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評:“心理疏導”為戰“疫”注入“心力量”

大河網

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旨在進一步加強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維護公眾心理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對人們的心理健康形成一定影響。常態化研判各類人群心理狀態,及時有效開展心理疏導,並實時關注心理的階段性變化,因時因勢調整社會心理服務的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不斷為戰“疫”注入“心力量”,是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內容。

以全流程、無縫隙的心理疏導服務為戰“疫”強信心。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屬要突出全流程、無縫隙的特點,加強對他們的關心關愛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樹立必勝信心,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患者住院期間,要組織心理治療師對其心理狀況進行關注,研判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及時開展心理疏導和干預,減少焦慮、緊張等應激反應;當患者治癒出院,轉為治癒隔離患者時,要組建心理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心理疏導服務,避免出現大量焦慮抑鬱、失眠、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問題;對患者家屬及治癒歸家患者,要組織動員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為其提供心理疏導、社會融入等服務,同時要引導廣大社區居民正確對待患者及其家屬,避免出現歧視、排擠等現象。

以造氛圍、兜底線的心理疏導服務為戰“疫”穩民心。針對廣大群眾和特殊人群要突出營造氛圍、兜住底線的特點,強化對他們的心理支持,實現穩定民心、凝聚民心的目的。對於長期隔離在家的廣大群眾,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國家政策解讀,及時疏導廣大群眾因長期隔離帶來的負面情緒,努力實現隔離環境下個體社會功能的再平衡,營造一種相互理解、堅定信心的良好社會氛圍;對於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特殊困難老年人、困境兒童、流浪乞討人員、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要把心理疏導服務與日常生活服務保障相結合,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利和人格尊嚴,避免其陷入生存窘境,切實兜住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

以放鬆化、關愛型的心理疏導服務為戰“疫”暖人心。針對疫情防控醫務工作者要積極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突出放鬆化、關愛型的特點,及時為其提供心理危機干預。一些醫護人員,工作停下反而更焦慮,特別是隨著疫情進入消退期後,放鬆下來的醫護人員更可能體會到此前潛在的心理創傷,因此一定要在疫情後期積極關注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做到早發現、早干預。一方面,要組織開展放鬆訓練等活動,通過心理健康講座、團體輔導、個體諮詢等方式開展心理疏導;另一方面,要制定一些溫暖人心的舉措,比如,通過組織開展黨組織談心談話、領導慰問活動,出臺政策提高醫護人員薪酬待遇,組織健康體檢,延長帶薪假等舉措,切實解決醫護人員的實際困難。

加強心理疏導是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應有之義。我們在嚴守防線、阻斷疫情擴散蔓延的同時,還要做好心理疏導,幫助人們正確調適心理,進一步維護社會情緒健康穩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方鴻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