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待中金下調中國實際GDP增速預測至2.6%?

楚小神


這個預測應該還是比較客觀的。

昨天中金髮布了一份研報,因為考慮到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蔓延開來,並已經將影響擴散至資本市場和線下實體經濟,將2020年中國GDP實際增速調整到2.6%。反觀去年我國GDP6.1%的增速,今年形勢確實不樂觀。但是中金同樣預測明年我國GDP有望回升至9%。

2.6%的增速預測確實有點嚇懵投資者的意思,但相對於對歐美國家負增長的預測,加上確實疫情給全球經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這個預測值還是比較客觀的。

(圖:一月份中科院對2020年GDP增速的影響)

中國GDP增速2.6%的依據有哪些?

首先,中金的預測依據來源於對我國出口降低的預測。中金認為,受疫情影響,我國2020年出口將降低18%,成為拖累全面GDP增長的主要因素。

再者,當此國外疫情肆虐之際,我國所採取的貨幣寬鬆力度還是不夠。疫情只在我國爆發時,央行採取的降準、降息,包括政府層面的減稅、降費、增加財政赤字還是能應對國內疫情帶來的影響的。但是當下疫情全球爆發已經衝擊到全球經濟時,這些寬鬆政策顯然還是不夠的。

第三,短期來說人民幣有貶值的壓力,原因來自於資本市場的持續動盪。但是隨著動盪結束,人民幣有望拉昇,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第四,之前預測的報復性消費遲遲沒有出現。不僅是進出口受到影響,之前的預測的報復性消費也遲遲沒有出現。而從2003年SARS經驗來看,報復性消費可能不會來了。

我國於2002年底發現第一例SARS病例,3月4月兩個月呈現爆發趨勢,5月中旬進入9尾聲,6月疫情結束。雖然疫情結束後餐飲業開始上行,但是隻同疫情爆發前的消費相當,遠遠談不上“報復性消費”,只能說是“恢復性消費”。

結語

基於以上幾點的考量,我認為中金的預測還是比較中肯的。在當下時間點上,我國疫情爆發早結束的也早,明智的防控措施給我國經濟帶來的長期衝擊有限,反而是國外市場的萎靡給我國進出口造成了比較大的衝擊。當下最重要的是跟國外疫情“打時間差”,充分發揮我國製造業的優勢,為促進服務業的長期發展服務。

(圖:海外疫情概況)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