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站,解甲歸田(下) 撰稿編輯中原


三、快反部隊

在部隊,經歷了兩次精簡整編,一次是1985年百萬大裁軍,另一次是1998年二十萬小裁軍。而這次小裁軍,我們坦克11師,從一般部隊整編到快反部隊。

最後一站,解甲歸田(下) 撰稿編輯中原

參加軍事理論考試留影

1985年那次精簡整編,我在開封師院讀書,對我影響不大。雖然從炮兵團整到173團,但必竟還在58師裡。而98年這次精簡整編就不一樣了,把我們從20集團軍整編到了54集團軍。54集團軍是一支快反部隊,平時叫響口號是"兩個不經,一個打贏",就是部隊不經臨戰訓練,不經後勤補充,必須打贏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可想而知,這個部隊的要求特別高,紀律特別嚴,訓練強度特別大…

這個部隊管理非常嚴格,為規範統一內務,往往採取"兜底查"措施。一個營搞"兜底查",就是將全營物所有物資全部搬出來,所有的房間清理得一乾二淨,一件不剩。然後,對照內務條例規定,需要的,一件一件再搬進營房裡,多餘的全部拖走。戰士不允許有老百姓的東西,全部使用部隊下發的被服。

最後一站,解甲歸田(下) 撰稿編輯中原

裝甲11師裝備部組織骨幹集訓留影

軍事訓練的強度大,領導幹部體能訓練必須達標。集團軍魏副政委,單雙杆一練習,可以連續拉幾十個,每天早上輕鬆跑完五公里。他下部隊,基層軍官的體能訓練必須考核,所以大家爭先恐後地練體能。這就是"兩個不經,一個打贏"部隊的作風,快反部隊與一般部隊就是不一樣。

四、解甲歸田

快反部隊要求幹部年輕化,而裝甲部隊的幹部嚴重老化,為此,第一個大動作就是"一刀切",一大批年齡偏大的幹部,轉業回地方工作。

最後一站,解甲歸田(下) 撰稿編輯中原

裝備工作視頻會議留影

200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集團軍採取"一刀切"措施,本人也被確定為轉業對象。解甲歸田,迴歸故里。脫下穿了二十多年的軍裝,回到地方工作,心裡不是個滋味。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軍隊只養小,不養老",這話一點不假。時間過得真快,一晃人到中年了,一個小小的團副,沒有什麼建樹,快反部隊要實現幹部年輕化,離開吧,軍旅生涯到此結束。

記得是夏天,連襟帶著一輛運輸車來到信陽,裝著我的全部家當,我和妻子、女兒一起,離開了部隊。回想在部隊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往事又一件一件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從新兵連、老連隊到對越作戰,從教導隊、文化學校到開封師院,從炮兵團、173團到裝甲步兵團,最後到師裝備部戰技勤務科,一路走來,不敢懈怠,一直努力。從戰士、副班長到班長,從排長、副指導員到連長,從副營長、營長到科長,雖說是一步一個臺階,幹得好辛苦,但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能走到今天,問心無愧,知足常樂吧。

最後一站,解甲歸田(下) 撰稿編輯中原

和後勤部副部長王思良(左)合影留念

即將回到離開二十多年的故鄉,會面臨著什麼呢,我的心又有些忐忑不安。不過,我有心理準備,當兵二十多年,一定能面對這個社會,立足於這個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