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分析

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他人帶給自己的教育,一種是自己領悟而得出來的教育。

他人帶給自己的教育畢竟是有限的,有許多老人會用“自己吃過的鹽比你走的路還多”,來告訴後代應該確立什麼樣的人生方向,但很少能夠有人聽得進去,甚至還會產生逆反的心理。

只有當一個人真正學會自己去領悟,懂得分析時,這才是成功的教育,這樣的人一般都能夠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貢獻,成為成功人士。

在逛街時,遇到了這樣一家人,爸爸媽媽在後面走路,兩個孩子在前面手拉著手一起玩,因為一個小玩具,兩個人爭吵起來 。

並且吵得越來越兇,其中一個小男孩還推了另一個女孩子。當父母看見這一幕時,對於這個男孩子嚴厲的批評,語言特別激烈。


“自我教育”: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分析

男孩子瞬間便大哭起來,一邊一邊哭一邊說,媽媽你根本不知道事情的經過,你隨意指責我,是她蠻不講理,搶我的玩具。你根本就不問清楚原因,便開始打罵我。 媽媽聽到這裡時,突然愣住了,隨後向男孩子進行道歉。

媽媽表示,以後一定會問清原因,再處理的。 這時,兩個孩子的表現也非常驚訝,他們兩個紛紛向對方表達了歉意,之後一起手拉手繼續玩了。 原來通過,其實孩子也是有自我反思能力的,如果孩子能夠學會自我反思,對孩子將來是非常有好處的。

“自我教育”: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分析

通過哪些方式能夠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從而來達到良好的教育呢?

1、父母要做孩子堅實的臂膀

當父母在孩子背後做後盾時,孩子會有足夠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反思自己。 每一個孩子在剛出生時總是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所有的人都應該是圍著自己轉的,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之後,會發現自己並不是這個世界的唯一。

因為他覺得對這個世界完全掌控不了,所以會非常沒有安全感。

在這個時期,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在孩子最敏感、最無助的時候,父母及時的幫助可以讓孩子感到安全。 在長大之後,他們也會學著慢慢自己去控制一些事情的發展,用這種安全感幫助他們更好的走向自我教育的道路。

在遇到事情時,他們內心會產生一種力量,告訴自己,我可以我能行。

“自我教育”: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分析

2、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很多人都說性格決定成敗,如果性格不佳,在之後的人生髮展路上將會遇到很多的坎坷。 如果想讓孩子能夠有一個積極健康的人格,那麼在平時應該讓孩子更好的體驗這個世界。

孩子在每一個階段所接受事物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成長比較慢,甚至會採取拔苗助長的行為,這種行為對孩子自身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傷害。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自然規律,讓孩子在每一個階段都能夠得到它應該得到的需求時,這樣身心就會變得非常愉悅。 孩子在探索生活規律時,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傷害,父母不應該一味的指責孩子的錯誤,應該積極的鼓勵,容忍孩子犯錯。 這樣他們就可以從自己的行為舉止中得到,吸取經驗。

“自我教育”: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分析

3、父母也要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行反思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一些威嚴,常常認為他們做的事情都是最正確的。

甚至他們在做了一些錯誤的事情時,也從來不會反思自己,從而把責任推卸到別人的身上。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在平時教育孩子是應該做到以身作則。有的父母在平時犯錯時,並不知道反思自己,反而把別人當做替罪羊。這種行為將會深深的印在孩子的腦海裡,也將會學習到這種行為習慣。從而不會學到自我教育的好習慣。

另外,父母不能嚴以待人寬於利己,儘管自己做得非常不完美,但仍然對別人的要求很嚴格。 孩子在平時可能已經做的非常好了,但父母會把一點點的錯誤放大10倍來看,這樣子孩子的自尊心便會遭到打擊,自信心也會喪失,因為無法得到父母的認可,他將會對這個世界關閉心靈的窗戶。

當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時,孩子也就變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性格,反而不會去積極的努力。

“自我教育”: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分析

4、積極鼓勵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的許多行為舉止都是需要父母慢慢培養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是這樣,孩子可能在最初時並不會進行自我教育,所以父母要及時進行引導。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應該一味的指責,父母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對孩子犯的錯誤能夠進行容忍。這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這件事情的過錯,讓孩子自己學著自己反思,引導孩子說出自己錯誤的行為。

讓他們對自己錯誤的行為反思非常正確,也承認之後會積極改正時。父母可以進行一定的獎勵,鼓勵孩子,長期以往孩子就會養成自我教育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能夠學會自我要求,自我教育,對孩子是非常有利的,畢竟從內向外散發出來的動力比從外向內的壓力要好許多,也更有利於他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