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無雙國士:醫者伍連德

一個國家,也和人的記憶一樣,有許多事情難免被遺忘。但對有的事情、有的人,我們應當刻骨銘心,永誌不忘。

就像伍連德,一位終身自認為中國人的馬來西亞華僑,一位百年前曾經行走在中華土地上的偉大的醫者。

被遺忘的無雙國士:醫者伍連德

北洋淵源

伍連德離我們似乎很遠,但又很近。他發明了餐桌上的轉盤;他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口罩,第一個推廣用口罩預防傳染病;他是中國防疫第一人,當大疫來臨時,果斷採取“隔離”、“火化疫屍”,並提出“疑似病人”的概念;他是中國西醫的奠基人,創建了二十多所醫院和醫學院;他是中國第一任海港檢疫處處長,力主收回我國的海港檢疫檢驗權……

他創造了中國人許多的第一,都與醫學衛生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

然而,從上世紀中葉開始,伍連德突然被有意或無意的遺忘了。為什麼伍連德會徹底消失在我們的記憶中?這還要從他的經歷說起。

伍連德出生在英國殖民地馬來亞,從小就成績優異,1896年考取了當年新加坡僅有的一個英國女皇獎學金。去英國留學時,伍連德的老師、同學見他姓名是Gnoh Leen Tuck,按照歐美姓名的習慣是名在前姓在後,以為他姓德,都叫他“德先生”。

伍連德回國,是當時清朝的直隸總督袁世凱請來的。根據當時清政府的律法規定,包括華僑在內,每一個華人都是中國人,其實也就是承認雙重國籍。可能有點令人驚訝,但那時日暮途窮的大清,就是這樣對待自己的海外子民的。

血濃於水,祖國的認同讓他下定決心,將自己的馬來西亞姓名Gnoh lean tuck改為中國普通話拼音Wu lien teh(伍連德)。

袁世凱為什麼會邀請伍連德?因為伍連德算是北洋後人,他的舅舅林國祥先後曾擔任廣乙艦、濟遠艦管帶,甲午戰後去英國接收軍艦,遇到外甥伍連德。林國祥的副手程璧光也與他結識,回國後告訴了袁世凱。

袁世凱的北洋軍正缺軍醫人才,於是便邀請伍連德擔任天津陸軍醫學堂副監督(副校長)。他欣然回國就職。不料此時政局突變,光緒帝和慈禧相繼駕崩,袁世凱失勢回鄉。幸虧程璧光等人斡旋,軍機大臣、陸軍部尚書鐵良面見伍連德,並簽署了任命。伍連德月薪三百兩,極其豐厚,看來清政府也知尊重人才。

被遺忘的無雙國士:醫者伍連德

高光時刻

此時還是1910年,那時大清還在,東三省在日俄勢力範圍,而鼠疫就於此時在哈爾濱一帶爆發。如果中國人治不了,那就得讓沙俄、日本去解決。事關主權,在兇險的疫情面前,伍連德顯現出“雖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本色,只帶一名學生,以欽命全權總醫官的身份奔赴第一線。

後面的故事情節堪比一部大片。在這個戰場上他各方面都是個異類:一個說英文比說國語流利的南方人來到天寒地凍的東北;一個接受最新式現代醫學教育的專家面對毫無衛生常識的疫區百姓;一個弱小民族的軍醫要用專業知識去說服俄法日列強傲慢的醫生;更何況他作為一介書生,還要與清末那些形形色色的官僚合作。

說到滿清官僚,就要提到力薦伍連德東北防疫的外務部右丞施肇基,以及主政東三省的總督錫良,沒有這兩位的大力支持和授權,伍連德不可能單憑一己之力就把東北鼠疫平定。具備美國教育背景的施肇基在中央幫助伍連德上達天聽,為政清廉的錫良充分信任伍連德的西洋醫技,這三人的配合,造就了晚清官場上的奇蹟。

於是,31歲的伍連德做到了。他突破教條,發現了肺鼠疫可以通過呼吸傳播並據此制定防護措施。加上通過劃分片區,嚴格隔離的方法控制傳播。並冒著違背傳統習俗的風險,大規模焚屍來消滅汙染源。最終,在短短四個月內控制了這場鼠疫。

佛家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伍連德救了多少人?後人評價,如果不是伍連德,不止死亡6萬多東北人,恐怕還要加一個0,兩個0……這是伍連德在中國取得的最大功績,也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後來他還多次在東北、華東主持防疫,挽救了無數生命。

伍連德設計的口罩,採取的隔離方法,至今仍是呼吸類疫情防控的最好方式。在110年後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多虧有了伍連德,我們能想到的辦法,仍然是戴口罩和社區隔離。可見其遠見卓識。

