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不进行“清明节”实地祭扫的倡议书

全州广大人民群众:

当前疫情传播风险依然较大,按照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的防控工作总体要求,为严防疫情反弹和集聚性疫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现就疫情防控期间不进行“清明节”实地祭扫倡议如下:

一、倡导文明,革除陋习。“清明节”即将来临,同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请广大人民群众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不到公墓、骨灰堂、安葬地点等场所进行集中祭扫,倡导采用家庭追思、网上祭祀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故人。

二、科学祭扫,倡树新风。树立科学意识,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通过网络祭扫、家庭追思、忆一段往事等健康、文明的方式来表达,营造疫情防控期文明祭扫良好社会氛围。消除因实地祭扫而造成集聚性疫情发生的不安全隐患。党政机关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移风易俗。

三、遵守规定,环保祭祀。树立环保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不制造、销售、使用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积极投身城市综合管理活动,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秩序,不在公共区域燃放鞭炮和焚烧祭祀用品,共同维护优美整洁的城市形象。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自身防护,减少近距离接触人群时间。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带头遵守规定,管好自己、家人、亲属,带动邻居朋友,倡导文明祭祀、低碳祭祀,抵制不良习俗,疫情防控期间在丧事简办、文明绿色祭祀方面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

四、节俭治丧,厚养薄葬。发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多关心老人,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防控期间老人去世后,倡导从俭、从速办丧,不举行人员集聚的守灵、告别仪式,不搞封建迷信,坚决反对奢靡之风,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骨灰寄存等节地生态葬法,从简安葬,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祭祀在心不在形式,面对疫情,保护好自身健康就是对家庭、对社会的最大负责,就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加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广大人民群众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以实际行动支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文明的方式来追思先人、寄托哀思,告别殡葬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营造文明殡葬的良好社会氛围。


黔西南州民政局

黔西南州文明办

2020年3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