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枚光绪银元,新疆省造,库平重七钱二分,有懂的吗,怎么样?

那年的落魄阳光


个人感觉看不好,根据银色图文不像真的,说错勿怪!


过客8763


一般,不怎么值钱,自己收藏着玩吧


今夜如风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此枚银币是臆造币,原因有二。一是正面光绪银元字体明显的“广东银币”特征,流通痕迹太表面,是酸洗后加入硼砂做的旧。二是背面龙型也是典型的“广东银币”风格,而7钱2分的2字刻模还是“广东七二反版”的刻模,混的有点复杂。为什么不说是仿制币,理由很简单,真品“新疆省造光绪银元”字体很随意,不工整。还有的藏友会说“有可能新疆省的银币是广东省代铸造的啊”,根据银币特征和记载,“新疆省造光绪银元”只在吉林代铸造过。综合确定这是一枚臆造币。新疆的银币银元非常复杂,品类非常多,今天就借助这个问题来简单聊聊新疆银元。

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盘踞在新疆的“阿古柏”在喀什设立造币厂,仿制中亚伊斯兰钱币以手工打造金银铜币。银币数量很多,成为“天罡”(tanga,突厥语银币的意思)。直径在12毫米到15毫米之间,重量约1.7-2克。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在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在库车招募银匠,仿制“天罡”银币样式打造五分小银币以及汉文“光绪银钱”的壹钱小银币。

清朝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开始和当时占据新疆的“阿古柏”作战。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在甘肃兰州设立“兰州机器局”,为军队修复枪炮。此时因缺少铜钱对付小额开支,就在机器局内铸造方孔钱币,正面刻汉文“足银壹钱”,背面刻上相同意思的“察合台文”,以湘平而非库平为计重单位。此币因为效率低,成本高,亏损大,因此制造时间很短,数量稀少。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新疆代理巡抚在迪化(今天的乌鲁木齐)以洋银制造了新疆最早以“蟠龙”为图案的银圆--迪化造三体文“光绪银圆”,版别有五钱、三钱、二钱3种,每百两银一半制造五钱和三钱,一半用来制造二钱。不过由于亏损连连,不久停止制造。

新疆省造“光绪银元”,目前在官方文献记载中没有发现具体出处和铸造年代,不过据推测若在新疆当地铸造当以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设立机器局或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设立水磨沟机器局才有可能。对于其明确记载只提到在吉林省代铸过。此版别银元背面英文为“SUNGAREI”,翻译过来就是“准格尔”,并不能代表新疆省。该版别以库平为计重单位,与当地其他银元格格不入,同时欠缺“维吾尔文”的标识,导致在当地流通极为不便,铸造了极少数量后停铸。

同时新疆还有“迪化造光绪银圆”、“喀什道大清银币湘平弌两”、“一两饷银”“四两饷银”

“五两饷银”“喀什大清银币”“喀什宣统银币”等等银币。还有各种各样的“饷金”金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