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啟用的桃源“小湯山”

3月24日,春色正好,筆者來到桃源縣人民醫院堯河定點隔離留觀病區,一棟新建的板房建築映入眼簾。經打聽,這便是已建成40天,但一直未啟用的桃源“小湯山”醫院。

“2月4日就進場了,白天黑夜不停地施工。”居住地與醫院僅一牆之隔的潯陽街道堯河社區居民朱長貴目睹了新病區的整個建設過程,“砍樹、清場、進場道路建設和土方回填工程1天就搞完了,我看著那個底也打得厚。10多天就建起醫院,速度是真的快!”

没有启用的桃源“小汤山”

(新建病區航拍圖)

筆者從潯陽街道辦事處瞭解到,疫情初期,桃源縣陸續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提高救治能力,加強疫情管控,2月3日經縣政府專題會議通過,啟動桃源縣新冠病毒疫情防治定點醫院隔離病區擴建項目,要求用最短的時間,建成佔地面積1064㎡、單間病房30個、基礎設施完備的鋼結構板房醫院。

“在當時那個時期,要迅速完成擴建項目是有困難的。物資、人力調度都不容易。但是縣委縣政府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們,既是對我們的信任,也是廣大老百姓對迅速打贏防疫狙擊戰的期盼。”承擔組織實施任務的潯陽街道辦事處主任張治輝說。

没有启用的桃源“小汤山”

(病房內部)

從接到任務開始,潯陽街道辦事處迅速行動,縣衛健局通力協作,各部門積極配合。縣衛健局、縣人民醫院、縣自然資源局與建築設計單位1天完成了隔離病區醫療流程的平面佈局設計;潯陽街道各部門晝夜不息,10余天完成建設任務;國網桃源供電公司、縣財政局等各部門全力做好後勤保障;7臺挖機、120名工人不懼風險,全心全力堅守崗位。雖然比不上武漢相關醫院的建設速度,但桃源人民齊心協力,依然用桃源擔當為疫情防控打造了最堅強的後盾。

筆者進到隔離病房一看,窗明几淨,設備齊全,病房設置得簡單溫馨。但轉完一圈,筆者卻絲毫沒有看到病人入駐過的痕跡。

“因為疫情控制住了嘛。建醫院是有備無患,但是誰又希望裡面真的住病人呢?”66歲的吳桂芝有一家建材店就開在堯河病區的北側,疫情期間她一直在老家沒有出門,半月前才在復工復市倡議下回到了堯河社區開店營業。看到店門口新出現的藍頂白牆板房醫院,吳桂芝卻很坦然,“我不怕,我天天都看得到縣裡的各項行動,大喇叭小喇叭地不停在宣傳,還有一個監測崗就在店旁邊設著直到前幾天才撤,有他們在,我麼得都不擔心。”

“桃源縣為了控制疫情,下了狠功夫。”縣防指相關責任人告訴筆者。疫情期間,桃源縣委縣政府一方面實行高位式推動,在全市率先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第一指揮長,縣長任指揮長,所有縣委常委、副縣長任副指揮長的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並召開27次專題會議,制定下發11個指揮部令和73個相關文件,對全縣防控工作進行部署安排。各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駐守轄地,全天候調度處置。縣直各單位“一對一”或“多對一”對口幫聯鄉鎮(街道),加強了一線防控力量。另一方面還實行全員式投入,全縣各醫療機構醫護人員,以及衛健、疾控、公安、交警、市場監管、文旅廣體等職能單位幹部全員上崗,即時奔赴防控一線。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幹部全體取消休假,一律實行黨政主職帶班值守,全力投入戰鬥。廣大黨員自覺衝在一線、幹在前沿,充分發揮了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廣大黨員防控“主心骨”作用。

在此基礎上,桃源縣進行了地毯式篩查、封閉式防控、隔離式診療。自2月5日起,全縣再無新增確診病例,率先被評定為低風險地區,並及時復工復產復市復運,全面恢復了生產生活秩序,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

“那時候武漢也說只能‘床等人,不能人等床’,我們這裡及時建好了這麼一家隔離醫院,建得值。”曾當過老師的堯河社區居民易新絨深知建隔離醫院的重要性,也非常滿意現在的“戰況”。

做了最充足的準備、抱著最壞的打算,卻通過最嚴格的防護和上下齊心的奮鬥,為疫情防控迎來了最美的結局。在這家未啟用的醫院裡,筆者見證了這份努力下的美好。窗外,小河潺潺,綠樹蔥蔥,春意盎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