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为何打不下苏联?不要再相信是因为冬天太冷了!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双方动用人员和武器装备最多的当属苏德战争

,1941年6月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兵锋最利时,一路推进到莫斯科城下,逼着苏联为了拱卫首都,打莫斯科保卫战。

二战德军为何打不下苏联?不要再相信是因为冬天太冷了!

进攻时期,德军东线推进示意图

最后,虽然苏联在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工业生产力的支持下,红军打退了侵略者,一路向西拿下了德军首都。但为何一次战役便逆转局势?专家做了很多方面的分析,很大一部分观点觉得:苏联之所以赢得战争是因为德军无法适应冬季作战,苏联利用严寒,战胜了德军,就像当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一样,但是事实却远非如此!

二战德军为何打不下苏联?不要再相信是因为冬天太冷了!

闪电战下,德军多军种配合推进示意图

如果仔细分析德军的的进军路线就会发现,虽然还没有进入冬季,在乌克兰如入无人之境的的德军一进入俄罗斯的土地上就立刻锋芒不再,能达到莫斯科附近其实已经很勉强了,而当时还没有进入冬季!

二战德军为何打不下苏联?不要再相信是因为冬天太冷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德国人连俄罗斯的秋天气温都适应不了?这显然不可能,德国自己也不是纬度很低的国家,在秋天就感觉冷那是不可能的。而真正的原因恰恰是:

德国人因为苏联温暖的秋天耽误大量的作战时间!

相信大家更加疑惑了,既然暖和为啥还被耽误?

那是因为苏联境内大部分国土都是冻土!冻土本身在冬天非常坚硬,可是这土地一旦解冻,大量的冰变成了水使得脚下的土地根本就是一片烂泥地。德军虽然有对于苏联冬天的准备可是对于苏联的烂泥地是一点头绪也没有,在这样的土地上修筑工事是非常需要经验的。就拿修筑战壕来说,在一般的土地上只要按照步兵手册的规范,挖坑然把土壤拍实,放上沙袋等等,这样一个战壕就基本完成。

二战德军为何打不下苏联?不要再相信是因为冬天太冷了!

而在含水量非常大的解冻土上,土壤稳固性非常差。挖战壕可以说是边挖边塌,根本做不到拍土成型。炮兵就更难受了,一炮打完,炮口可见的因为后坐力矮了几公分,如果不重新校准跑位打出去可就是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偏差,所以只能边打边校准,这样非常影响火力密度。

二战德军为何打不下苏联?不要再相信是因为冬天太冷了!

这都还算是好的,作战部队好歹有大量机械可以拖拽出陷入泥潭的火炮和汽车,后勤部队可是哭爹喊娘了,德军机械化程度非常高,

后勤基本上靠着卡车,而后勤部队可没有多少履带车辆,所以迟迟跟不上进度。前线部队打着打着弹药粮草就告急,子弹汽油马上就要不够了不说,士兵伙食基本就靠打猎了。德军马上想办法——修路。可等到工程部队实地一勘测,这解冻的冻土地,要是修路至少得换填10m的沙土,如果不做换填直接修路,哪怕不走坦克,汽车,就是步兵走个一周这路都要废了!(这里联想到了我国修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的艰辛,致敬!)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又有疑问了,自然环境是客观的,德军在秋季因为冻土融化丧失了战斗力,那苏军全面反攻的夏季为什么就没有表现出疲软呢?难道苏军有什么秘密武器?别说还真有,那就是履带式拖拉机!

二战德军为何打不下苏联?不要再相信是因为冬天太冷了!

毕竟是常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苏联自有应对方法——履带式拖拉机

相信年长的朋友可能都亲眼见过苏联产的履带式拖拉机,履带宽度比一般的推土机都要宽。在烂泥地上这样的拖拉机不仅能拖拽出陷入泥土的卡车,还能压出一条相对结实的临时道路。

以上就是德军在苏德战争中败北的真正原因——冻土的融化导致高度机械化的德军完全发挥不出优势,后勤断链作战失利。不要再相信是因为冬天太冷了,如果后勤保障跟得上,温度低对德军不过是加个难度而已。

二战德军为何打不下苏联?不要再相信是因为冬天太冷了!

这样的烂泥路,在俄罗斯随处可见

另外还有个佐证,苏德战争已经过去了80多年,修路方面,而今的俄罗斯也对自家的冻土束手无策,除了几条必要的公路之外,其他地方还是这样的烂泥地,不过好在俄罗斯人口密度稀少,也不是很影响俄罗斯人的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