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谋始末:一场失败的谋划,拉开了汉武帝反攻匈奴的大幕!

公元前140年,一个将西汉王朝推上巅峰的皇帝登基了,这就是时年16岁的汉武帝。史书上评价汉武帝是一个不甘于现状、喜欢猎奇且具有开拓精神的人。

少年时期的汉武帝不仅经历了疼爱自己的姐姐远嫁匈奴,还亲眼见证了父皇面对匈奴使者羞辱时的无奈。因此,当他成为这个偌大帝国的掌舵者时,他最想做的事就是要改变现状。


马邑之谋始末:一场失败的谋划,拉开了汉武帝反攻匈奴的大幕!


此时,西汉王朝经历了近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府库殷实,政治稳固,天下稳定,具备了打大仗、打硬仗的实力与资本。

汉武帝建元三年,月氏被匈奴人打败被迫西迁的消息传至汉廷,汉武帝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联合月氏抗击匈奴的好机会,张骞在这样的背景下奉皇命持节出使西域,未曾想,张骞在进入匈奴地界时被抓获,前后被扣押了十多年,当张骞逃出匈奴,并联系上月氏时,月氏人已经放弃了复仇。

马邑之谋始末:一场失败的谋划,拉开了汉武帝反攻匈奴的大幕!


西行的使者迟迟未归,汉武帝没有耐心等下去了,他准备单方面对匈奴发起挑战!

元光二年,汉之雁门郡马邑人聂翁壹向汉武帝献上一计,扬言可以一战解决匈奴之患,他说“可以利用大量财货引诱匈奴主力至马邑,汉设伏兵以歼之”。汉武帝立刻同意了这个计划,于是,一场针对匈奴的阴谋就此铺开。

汉武帝一面令聂翁壹前往匈奴诱敌,另一方面派大将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等率三十万大军在马邑周围埋伏,只等匈奴主力一到,就可以围而歼之;同时,为了以防万一,又命令王恢、李息二将率精兵三万出代郡,截断匈奴后路。

马邑之谋始末:一场失败的谋划,拉开了汉武帝反攻匈奴的大幕!


一切准备就绪,聂翁壹假意投靠匈奴,为表忠心,他向军臣单于说可以作为内应,打开马邑城门,将城内的牲畜财物和汉朝平民全部贡献给匈奴。为此,军臣单于亲率十万大军入塞,直奔马邑。

在距马邑百里时,有谋臣向军臣单于进言,称:一路奔袭而来,却不见汉人畜牧者,恐有诈。不久后,匈奴人抓获了一名汉朝尉史,为求保命,这个人将汉军的计划和盘托出,军臣单于立刻引兵撤退。当汉军警觉时,匈奴人已经安然出塞了。

史书上称这场失败的谋划为“马邑之谋”。


马邑之谋始末:一场失败的谋划,拉开了汉武帝反攻匈奴的大幕!


马邑事件后,匈奴人大为光火。长期以来,匈奴人凭借着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始终主导着与南方汉朝的关系的发展,经常是予取予夺,早就习惯了这种“以我为主”的游戏。于是,在汉朝单方面的发起挑战后,匈奴人开始疯狂报复,《史记》记载说“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边,不可胜数”。

面对匈奴人的疯狂报复,汉武帝没有立即展开大战,他一面命令边防军队积极防御、不许出击,另一方面遣人暗中探寻匈奴底细,同时加大国内物资调配,为展开更大规模的战争做准备。

自此,汉朝展开了长达四十余年的针对匈奴的浩大战争攻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