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什么会有帝师的产生?

蒙古统治者在十三世纪初期,不仅创建了自己的帝国,还统一了多民族国家,但由于地域辽阔,人员复杂,蒙古统治者对于约束西藏这个地区陷入了困境。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创建了帝师制度,不仅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还解决了西藏这个难题。结合史书典籍以及历史研究,从下文的讨论中,试着探究帝师制度的形成原因。

帝师制度的形成离不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人员间的关系。最主要的因素是第一位帝师,只有全面探究第一位帝师的形成原因,才能以此类推接下来的帝师,最终形成全面完整的帝师制度。


元朝为什么会有帝师的产生?


统治者对八思巴的大力支持,成为后期的帝师制度最坚实的后盾

蒙古帝国建立初期,由于统治地域的增加,多民族统一,各民族文化迫切需要融合和发展,借此适应不断扩大的政权统治,也为了融合民族间的宗教信仰。因为内蒙古掌握的地域管理范围很大,再加上时代的更迭,出现了地方割据,每个势力互不相让,统治者决定通过吐蕃人管理吐蕃人的方式,以此达到统一的目的。统治者分别派了那波和萨迦班智达去了解吐蕃的形势,最终决定让萨迦派管理,不仅是因为统治的管理需要,还是为了抚平因多年争斗而留下的创伤。


元朝为什么会有帝师的产生?


不负众望的是,在萨迦派的管理下,吐蕃社会安定,最终归顺在元朝皇帝的名字。不久后,忽必烈即位,不仅继续前代帝王的方式,还命令八思巴为萨迦派的首领,正是由于统治者对八思巴的大力支持,成为后期的帝师制度最坚实的后盾。

吐蕃第一位班智达对祖国和多民族统一事业做出的贡献

作为吐蕃第一位班智达的贡噶坚赞,不仅擅长佛法,还精通诗词、哲学等领域。贡噶坚赞到达目的地,不仅在当地传播佛法,还建立了寺庙,甚至自创了一套字母,是蒙文的。这些做法不仅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相互碰撞,还让皇族王室在当地建立了权威。正是因为萨班的努力,使得统治阶级对于八思巴不仅寄予了深深的厚望,还让其成为帝师,建立了帝师制度,可以说,是贡噶坚赞的巨大贡献,成就了八思巴,也成就了帝师制度。


元朝为什么会有帝师的产生?


统治者与八思巴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前朝的借鉴

根据史料记载,忽必烈在面见八思巴的时候,因为两人的意见不一样而不欢而散,是忽必烈亲近之人好言相劝,拉近了两人的关系,才让忽必烈对八思巴另眼相看。

在当时,各教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与统治者合作,其中就有萨迦派,萨迦派与阔瑞汗的合作关系也影响到了忽必烈和八思巴的合作关系,

因为八思巴不仅政治才能突出,还是萨迦派的代表人物。


元朝为什么会有帝师的产生?


每一个制度的形成必然是借鉴了前代制度。帝师制度也不例外,在西夏王朝,统治者对于佛教的僧人就有过支持,并放权让其去管理地域,借鉴了其他朝代的制度这是形成帝师制度的因素之一。

八思巴对祖国和民族团结统一,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在贡噶坚赞圆寂后,八思巴接手管理吐蕃地区,为了让吐蕃地区统一,八思巴不仅依靠自身对于佛教精通的优势,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还在统治者的支持下自创了新文字,全国各地纷纷沿用这套制度,正是有了这个大贡献,八思巴被追封为大宝法王,成为第一位帝师。

八思巴因为创造了新文字被授予了高级荣誉,成为了第一位帝师,为帝师制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其死后,皇帝还授予大元帝师的称号。


元朝为什么会有帝师的产生?


在八思巴的成功管理下,忽必烈在萨迦派中挑选四人为帝师,辅佐并继承八思巴的管理制度,并规定皇族之人要在帝师面前受戒,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帝师制度。后世人纷纷效仿这一制度,并流传下去,这也是元朝都有帝师的原因之一。

小结

蒙古族人面对地方割据,决定“以蕃治蕃”的想法,为帝师制度提供了政治上的帮助;因为萨班和八思巴的管理,最终在一步步地努力下,为帝师制度创造了条件;由于统治者的支持,导致萨班和皇帝的友好关系,是帝师制度形成的影响因素;由于统治者借鉴其他朝代的做法,为帝师制度打下了基础;更是因为后世人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纷纷效仿,并发展了帝师这个职位,因此,帝师制度就变得尤其重要。所以说,正是由于第一位帝师,八思巴对元朝的统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帝师制度形成的一个关键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