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種地的人在哪,農業工作者是否會消失,還得看國家怎麼說

最近媒體向國家提出 "未來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等實際問題,以及如何提高農業就業者的個人素質,加快新農村建設,於是我國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農業改革。《規劃》意義重大,實現振興農村,既解決當前農民所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培養未來從事農業的工作者,對其進行農業培訓、職業培訓和職業規劃等系統性培訓,打出主體經營者素質如何提升的框架和路徑。由此說明,此次的《規劃》對於農業工作者的個人素質高度關注,而農業就業者與農業經營主體將會成為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

未來種地的人在哪,農業工作者是否會消失,還得看國家怎麼說

農業就業者的高素質可以為農業帶來什麼呢?首先是因為農民自身的素質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力才是決定農業發展進程。通過教育培訓,提高農業工作者與經營者的文化水平與個人素質,才能夠源源不斷地促進農業發展。在我國的"全國十佳農民"中,農民專科以上學歷的人數過半。據相關國家統計數據可得,美國絕大部分農民文化水平高中起步,在荷蘭,農民則是中等教育文化水平,而法國農民和日韓農民普遍只有高中或大專文化。由此可見,農民的文化水平決定了農業的收益,而各國的農業水平高低,其本質就是經營者自身文化水平

未來種地的人在哪,農業工作者是否會消失,還得看國家怎麼說

其次,農民教育培訓高效公正,除了選拔重點培養人才,也要提高農業就業者的整體文化水平。同時建立農民人才的培養機制和提供教育補給。

農民教育培訓主要是培養這三類人。

  • 一是將重點人群培養成帶頭人。在《規劃》中提到,要堅持既培養本土化人才也要吸收外來先進人才,始終堅持理論和實踐兩把抓來培養人,發揮優秀農業工作者的帶頭示範作用,注重提升帶頭人的整體素質與能力,引導與鼓勵返鄉下鄉創新創業者,彌補農業產業不足,發展與壯大農業主體,讓更多農業從業者獨當一面,更快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
  • 二是培養農業的青年接班人。選擇素質水平和文化水平較高的青年作為農業的接班人。在《規劃》中重點強調接班人的職業教育,以及注重農業就業者的學歷提升,制定學歷提升計劃,因材施教、定期培養,增加多種的培養形式。倡導農業工作者提升學歷,考慮個人職業教育與整體農業發展相適應。與此同時,學生應當學習農業知識以及學會農作操作,農業院校應當注重農業教育,培養具有高學歷層次的農業人才。
  • 三是考慮小農戶的發展。考慮到我國是小農戶為主的特殊國情,因此小農戶的素質越高,農業發展水平就越高。《規劃》指出抓住要想農業發展,就要好好提高農業就業者的個人素質,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普及現代化傳媒形式,提高農民的個人素質,形成良性互動,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結合。
未來種地的人在哪,農業工作者是否會消失,還得看國家怎麼說

為了更快地提高農民的自身素質,需要通過政策的支持、培養體系的建設、培養農業就業者的素質和全程指導服務。在政府的支持下,各個政府的計劃執行力度增大,建立扶持政策,落實補貼。

推進培訓體系建設。貫徹落實中央文件,健全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提高農業工作者的領頭羊,精準選人,制定相應的培養計劃以及培養目標與標準。加強師資力量,優化老師隊伍結構,由一批專業農業知識的優秀老師所組成的教學隊伍,同時對培養對象進行質量監督與考核機制。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及時溝通與交流心得與問題,反饋與解決,促進更好培養人才。

未來種地的人在哪,農業工作者是否會消失,還得看國家怎麼說

在培訓與實際生產過程中,提供指導服務。由於農業從業者將理論知識轉換成實際操作需要很長一段要走。因此,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通過一對一幫扶、交流問題、分享成果、推廣應用技術、技術指導、經營服務以及創業支持,來提高農業從業者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大力支持產業發展、用地政策、信貸擔保和金融保險方面,這不僅會提高農業創業者的創業成功率,還能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