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天进机关,四年后,干人事的接连提拔,干业务的默默无闻

同天进机关,四年后,干人事的接连提拔,干业务的默默无闻

2012年机关里进了两个89年的年轻人,身份参公管理。根据工作需要,性格沉稳的进了业务科室,性格活泼的进了办公室干人事工作。四年后,两个年轻人的境况发生了天壤之别,干人事的提成副科下乡当领导去了。干业务的还在科室里埋头苦干,默默无闻。

从进机关之初的情况看,除了性格略有差别之外,两个年轻人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大同小异,并无二致,基本上处在一个水平线上,那么为什么会在四年后发生了那么大的差异呢?

原来,进办公室的A,主要服务于领导干部和接待来人来访,这两项工作都对成长进步大有裨益。服务领导干部,一方面可以时刻学到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技巧,进一步拓宽视野,补齐不足,增长见识,深化内涵,提升修养;另一方面整天和领导打交道,也让领导对他有了深刻的认识,加上A平时对领导恭敬谦卑、做事麻利、聪明伶俐,很容易博得领导的好感,使得整个领导班子对其印象颇佳,经常赞不绝口。而接待来人来访,也让A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机处理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和发挥,说话办事越来越贴切到位,性格品行也越来越圆滑机灵,算得上左右逢源,面面俱到。加上机缘巧合,一年后赶上原办公室主任考走,岗位空缺,A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办公室主任,并在市里提拔35岁以下年轻干部的机遇下,被领导班子一致推举为提拔人选,顺利通过组织部门考察座谈,成为局有史以来提拔的最年轻的领导干部。

而同天进入业务科室的B,虽然工作踏实卖力,业务能力提升很快,一年后就成为科室的骨干力量,承担了局里的一项重要的惠农补贴工作,整天与农民群众打交道,以工作踏实、办事严谨、勤奋认真备受办事群众欢迎,在上级机关印象中也较好,却有个致命的缺点,不为领导所知。因需要直接服务农民群众的独特性,其所在科室不在机关大楼内,而是与下属单位在一起,加上业务繁忙,B很少出现在领导面前。除了分管局长外,很少与其他领导有交集,甚至有部分领导根本不知道这个人存在,致使在填报35岁以下年轻干部人选时候,除了A根本想不来有B这个人,更别说对其印象深刻,有什么好感度了。后来随着单位合并,人员减少,B才被领导认识,委任为科室负责人,但显然进步之旅已遥不可及。

从A、B两人同天工作,能力相同,却成长不同、境况迥异的实际来看,选择好的发展方向远比培养能力更重要。选对了方向可以让你的仕途少走弯路,通行顺畅,减少梗阻,缩短前进的时间,事半而功倍。而选错了方向,可能会让你的成长之路充满荆棘,布满坎坷,每行一步都异常艰险,甚至会走一步退三步,哪怕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收获了了,望着别人成功而兴叹:非我不努力,奈何道路太崎岖。

有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凭着一腔热血投身工作,对今后的人生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总认为只要付出努力,就会获得回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这种抱负、这种情怀固然值得肯定,为机关单位所欣赏,哪里都喜欢这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老实人。可是从个人角度看,这种对工作生活的盲目态度未必可取,殊不知金子是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可是如果放错了地方,放在了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哪怕发出璀璨夺目的炫丽之光,又会有谁来关注呢?又会有谁去欣赏呢?如果那样的话,发出再多的光又有何意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