前面是“外御膳房”,隔著“南三所”往東後面才是太醫院和御藥房。平常太醫們就在這裡值班,不能亂串。

遇上看病,太監們全程陪同,診斷病情記錄、用了什麼方子、抓了什麼藥都要記下來,根本沒有機會想什麼豔遇。


爾朱少帥


都別搶,我來答。

御廚是古代皇宮中一群特殊的存在,其所特殊之處無非是不必像尋常太監們一樣“淨身”,那麼同樣是男人的廚師們為何卻不用“淨身”呢?簡單來說分為兩個方面:

  • 沒有交集的可能性

太監之所以要淨身是因為他們要侍候嬪妃們,有的人可能會說既然皇帝這麼擔心嬪妃們和太監私通,為什麼不全部用宮女呢?這是因為宮中有很多體力活是宮女無法承擔的,在體力上男性佔據很大優勢。

另一方面古代人信奉陰陽平衡之說,如果宮中全部都是女性,只有皇帝一位男性,那麼無疑是陰陽失衡,這恐怕對古人來說是極為不詳的。就拿我們最近的清代來說,大家不難發現受到寵信和器重的往往都是男性太監,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哪個宮女受到皇帝太后的信任而掌大權,成為他們身邊的紅人。

就算自古以來那些權傾朝野的宦官也都是男性,這主要也是男權社會下女性退居幕後,無法承擔更多的工作職責導致的緣故。而廚師之所以不必淨身,是因為他和嬪妃們沒有交集的可能性,首先廚子們的活動範圍都被限制在廚房以內,不得私自在皇宮內活動。

其次廚子們飯菜做好以後,都會有專門的太監去給嬪妃、皇帝們傳膳,也是用不到廚子的,除非皇帝召見的特殊情況。拿清代的御膳房來說,它在佈局上就不可能和嬪妃們產生交集。下圖是紫禁城的平面圖,御膳房所在的位置是南三所的內務府。

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南三所是孤立的,而紫禁城又分為外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內廷(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分佈位置上御膳房就屬於外朝。而嬪妃們都居住在“東西六宮”中(東六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西六宮: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啟祥宮(太極殿))。

而御廚們想要從外朝的內務府穿越重重侍衛把守進入東西六宮和嬪妃們私通,恐怕連內務府的大門還沒有邁出去就被打斷腿了。所以這基本上杜絕了御廚和嬪妃們私通的可能性,所以御廚自然就不必淨身了。

  • 身份不對等

作為皇宮中除了皇帝以外沒有淨身的一群男性,既然他們沒有機會主動巴結嬪妃,那麼嬪妃們有沒有可能主動去和他私通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雙方之間的身份首先就不對等,嬪妃們屬於最頂端的資源分配者,想必也不會自降身份去和整天在廚房裡打轉的一群男人私通吧?

而且嬪妃們的出行也受到嚴格控制,除了舉行國家大典的時候她們可以離開內廷到外朝,平時基本沒有機會到外朝,更別說自降身份到御膳房那種地方去了,否則養那麼多的太監宮女來幹嘛,無非就是跑腿的。

綜上所述,總之因為雙方之間沒有一絲半點可以發生交集的可能性,所以即便御廚們不必淨身,所以皇帝也不擔心。就像能夠出入嬪妃場所的御醫們也不必淨身,雖然御醫們可以進入嬪妃們的居所,但是都需要接到指令才行,而且他們的出入記錄都是被記錄在案的,一查什麼都知道了。

宮廷是一個等級森嚴,制度嚴格的地方,除了嬪妃們自己主動想要偷腥以後,基本上下面的人是沒有機會可以和嬪妃私通的。另外御廚在皇宮中雖然屬於地位低下的一群人,但是這個群體也誕生過一兩個出名的人物。

如商朝時期的伊尹,他就是幹御廚出身的,伊尹的養父就是一個奴隸廚師,所以他後來也學會了烹飪。他的烹飪技術不錯,而且又懂得治國之道,因此他後來既是王族的廚師,又是那些富家子弟們的教師,因此很有名氣。

最後被商湯王委以重任,輔佐對方開創了商朝,可見真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此外,歷史上的御廚們雖然沒有爆出和嬪妃私通的醜聞,但是直接把皇帝給殺了的卻不少,如北齊皇帝高歡的長子高澄原本準備發動政變為帝,結果卻被自己的廚子蘭京給刺殺了。

又如遼朝第四位皇帝耶律璟就是被自己的一群近侍包括廚師在內的辛古等六人一起殺死,總之來說這些都是因為制度不完善導致的緣故,換做明清時代,這樣的事情顯然是可能發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