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師大班數學教案《1—10的相鄰數》

設計背景

  根據大一班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我以講故事、帶孩子們參觀動物園等環節,讓孩子們輕鬆地進入課題。

活動目標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4、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屈老師大班數學教案《1—10的相鄰數》


重點難點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活動準備

  1、1—10的數字卡一套。

  2、已學會10以內的數字。

  3、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講講說說,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師: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誰挨著你坐呢?

  幼兒: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二、基本部分:

  1:師講故事《找問題。

  (1)熊貓說6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他的鄰居又是誰呢

  (2)小熊說它的家是9號的鄰居,9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8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2、幫數字寶寶找鄰居。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是幾?比2少1又是幾、、、、”。

  (2)、接著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10

  3、幼兒操作,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1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為什麼0是1的相鄰數,2是1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利用玩具擺一擺,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能擺出比2多1的數嗎,是多少?你能擺出比2少1的數嗎,是多少?”依次找擺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6、7、8、9、10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三、結束部分:

  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遊戲:發給每個小朋友1-10的數字卡,讓 他們在桌子上找出相應的鄰居數,同桌之間相互交換討論,看看誰能很快找到卡片上的鄰居。

教學反思

  1、活動<10以內的相鄰數>是授課的第一課時。我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幫助小動物的房子編門牌號來引出課題,讓小朋友來為小朋友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為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

  2、在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時,我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遊戲貫穿到教學當中。並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

  3、在活動的過程中,請小朋友為數寶寶找鄰居的這一過程,我是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轉換,從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讓幼兒在主動探究中掌握“相鄰”的關係。

  4、最後運用人手一套的數寶寶操作,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探究願望,更有利於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