被遺忘的無雙國士:醫者伍連德

醫者仁心

伍連德是華僑出身,具有歐美背景,人脈豐富。

他的岳父是著名南洋僑領黃乃裳,是孫中山好友。夫人黃淑瓊美麗聰慧,英文流利,在歐美外交圈中特別受歡迎,曾以英語出版西施(Hsi Shih, Beauty of Beauty)、王昭君(Chao Chun, Beauty in Exile)等書,銷量極佳。他自己的朋友圈中有金韻梅,中國留洋習醫的第一位中國女子,伍連德次子、三子都出生在金韻梅在天津開設的醫院中。

然後是政界高官唐紹儀、伍廷芳等。特別是唐紹儀,甚至酒後向伍連德透露甲午海戰是袁世凱和伊藤博文在朝鮮爭奪舞女引起的,讓伍連德記憶深刻。而鼎力支持伍連德東北防疫的施肇基,正是唐紹儀的女婿。

伍廷芳是他的南洋“同鄉”,認其做叔父。這兩位後來是辛亥革命中南北方的代表。伍連德還和住在天津的溫平忠過從甚密,在溫家還見過溫平忠的外甥女——宋慶齡。他的好友還包括梁啟超、嚴復等大學者,可見伍連德人脈之廣。

以這樣廣的人脈,伍連德在清末民初想謀個高官,簡直易如反掌。但他卻不以仕途為念,專心搞他的中國現代醫學建設。

1911年,清朝管部大臣肅親王擬任命為民政部衛生司司長;1913年,袁世凱有意任命為衛生署署長;1928年,南京政府的軍醫署署長的任命已下達,他都堅辭不就。

伍連德是清廷的衛生官員,而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他卻天真地請求組建一支紅十字醫療隊,到前線去,一視同仁地療救交戰雙方的將士,這是何等的人道精神?

1915年,他建立並擔任第一、二任會長,此後就開始四處奔波,創建幾十所醫院、醫學院。其中比較知名的有,在北京親自建立中央醫院(今北大人民醫院),促成建立協和醫院,在瀋陽建立東北陸軍醫院,在哈爾濱建立醫學專門學校(今哈爾濱醫科大學)。

這些醫院至今屹立,造福蒼生,澤被後世。

被遺忘的無雙國士:醫者伍連德

1935年,伍連德因發現了旱獺在肺鼠疫傳播中的作用,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提名。諾貝爾獎候選人的保密期為50年,此消息2007年才在諾貝爾基金會網站上披露。

儘管當時他有英國僑民身份,但在諾貝爾獎候選人表中,其“Country”(國家)一欄是“CHINA”(中國)。伍連德是華人世界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也是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

那麼,伍連德為什麼會被遺忘?

淡出歷史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在上海的伍連德新居被日本飛機炸燬,所幸家人無恙。伍連德參加會議歸來,看到國已破、家被毀,特別是他的大量書籍、資料毀於一旦,痛心疾首,憤然決定離開上海,離開他奮鬥了近30年的中國,返回故土——馬來亞。

伍連德的離開,還有一個原因是原配夫人黃淑瓊在北京去世。在天津,他們的兩個兒子一早逝,一夭折,當時正是伍連德在東北防疫之時,精神上飽受打擊。

黃淑瓊後來長期患肺結核居家修養,民國時允許娶“平妻”,他在東北又娶了另一位夫人李淑貞,但與黃淑瓊一直感情深厚。這個噩耗是對他的又一次打擊。

伍連德回到馬來亞,定居怡保,開了一家診所,在這裡行醫直到去世。他再也沒有回到中國。

被遺忘的無雙國士:醫者伍連德

過早淡出中國歷史,以及華僑身份,是他被淡忘的理由之一。聯繫到上世紀中葉的政治氣候,也可以說是有意的遺忘。不光是伍連德,與他同時代的一些科學家和學者,都經歷過被遺忘和被發現的過程。

自2003年非典爆發時,伍連德終於從史料中發掘出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剛開始也有一陣炒作式的宣傳。真心希望,不要在災難來臨時才想起這位“無雙國士”。他和今天那些在一線抗“疫”的醫生護士一樣,平時就值得尊重,戰時則更應感恩。

伍連德作為受到過西式教育的歸國華僑,當年尚且能為清王朝、北洋政府所用,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對待外來的人和事,我們應當有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如同對待伍連德一樣。

當年,梁啟超在回顧晚清到民國50年曆史時,感慨地說:“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伍連德字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有這樣的評價,伍連德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