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请他“出山”先于诸葛亮而他笃定诸葛亮“出山”是失败的

刘备在关羽、张飞等人陪同下,第一次在请诸葛亮“出山”去襄阳隆中的路上,就遇到一个人,他就是博陵(河北省蠡县南一带)崔州平,诸葛亮的“四大密友”(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徐庶)之一。


刘备为何请他“出山”先于诸葛亮而他笃定诸葛亮“出山”是失败的


刘备为何请他“出山”先于诸葛亮而他笃定诸葛亮“出山”是失败的

请求崔州平“出山”,遭到拒绝。

刘备初次见到崔州平,就感觉到这个人不一般,就误认为他就是”卧龙”。一看相貌仪表堂堂,英姿飒爽;再一交谈,更是感觉如遇贵人。刘备当即决定,请崔广平“出山”,但被崔州平以喜欢过闲散生活且没有立功求名的想法,而被拒绝了。

乞即席地而坐,请教一言。

但是刘备还不“死心”,充满希望的对崔州平说:“乞即席地而坐,请教一言”,没办法崔州平只好同意与刘备坐于树林间的石头上,开始了“聊天”。当崔州平问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时,刘备解释:“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希望孔明能帮助自己实现安邦治国之道”。

经典理论: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做事情就是劳神费力,诸葛亮“出山”同样是劳神费力,就是失败的结局。

听完刘备的话,崔州平马上随意笑着,谈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历史来看,平定各方诸侯,治理混乱的局面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特别是自汉高祖刘邦开始打天下,收复各路诸侯混乱的局面,到建立大汉王朝,汉武帝时代已达到大汉的高潮,然后开始走下坡路,至今二百年的历史就是由乱世到统一治理,由统一治理到乱世的周而复始的过程。我们现在又是乱世开始之日,不是凭哪一个天才能解决问题的,不应该去劳神费力,逆天而行,即"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意思就是应该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办事,而不应该违反社会的客观规律。你请诸葛亮出山,帮你去平定天下,可以说是劳神费力,是不应该去做的事情,注定是心力交瘁而完成不了的事业。

从诸葛亮“出山”以后,事实证明就是劳神费力,最后就是失败的结局。

但是,刘备没有同意崔州平的意见,仍然坚持“三顾茅庐”,直到诸葛亮“出山”。崔州平的理论今天来看,一样是多么的精辟,毫不“过时”呵。事实也证明,诸葛亮的确在蜀国的建立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最后还是命殇五丈原,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结局。由此看出,崔州平的远见卓识和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判断,如果我们试想诸葛亮不“出山”,真的历史要重写吗?

刘备为何请他“出山”先于诸葛亮而他笃定诸葛亮“出山”是失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