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臺影視產業疫情專項扶持政策,電影市場新動能悄然來臨

2020年1月,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諸多行業陷入了停擺甚至困頓,影視文創行業作為第三產業更是首當其衝。從管理部門、影視企業到從業者個人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疫情之下,大眾的消費結構、消費心理、消費能力都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的互相作用對電影產業以及行業內部產生巨大的結構性改寫,將會影響到今後時期的中國電影產業和市場。


政策為影院復工保駕護航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為減少人員聚集,降低易感染可能,很多行業為了顧全大局而採取暫時停業,電影行業亦是如此。各大影片相繼撤檔、各大小劇組的陸續停工停產,使得整個產業發展變得如履薄冰。尤其是單一的票房收入模式是作為維持電影產業發展的主要動能,一旦影片撤檔、影院關門,對中國電影業是巨大的損失。因此,保障院線和影院的穩定經營便成了維持中國電影產業健康平穩發展的樞轄所在。


多地出臺影視產業疫情專項扶持政策,電影市場新動能悄然來臨

為了彌補此次疫情中各大影院停業所產生的巨大損失,各級政府和電影主管部門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對影院進行扶持,如上海對因疫情影響停業電影院,予以適當補貼和支持、四川省提出了支持電影業健康發展的十條措施、安徽省發佈了促進全省電影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措施、浙江加大對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象山影視城扶持等。這些政策和措施從補貼和減免兩個方面對影院進行扶持,既對影院的復業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又穩定了整個電影行業的信心。


多地出臺影視產業疫情專項扶持政策,電影市場新動能悄然來臨

相信隨著相關政策的陸續調整和出臺,電影創作、融資、製作、放映等產業鏈條上下游各環節內受疫情影響所出現的問題會逐一得到解決,從而實現整個產業鏈條的再次融通,重煥影業生機。畢竟,中國電影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變,中國電影產業、行業和市場仍舊具備良好的成長性和可塑性。


團結一致助推“報復性觀影”

電影產業和市場的復甦不僅需要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和支持,也需要行業內的自救和互救。在電影產業上游,可以發現,此次疫情中那些依然能夠堅挺的電影企業往往具備一定的核心競爭力,而這種核心競爭力,就是內容創意能力、內容生產能力以及內容傳播能力。事實上,內容生產能力不僅是電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電影產業、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電影發展的基石與根本。


多地出臺影視產業疫情專項扶持政策,電影市場新動能悄然來臨

儘管電影產業、行業受此次疫情影響多個環節停擺至今仍未完全復工,但令人欣慰的是,受疫情影響最小的編劇行業大多已率先投入到生產創作當中去。並且,通過此次疫情的考驗,許多創作者對生命、民生、社會注入了更多的思索,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歷史觀已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完善。這對於今後的電影創作而言,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而在電影產業下游,雖然眾多院線和影院陷入了停業和現金流斷裂的困境,但依舊通過各種方式來尋求生存途徑。有的企業擬發行不超過20億元的債務類融資工具,以募集資金來滿足公司生產經營需要,償還債務,補充流動資金等用途;還有聯合餓了麼平臺,為影院賣品提供線上售賣渠道,幫助影院去庫存,緩解經營壓力。


多地出臺影視產業疫情專項扶持政策,電影市場新動能悄然來臨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當疫情過後,電影產業上游和下游再次實現合流,可能會迎來一個票房的井噴期,也就是所謂的觀眾“報復性觀影” 。但“報復性觀影”較大可能只會集中於少數頭部電影,因此,就需要為其他數量龐大的中小製作成本的電影探尋一條新的發展途徑來獲取生存空間,以維持整個電影行業的生態平衡、生態優化,增強電影產業的多元化、良性化發展。


“電影+互聯網”探尋電影發展新途徑

受疫情防控因素的影響,徐崢執導的《囧媽》主動撤離春節檔的院線排期,改由大年初一零時互聯網平臺免費上映,該片由此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部“客廳春節檔大電影”,同時開創了一種院線電影從“線下”走向“線上”的新模式。雖然徐崢此舉違背了傳統電影產業的遊戲規則,造成了全國各大院線的鉅額損失。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模式對未來中國電影發展,或者說,中小成本電影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性的意義。


多地出臺影視產業疫情專項扶持政策,電影市場新動能悄然來臨

《囧媽》模式的誕生,從一般意義上來看,是一次非常時期電影人“自救”的特殊案例,但其卻揭示出了正處於結構性調整中的中國電影的未來產業和市場的發展規律,即“線下”“線上”並行,二者融合、契會、共生。事實上,隨著“網生代”觀眾群體基數的不斷增長和擴大,其天然的多媒介經驗必然使傳統電影產業走向去核心化的多媒介終端。

我們必須以兼容幷蓄的姿態推動電影“擁抱”互聯網,通過“電影+互聯網”的方式為電影開拓新的發展途徑和新的生長空間,從而逐漸擺脫單一的票房收入模式,實現電影產業的多樣化可持續繁榮發展。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目前整個產業內傳統線下模式仍舊佔據絕對主導地位,所以仍舊需要尊重傳統電影產業、行業內的基本遊戲規則,尊重內容至上的不二法門。

綜合所述,當前,中國已逐漸步入“後疫情”時期。被疫情冰封的中國隨著疫情得以有效控制而逐漸解禁,曙光必將喚起行業的甦醒。此次疫情雖然給中國電影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在危機中也孕育著新的機遇,相信在疫情之後中國電影市場自身的發展也會更加良性、健康,走向高質量可持續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