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往往高智商,父母勿傻傻糾正,別扼殺天才

人們常羨慕別人家孩子如何高顏值、聰明、天才,都覺得這些孩子肯定是"天之驕子",是命運使然、基因使然。其實,一個人的成功、成才,除了與先天因素相關外,還與後天環境、培養有關。

倘若家長們教育引導得當,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先天因素的不足、劣勢,亦可使他們的道路漸走漸寬。

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往往高智商,父母勿傻傻糾正,別扼殺天才

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往往高智商,父母勿傻傻糾正,別扼殺天才

關於孩子的智商高低,除了父母先天遺傳外,其後天培養也至關重要。家長若正確地教育引導孩子,可及早開發他們的大腦潛能,以彌補智商的不足;若引導教育錯誤,就很有可能埋沒孩子的先天優勢,使他們泯然眾人。

因此,家長們應當覺察孩子的舉動,以興趣、好奇心為導向,幫助孩子激發大腦活躍性、主動性。其實,多數孩子在幼時都曾有段開放腦潛能的關鍵期,可諸多父母並不知情,甚至在無意中扼殺掉了。

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往往高智商,父母勿傻傻糾正,別扼殺天才

孩子有這3個"怪癖",往往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別急著糾正,要引導孩子慢慢協調,不要因為"異常""少見"而否定其萌芽。

那麼,這3個"怪癖"具體是什麼?

1、 愛觀察、研究細微的事物

在幼兒的世界裡,他們對一切都充滿著好奇,需要通過切身感受、體會才能明白這事物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或是可能帶來哪些感受。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幼兒的孩子常常喜歡將一個東西拿在手上把玩,不僅用手拿著,還可能將它狠狠摔在地上,或是撿起來放到嘴裡咬咬啃啃,這些都是孩子探索、瞭解世界、事物的舉動。

通常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引導後,慢慢不會再做這類舉動,但某些孩子依舊有觀察、研究細微的事物的"怪癖",可能是蹲在角落一直看著"螞蟻搬家",還樂此不疲。

不過家長們可不要覺得這是"怪癖",也彆著急糾正。其實這樣細微地觀察、瞭解日常生活的環境、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觀察力,還可培養孩子熱愛生活、尊重生命的品質。

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往往高智商,父母勿傻傻糾正,別扼殺天才

2、 觀察、注意點與眾不同

當孩子一個人靜靜、傻傻出神地看著某處、某一事物時,家長先彆著急打斷,他們可能正在冥想、深思一些事情。此時,孩子的專注力應當是很集的中,所以不曾聽到他人的呼喚,父母不必過於擔憂,也不用覺得孩子不正常。此外,如果孩子回答問題的注意點與眾不同時,家長們也彆著急否定、糾正,畢竟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時候,標準答案可不只是一個。

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往往高智商,父母勿傻傻糾正,別扼殺天才

3、 喜歡拆組東西

除以上兩點外,如果孩子有拆組東西的"怪癖",家長們也先彆著急糾正,雖然這樣的行為讓家長們很頭痛,但正是通過這樣的探索、實踐,孩子的思想、思維才得以鍛鍊,進而達到勞動與教育的結合,利於大腦智商的開發、提升。

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往往高智商,父母勿傻傻糾正,別扼殺天才

其實孩子的這些"怪癖",如果父母教育引導得好,不但並不會帶來什麼危害,還會成為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有這些"怪癖"行為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