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之战一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公元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馀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

基本信息

名称:白江口之战

地点: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时间: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交战各方:唐朝,新罗,倭国,百济,各方兵力:唐军 13,000人 战船170余艘,倭军 42,000人 战船1,000余艘,新罗军 5,000人,百济军 5,000人,伤亡情况:唐军 不明,倭军 伤亡1,0000人,新罗军 不明,百济军 不明,主要指挥官:刘仁轨,刘仁愿,安昙比罗夫,阿倍比罗夫

背景

白江口之战朝鲜半岛在唐朝初年存有高句丽、百济与新罗三个“国家”。其中,高句丽名声最大,军力最强,对中央王朝一直是时降时叛,时慕时倨。隋炀帝亡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征高句丽,致使国内民生凋敝,国力大耗。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对高句丽“遗使称臣并不感兴趣,对臣下说:“高句丽虽臣于隋,而终拒炀帝,何臣之为。朕务安人,何必受其臣。”裴矩、温彦博谏劝:“辽东本箕子封国,魏晋时故封内,不可不臣。中国与夷狄,犹太阳于列星,不可以降。”当时的高句丽国王,是隋炀帝时一直和帝国叫板的国王高元异母弟高建武。高建武也想察看新帝国虚实,遣使臣献上封域图,表示臣服。唐高祖命人去辽东旧战场,收埋战没隋朝将士尸骨,平毁高句丽人夸功耀武的京观。高建武害怕,下令国人“建长城千里,东北首扶余,西南属之海”。后来,高句丽内部政变,东部大人盖苏文杀大臣一百多人,并入宫把高句丽王高建武也宰掉,“残其尸投诸沟”,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为傀儡王,自为莫离支(主兵元师)。这位高句丽种群,“貌魁秀,美须髯,冠服皆饰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盖苏文每次上下马,国内贵人大臣都争抢伏地,蹶屁股趴在那里给他当“脚垫”。高句丽内变,臣下劝太宗讨伐其弑主之罪,“因丧伐人,朕不取也”。太宗挺厚道,下诏拜高藏为辽东郡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