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文 | Anne

约两千年前,罗马斗兽场里贪馋的狮子怒目圆睁,正张着血盆大口,向站在污迹斑斑沙地上的猎物步步迫近,恨不得一下子将其撕成碎片。如今,在文明新世纪,这围猎的场地因经过科技文明的包装,愈发张扬逼人。

欢迎来到西部世界,这里遍地是黄金、酒馆和牛仔,不可或缺的是与“the old coffin varnish”(当时,许多西部酒吧会把威士忌兑淡之后,用松节油、氨水、火药和辣椒面模拟出重口的刺激感,这种劣质酒,被起了“the old coffin varnish”的绰号,原意旧棺材漆)一般性烈如火的尤物,至于最好的消遣,当然是杀戮与性。请尽情释放心中的野兽吧,猎物与故事都早已为顾客们准备好了,这是园方慷慨的款待——试想,还有什么,能比不需要为死亡埋单的戏码更加放浪迷人?

2016年,《西部世界》第一季出炉,旋即被粉丝捧上了天。这部创意源自1973年同名电影的美剧野心勃勃,据说HBO曾有意以之接档《权力的游戏》。一时间,社交媒体上仿佛人人开始重拾“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哲学拷问,并深陷于“茫茫宇宙个体神识是否另受主宰”的思维迷宫乐此不疲。

其实,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西部世界》不过是继续喂了个“创造-对立-冲突-反抗”的老哏,非常简单,容易理解,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充满智慧、神乎其神。不过,在制作组镜头闪回、快速剪辑、双线叙事、引经据典的多重“陷阱诡计”中,剧集的确陡增所谓高级感的魅惑光环,诱人入坑,乃至高唱赞歌。

不幸的是,第二季播出后,《西部世界》口碑开始下滑;2020年3月中旬,第三季问世,关注度已远远不能与首季的轰动相比。是什么让不少观众渐渐厌倦了《西部世界》?仔细回溯起来,剧集的问题,早在风头最盛的第一季,就已经暴露无遗。

好戏 | 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Q1 设计上的拧巴

第一季里,交代了为让现实世界中的一些有钱人找点别致趣奇的乐子(表面原因),科学家Ford和Arnold强强联手打造了布景全真、人物高仿的“西部世界主题乐园”,Delos公司则是幕后操盘的大股东。游客们被允许在“西部世界”里大玩特玩暗黑版cosplay,烧杀抢夺、奸淫掳掠,思想滑坡一路滑到大西洋底也没关系——反正游戏每一回合结束时,“死”的只会是机器人,工作人员随便动动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机器人原地满血复活不过分分钟的事儿,清除下记忆,又可以投入下一个loop了。

好戏 | 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Anthony Hopkins饰Ford,他是让我看完第一季的最大动力

当然,编剧的追求不止于此。大笔一挥,Arnold的领悟被揭示:其人善感多思,在爱子去世后圣父光芒普照大地,既痛恨人性的丑陋,又怜悯机器人的无辜,最后脑洞一开,“嗯,不若索性让渐趋觉醒的女机器人Dolores把一切都毁灭吧,这样乐园就不用开张了,机器人也不用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了”。

对Delos而言,they don't give a shit about the hosts(host,即指园里的机器人),生意就是生意,严防死守知识产权,让顾客浪得尽兴、掌握更多情报才是重中之重。公司的动机扭曲堕落、先天不足,他们需要的是精巧的“玩具”,怎料Arnold和Ford居然培养了一支堪称潜力无穷的“武装起义部队”,未免有用力过猛,坑死“友军”之嫌——两位科学家站在自成格局的道德体系中,化身创造亚当的神,虽对得起自己一手构建的人工智能帝国,但却成了他们真正同类中的叛徒。

好戏 | 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给予机器人自主情感,符合法律、伦理吗?这个能引发无数口水的话题,两位天才的设计师直接跳过了。

其间的争议在于,没有自主情感的机器人,是死物,随便怎么弄,罪恶感不翻车。这样的情况下,游客和公司显得没那么邪恶猥琐。有自主情感的机器人,活了,那么人与机器人的故事,就变成了人与人的故事。而一旦变成了人与人的故事,《西部世界》就会无聊,因为写人与人故事的文艺作品,比《西部世界》高明的,多的是。

你看,拧巴就拧巴在这里。

Q2 太轻易的觉醒

数十年前看Jostein Gaarder的《Maya》,但觉书里的箴言很美,印象最深的是这句:创造一个人需要几十亿年,而魂飞魄散却在转瞬之间。几十亿年的进化,方使人类短暂成为万物之灵长;宇宙无序的混沌中,我们因“意识”而获得自由。如此不可思议的漫漫历程,在《西部世界》中,却只见轻描淡写地粗粗勾勒,就算用“二分心智理论”来忽悠,说服力也尤显不足。

