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二)

原來唐初的許多高官,都來自隋朝舊臣,駱賓王碰上的面試官恰好就是舊臣之一,面試之時駱同學不明就裡,對高節之士的滔滔見解對面試官來說簡直就是打臉啪啪啪……

客觀來講,隋朝舊臣入唐為官,對穩定社會,治理國家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的,要是每個人都像伯夷,叔齊一樣“寧死不食唐粟”,只會多打幾年仗,吃苦的還是老百姓。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二)


盡信書不如無書——理論聯繫實際,辯證看待問題的重要性啊!

而駱賓王的答案也讓我們看到了他性格中非黑即白,孤傲耿直的一面,我們要記住他的這個性格特點,因為以後他還將因此失去更為寶貴的人生機會。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二)


在他徘徊在人生低谷的時候,他遇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一個貴人,就是道王李元慶。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他生命中的許多事,駱賓王就是。道王將駱賓王招為府屬,在府裡當差。 唐高宗永徽年間,道王讓駱賓王進宮在唐高宗面前展現自己的詩作。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二)

駱賓王謙稱自己才疏學淺,拒絕了道王的提議,並離開了道王府。離開長安後,駱賓王過了許久靠耕種來自給自足的日子。直到生計再次成為問題,他才第二次跑到長安參加考試。這一次考試,他成功了,拜為奉禮郎。他的性格似乎總喜歡跟他的人生作對,一個從九品的小官如果總是在朝中直言權貴們的錯誤,那會怎樣?沒錯,那會官職被免,西域從軍,久戍邊疆。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二)

從邊塞到巴蜀,從西域戎狄到南方蠻族,駱賓王在軍旅中度過了十二載光陰。這十二年裡,軍中檄文多出自駱賓王之手。直到公元678年,駱賓王大概四十歲的時候,才又被重新調回長安。 等他再度回到長安時,江山仍然是李家的江山,但對江山做主的人卻換成了武則天。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二)

牝雞司晨,這對於性格耿直又觀念傳統的駱賓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他多次上疏論事,諷刺武則天篡位謀權,換來的,只是鐵窗囹圄。駱賓王在獄中蹉跎了一年多的時光,第二年秋遇大赦,他才走出縲紲。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二)

這時的他,早已對朝廷失去信心,或者說,每當看到武則天操縱政權,駱賓王的心都會痛一下,所以,他乾脆離開。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二)

恰逢李敬業起兵造反,希望駱賓王可以寫一封討伐武則天的文章,正好駱賓王被武則天迫害而對她心生不滿,所以很爽快的答應了下來,這才有了《討武曌檄文》的面試。

  但是在起義兵敗後,駱賓王就下落不明。有一種傳言是,在戰亂中駱賓王被殺,當時是687年,所以駱賓王活了69歲。但另一種說法認為駱賓王當時並沒有死,據說駱賓王一行人跳水逃匿,追捕他們的官兵害怕上面官員責罰,所以殺了兩個和他容貌相似的人,駱賓王自此可以活了下來,不過這則傳言並沒有說清楚駱賓王到底逃到何處,死於何年,只是說他最後兒孫滿堂,所以這個說法沒有辦法推算駱賓王到底活了多少歲。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二)


  在他的家鄉義烏,他母親的旁邊有座駱賓王墓,這是他的家鄉人為了紀念他而特意立的衣冠冢。而不久之後在南通城黃泥口有人也發現了駱賓王的墓碑,不過經過歲月的璀璨,駱字只剩下最後的半個字,不過也有可能這是當地人以為被殺的那個是真的駱賓王,所以為了他建了墳墓,總之,最後駱賓王的卒年成了一個謎。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二)


世人只知道駱賓王的鵝鵝鵝,卻不知他段段人生都是頭條。(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