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為何重金投資低軌衛星?

[汽車之家 新能源]

近期,台州吉利衛星項目正式啟動。在啟動會上吉利集團表示,在2018年戰略投資了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目前,由時空道宇自主設計完成的首發兩顆低軌衛星目前已通過各項鑑定試驗與測試,預計將於2020年內完成發射。這條新聞讓很多車迷朋友感到困惑,到底是吉利“不務正業”涉足新領域,還是衛星技術與汽車發展有什麼關聯呢?所以本週我們第一個話題就來聊聊,近地衛星信息系統與汽車之間的關係。

車企為何重金投資低軌衛星?

  北京時間3月9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這使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只差最後一步,最後一顆衛星將於今年5月發射。

車企為何重金投資低軌衛星?

  衛星組網,在多年之前全球理論上擁有一套系統即可,此前美國已經成功搭建了GPS網絡並服務於全球。但在全球物聯網、車聯網以及其它相關聯網技術快速成長的當前,由美國控制的衛星聯網服務覆蓋其中必然會有利益分割(資源搶佔),尤其眼下對於5G大規模應用已經迫在眉睫,這也讓中國擁有自己的衛星組網(衛星鏈)變得尤為關鍵,而北斗系統就是當下的戰略核心之一。

車企為何重金投資低軌衛星?

  近幾年美國也在加大推進近地衛星網絡鏈的佈局,尤其是培養民營企業的加入,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地球低軌道上的衛星鏈覆蓋,從而提供5G或未來更高級別的互聯網服務覆蓋。通過衛星上網並不是新鮮事,傳統衛星公司已經通過這一方法,來使那些沒有光纖連接的偏遠地區聯網,但因為費用昂貴,更針對企業客戶。

車企為何重金投資低軌衛星?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另外一家公司SpaceX,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民營火箭發射和衛星公司,針對近地軌道衛星系統的搭建,這家公司將在今年密集發射低軌衛星(Starlink),並最終完成星鏈系統的搭建,目前其已開始為北美地區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如果星鏈計劃成功,這將給全球互聯網格局帶來變化,當然其中的商業化價值不言而喻。

車企為何重金投資低軌衛星?

  傳統衛星互聯網非常昂貴,並且延遲很長。這是因為傳統衛星離地球很遠,他們處於地球的靜止軌道上運行(36000公里),太遠的距離增加了網絡的總延遲。而近地軌道衛星,即地球表面以上的180-2000公里,近地衛星通信將減少傳輸延遲,所以速度比傳統衛星快20倍。速度的提升,對於互聯網數據的傳輸以及雲存儲都將起到巨大的幫助,其中車聯網就是重要的應用環節之一。

車企為何重金投資低軌衛星?

  近地軌道資源有限,說白了就是避免太多的衛星“互相打架”,因此搶佔近地軌道資源成為了技術迭代之外另一個關鍵點。SpaceX目前已經在1.2萬顆低軌衛星的基礎上,又申請了3萬顆,總共規劃數量變成了4.2萬顆。加上OneWeb和亞馬遜申請的4000多顆,總數目卡在5萬顆。這意味著留給後發國家的空間越來越狹小,軌道資源將成為一個重要門檻。

車企為何重金投資低軌衛星?

  民營企業當前在全球扮演者重要角色,在低成本運營、技術創新以及商業化方面,SpaceX已經是典型的案例。因此中國在加大推動民營商業衛星企業變得關鍵,吉利衛星項目我們可以看成是中國推進民營商業化衛星的一步。

車企為何重金投資低軌衛星?

  搭建衛星鏈,對於推進目前車聯網技術發展同樣十分關鍵,這也是吉利在該領域投資的另外一個誘因。低軌衛星在通信方面的優勢,能夠有效提高導航精度。吉利官方也表示,通過佈局低軌衛星,未來能夠為高級別智能駕駛提供系統化定位服務,從而在智能駕駛領域構築起優勢。

車企為何重金投資低軌衛星?

  目前全球車企在衛星技術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投入,例如豐田和寶馬雖然沒有涉足衛星具體業務,但在車聯網功能上已經開始應用衛星帶來的技術成果。豐田在自動駕駛的道路基礎設施地圖繪製上即將取得突破,目前該品牌的自動駕駛軟件開發公司TRI-AD在從商業衛星製作高清地圖後已成功完成了概念驗證。

車企為何重金投資低軌衛星?

超級播報點評

  21世紀什麼最關鍵,除了人才,那是互聯網了。當技術對於網絡的帶寬、覆蓋度以及精準度要求越來越高時,探索更高級的技術手段成為了必然。幾年前,很多人不理解SpaceX這家公司在衛星以及火箭上的重金投入,時至今日,5G服務以及自動駕駛已在眼前,不難讓人後知後覺在低軌衛星通信上投入的意義。因此,中國在衛星鏈的覆蓋上顯然是當務之急,尤其民營企業的投入會加快進步,當然,何時能開花結果可能是我們普通人更加關心的。而今年,至少我們應該一起關注吉利的這兩顆衛星能否順利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