好戏 | 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好戏 | 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觉醒后,Dolores越来越御姐

源代码、性格基石、背景故事、更新升级,Arnold留在host的代码中类似病毒般的空灵幻声,促进从“记忆”到“即兴”……这些名词只能证明所有host的一举一动仍然无法脱离造物主的掌控,无法技术性解答机器人变异启蒙的心智缘何而来。另外,根据剧集的设定,suffering是令机器人觉醒的一个诱变因素,“reveries(冥思)”的植入尤其容易使其回想起“历史的经验教训”——基本是些loop中屠杀、凌虐的场景,HBO发的黄暴福利嘛,大家都懂的。

Anyway,对于一架机器而言,无论承受了多少(温暖的、严酷的),难道归根结底不都仅仅是数据的记录吗?数据的存储与播放,只对人类有意义。(比如你在电脑上看电影,会随之产生相应的情绪,但你的电脑可能因为“遭受”到了这部电影情节的“侵袭”而觉醒吗?)

《西部世界》片花

不过,反正《西部世界》不是硬核科幻,“太轻易的觉醒”这点上,不多纠结了。

(顺带一提,biu一下,某个host觉醒了;biu一下,某个你以为的人类其实是host;biu一下,某个host的权限突然高到霸气侧漏……剧集有些反转、悬念也是蛮鸡贼蛮偷懒的,第二季这个问题比较明显)

Q3 不聪明的顾客

《西部世界》的VIP顾客,都是现实世界里的顶级富豪、超级精英。坦白讲,真正的超级精英,早已在现实世界里完成了(广义上)杀戮、挞伐的规定动作,很难想象,游戏里的战争、美色,会真的给他们带来崭新的欢愉。

好戏 | 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对于热爱竞技场的斗士而言,干翻现实世界远比干翻“西部世界”更具成就感、仪式感。此外,由衷地怀疑,那些世故的、擅长粉饰野蛮的利己主义者,如何舍得在一个游戏里卸下面具,无拘无束地展现原始本性。夜行动物们常在暗处伏击,用尖锐的利爪刺破目标的咽喉,然后舔净嘴角的血迹,露出彬彬有礼的微笑——将狰狞的面貌大白于天下,换取短促、廉价的惊恐,层次太低,不符合精英贵胄“喜怒不形于色,可以笑到最后”的能力。

好戏 | 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顾客的设定,何以想当然的“傻黑苦”?此问好解。不贬损顾客形象、进而影射整个人类世界,机器人的大开杀戒,也就无非是用残暴代替残暴,失却了剧集强加的、那份带点儿高高在上的正义性。

总结

《西部世界》第一季开篇不错,但后继乏力。创作团队很努力,为了增加观影体验,辛辛苦苦地将主线剧情掰碎,佐以各种精致的细节,搭配诸多名著名言,穿插跳跃不同时空……唉,逻辑体系、人物形象与心理刻画上的缺陷,光靠这些努力,还是没能被掩盖住啊。

机器人们和远古的人类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从被操纵的提线木偶到挣脱枷锁、走出囚牢;从怀疑到思考,从服从到革命,和人类历史的螺旋式上升如出一辙——我们混沌、蒙昧的祖先,战斗,屠杀,奴役,献祭……哦对了,还有血系图腾中隐隐流动的弑父情结,《西部世界》制作组认真参考,吸收反刍,并如数奉还给屏幕前的围观群众。

因此,这是一部制作上用过心的商业美剧,剧荒的时候值得一看,但,仅此而已。

好戏 | 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进入第三季,《西部世界》似乎是在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纪元,我们用数据、程序、演算的结果来佐证个体自由意志的存在,却在这种过程中将自我编程到一个更为复杂的、更具有压迫性的、更不可见的乐园系统的程序之中。此乃“自由”的悖论,或者说“自由的代价”。而这个讨论,不算特别新鲜,《黑镜》什么的,不是讽刺过一轮又一轮了么。

好戏 | 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总之,观察族群的迁徙、风俗的沿革,家族的更迭、王朝的兴替;回省头顶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现象与本质、存在与虚无;

我们不难发现,从《楚门的世界》到《黑客帝国》到《西部世界》,剥除俄罗斯套娃范式的科幻罩衣,构成人性边界的东西从未动摇,而影视剧工业的匠人们翻来覆去津津乐道的,很多时候,永远是同一母题下的、分散的章节。

好戏 | 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好戏 | 走偏的“神剧”《西部世界》,问题在第一季已暴露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

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