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育不達標?看懂生長曲線再判斷!

# #

​​每個家長都很關心自己寶寶的成長,可寶寶到底長得怎麼樣呢?看臉色?看是不是胖乎乎?跟鄰居家的寶寶比一比?

其實,正確的答案就在自家寶寶的身上。通過定期測量寶寶的各項數據,繪製生長曲線,就能一目瞭然地瞭解寶寶的生長狀況。今天,我們就挑選了幾個“生長曲線”關係緊密的問題,跟大家探討一下。


這幾張表,來頭可不小

生長曲線圖表並不複雜,體重、身高/身長、BMI、頭圍各有一張圖表,每張表上面有五根線,通過連續測量並記錄寶寶這些數據繪製寶寶自己的生長曲線,跟這五根線一比,就能知道寶寶的生長狀況是否正常。為什麼這個表格有這麼神奇的作用呢?

寶寶發育不達標?看懂生長曲線再判斷!

原來,這張圖表,是世界衛生組織為了準確評估兒童生長狀況,歷時6年,跟蹤調查了來自6個不同文化背景國家的8440名健康的母乳餵養寶寶的生長情況,再經過統計學處理後得出的成果,代表了理想狀態下寶寶的生長趨勢範圍。因此,可以說是具有相當的普遍性,總之我們用它就對了。

最後要提醒一下家長,如果是早產寶寶的話,需要通過公式計算矯正月齡再繪製生長曲線。此外,育學園為了更好地服務早產寶寶的家長,還內置了Fenton早產兒生長曲線的數據,能幫助家長更準確地評估早產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


表格雖好,用錯添煩惱

雖然生長曲線是評估寶寶生長狀態的好工具,不過如果用錯了,卻會平添焦慮和煩惱。

有不少家長朋友使用生長曲線的時候,會把五根線最中間那一根當做標準。寶寶生長曲線高過那條線就擔心他長得太快,低過那條線又擔心他長得太慢。其實,這是對生長曲線的誤解。

只要寶寶的生長曲線位於3rd和97th之間,均屬正常,中間那條50th的只是平均值而已。當然,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超出了3rd到97th的範圍,那就得求助醫生找出原因了。

其實,比起生長曲線的位置,更重要的是生長曲線的趨勢。每個寶寶的生長情況都不一樣,生長曲線的位置也有區別,但只要他的生長曲線能夠保持以前的趨勢,不發生劇烈波動或增長持續下降,就沒有問題。

此外,曲線曲線,聚點才能連成線。如果不能定期規律記錄,隔很長時間想起來才測量一次,會導致數據點太少,生長曲線的線的轉折波動大,難以正確判斷寶寶的生長趨勢。很多軟件,比如育學園App自帶的免費生長曲線工具,都能幫家長方便地記錄數據,繪製生長曲線,比自己在紙上畫方便太多了。


測量時,要注意這些事

繪製生長曲線,就得定期測量寶寶的各項數據,不過如果方法不對,則會帶來很大的誤差,影響曲線的準確程度,導致錯誤的判斷。那麼測量的時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體重

體重的測量非常簡單,建議使用能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電子體重秤,對於活潑好動的寶寶,可以由家長抱著稱量總重,再減去家長自己的體重,這樣就能算出寶寶的體重了。

此外,稱量體重時也要注意誤差,比如有時寶寶的紙尿褲都有一斤重,如果連這分量都算上,那麼稱出來體重誤差就太大了。因此,在給寶寶稱量體重時,可以選擇在他排便後來測量,儘可能每次測量都讓寶寶穿同樣的衣服,這樣可以減少誤差。對於更大些自理能力夠強的孩子,則可以像大人那樣,清晨上廁所後再測體重。這樣得出的體重數值誤差較小,生長曲線也就更有參考價值了。

身高/身長

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像成年人那樣站著測量身高了。但是對2歲以下的寶寶,應當在寶寶躺著的情況下測量身長,不然會有很大的誤差。不過,在醫院有專門給寶寶測身長的方便儀器,在家又該怎麼測呢?

在為寶寶測量身長時,要在他安靜、放鬆的情況下進行,如果寶寶經常扭動不配合,則可以在他睡著的時候。測量時準備兩本較厚的硬皮書,讓寶寶的身體儘可能舒展後,一本書抵在寶寶頭頂,另一本抵住腳底,再用尺子測量兩本書之間的距離,就可以比較準確地測量他的身長了。

至於BMI的曲線,是根據體重和身高身長數據算出來的,育學園App的生長曲線工具裡能夠自動進行,這裡就不多說了。

頭圍

頭圍是經常容易被忽略的一個指標,但這也是個很重要的指標,因為頭圍能夠間接體現寶寶大腦發育是否正常。如果頭圍過大或增長過快,有可能是發生了腦積水或腫瘤,而頭圍過小或增長過慢則有腦發育不良或小頭畸形的風險,這些情況都需要及時求助醫生。因此定期測量頭圍,及早發現隱患是很重要的。

寶寶的小腦瓜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到底從哪兒到哪兒才算是頭圍呢?正確測量頭圍,可以用四點定位法,如圖所示。

寶寶發育不達標?看懂生長曲線再判斷!

人生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段旅途,與其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家寶寶長了多少,不如通過生長曲線好好記錄自家寶寶成長的軌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