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展:閩西“鄉愁”•非物質文化遺產17】 市級“非遺”(二)

【網展:閩西“鄉愁”•非物質文化遺產17】 市級“非遺”(二)

梨嶺木桐號子

木桐號子流傳於上杭縣步雲鄉梨嶺村一帶,據載源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號聲“嘿…嘿…嘿…嘿也嗯嘿…嘿哎喲…嘿噻嘿也嗯噻嘿……”輕重疾徐、高低起伏、節奏鮮明,傳遞起步、平步、上坡、歇肩、停步等信息,確保步調一致,集體性強。這是一種在體力勞動中直接激發而產生的最古老的歌謠,可以驅除疲勞、振作精神、協調動作、提高勞動效率。

【網展:閩西“鄉愁”•非物質文化遺產17】 市級“非遺”(二)

《梅花山木桐號子》 攝影/藍善祥

陳東四月八

永定陳東“四月八”迎神活動有數百年傳統,在每年農曆四月初七至初九舉行,是永定區陳東鄉最盛大的節日,俗稱“不重年,不重節,只重‘四月八’”。初八那天,省道福三線永定陳東路段鑼鼓喧天,彩旗飄飄,銃炮連連,彩車、旌旗、青獅、金龍夾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之中緩緩移動,十幾個方陣組成的遊行隊伍在公路上浩浩蕩蕩,場面相當壯觀。到了初九,四鄰八鄉的親戚朋友都趕來陳東做客,家家戶戶的客人少則三五桌,多則十幾桌,甚至一二十桌,相當熱鬧。

“四月八”祭拜的是“玉封公王”。玉封公王即東晉名相謝安。盧姓後裔至元末明初一路南遷到陳東開基,繁衍子孫,為報答謝安救命之恩,紀念謝安這一代名相,並建起廣聖廟,立謝安為主神,四時香火不斷。活動開始之日,“玉封公王”由廣聖廟出巡,接受村民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同時也教育後代要不忘恩典、開拓進取。這一傳統節日已成為聯絡親情、友情、鄉情,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現這一活動已由原來每年舉辦改為每三年舉辦一次。

【網展:閩西“鄉愁”•非物質文化遺產17】 市級“非遺”(二)


【網展:閩西“鄉愁”•非物質文化遺產17】 市級“非遺”(二)

【網展:閩西“鄉愁”•非物質文化遺產17】 市級“非遺”(二)

【網展:閩西“鄉愁”•非物質文化遺產17】 市級“非遺”(二)

《陳東四月八》 攝影/汪頌生


梨嶺山歌

梨嶺山歌流傳於上杭縣步雲鄉梨嶺村一帶,據載始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它主要來源於生產、生活,主要特點為“即興”對歌,有愛情歌、勞動歌、訴苦歌、求婚歌、敬酒歌等,是中原文化、河洛文化和土著文化的碰撞,形成了獨特的梨嶺山歌曲調多樣性,它是梅花山地區“草根文化”的瑰寶。

【網展:閩西“鄉愁”•非物質文化遺產17】 市級“非遺”(二)

《梨嶺山歌》 攝影/藍善祥


新羅區蘇坂雲潭米粉製作技藝


蘇坂雲潭米粉是龍巖市新羅區蘇坂鎮所轄雲潭村的特產。據考究是宋末元初由最早來雲潭開基創業的溫家人所創。其製作工藝全靠手工,工序繁雜、耗工耗時,歷經浸泡、磨漿,反覆舂搗等十多道工序。製成的米粉韌而不粘,嫩滑爽口。2018年,被評為“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網展:閩西“鄉愁”•非物質文化遺產17】 市級“非遺”(二)

《雲潭手工米粉製作工藝》 攝影/李梅英


撰稿:羅蘭英 謝冰

編審:陳燕萍

監製:吳錫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