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意願調查:疫情期間觀影需求未降低,喜劇類影片成為院線首選

​2020開年,中國電影市場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暫時停擺。春節檔缺席,大盤票房數字停跑在除夕之前,電影市場空窗期延續到三月,在各行業陸續復工之時,電影行業依然需要無盡的停工等待。有業內人士估計,因這場疫情帶來的電影票房損失可能超過200億元。雖然去影院看電影這項最基本的生活娛樂方式消失在了我們的生活中,但經過調查發現人們的觀影需求並未降低。


疫情期間觀影需求未降低

近期,貓眼研究院發起了持續性的跟蹤調研工作,對疫情對觀影消費情緒的影響做持續性調查,期望反映電影觀眾在疫情期間觀影狀況,以及對未來疫情結束後進影院觀影的意願,幫助行業更高效地做好復工準備。調查結果發現,疫情期間,觀眾觀影轉移到線上,觀影需求並未降低。


觀影意願調查:疫情期間觀影需求未降低,喜劇類影片成為院線首選

在院線電影撤檔期間,觀眾觀影向線上轉移,調研結果顯示,自1月21日至2月20日一個月時間內,觀眾人均觀影數量7部,平均每人每4天左右觀看一部電影,觀看10部以上電影的重度電影愛好者在男性觀眾和低線城市佔比較高。院線電影突然缺席,線上優勢再次體現出來,網絡電影成為這個春節檔填補觀眾內容需求的重要構成。

據不完全統計,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間,愛奇藝、優酷、騰訊三大平臺一共上線了42部網絡電影,且其正片有效播放總量同比去年春節期間上漲了110%。電影播放總量比平時約有2倍的增長,網絡電影播放量和按計劃上線的院線片播放量均超出預期。對於用戶來說,線上觀影的時間成本更低,不需外出,更加方便。同時彈幕與評論也可以給觀影帶來獨特的互動體驗。


喜劇類是疫情後影院觀影首選

現階段正是全民戰“役”的關鍵時期,雖然“春節檔”已經過去,但被“關”在家裡許久的觀眾觀影需求有增無減。值得一提的是,

喜劇是疫情後線下觀影的首選類型與疫情期間觀眾線上觀影類型相似,喜劇類型仍然是觀眾疫情後影院觀影的首選,在口碑相同的情況下,26%的觀眾選擇喜劇類型,其次是科幻、動作和懸疑。


觀影意願調查:疫情期間觀影需求未降低,喜劇類影片成為院線首選

觀影意願調查:疫情期間觀影需求未降低,喜劇類影片成為院線首選


在線上觀影數據中發現,驚悚/恐怖、災難、戰爭/歷史類型影片在疫情期間獲得比平時更多的觀看量。根據優愛騰公佈的片單,今年近半數“網大”涉足動作、災難、探險、刑偵、職場、農村、都市等領域,新題材不斷湧現,“網大”的創作領域得到進一步延展,過去玄幻、古裝等題材霸屏的局面被進一步扭轉,整個市場的創作方向更加多樣化。

觀眾片單中,除線上上映的《囧媽》外,與疫情相關的災難類型影片《流感》《傳染病》關注度升高;奧斯卡獲獎影片《寄生蟲》《1917》《小丑》等關注度也有所升高;此外,部分觀眾也會選擇重溫《肖申克的救贖》等經典影片,以及2019下半年新上映影片。


疫情後觀影意願增強

貓眼研究院調研結果顯示,觀眾對疫情過後觀影的意願增強。近七成觀眾選擇在疫情結束之後“聚餐吃飯”和“去電影院看電影”;並且半數以上觀眾在經歷疫情後影院觀影的意願增強,27%的觀眾表示“特別想去看電影”。三成觀眾表示“只要影院營業,就會去電影院觀影”,觀影意願迫切;六成以上觀眾則等待官方宣佈疫情結束。


觀影意願調查:疫情期間觀影需求未降低,喜劇類影片成為院線首選

在觀影意願增強的同時,部分觀眾也對影院衛生環境抱有顧慮。調研結果中,有略高於一成的觀眾表示疫情後觀影意願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擔心電影院的衛生安全狀況”。不少調研觀眾也對影院提出“做好消毒工作”、“加強衛生管理”、“保持空氣流通”、“控制上座率”等建議。影院衛生環境為觀眾疫情後觀影主要顧慮,影院應加強衛生管控並對觀眾宣傳告知。

從調查結果來看,其實每個人都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延續著與電影的故事,對於眼下這樣從未出現過的院線電影缺位的情況,大家的不同反應背後也體現瞭如今用戶對於電影院及院線電影的態度。目前整個電影行業需求端對疫情後電影市場期望值較高,這一方面為疫情後電影行業復產復工提供了信心,另一方面也對影片內容質量、電影的宣傳發行工作以及影院放映條件及排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觀影意願調查:疫情期間觀影需求未降低,喜劇類影片成為院線首選

總的來說,疫情期間,觀眾居家線上觀影依舊活躍,且對疫情結束後影院觀影有較強的的意願,半數以上觀眾疫情後的影院觀影意願甚至超過疫情前。同時,影院也需要做好十全的環境衛生防護工作,以保障觀眾健康,減輕觀影顧慮。對電影市場來說,2020年的春天是個有些艱難的起點,希望疫情儘快結束,觀眾能早日相約電影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