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事業曲線的拐點

1.初嘗生意失敗
  霍利大學的校園裡有個咖啡館,咖啡館的前面有一塊學生們休息的地方。裡面有一個小廚房,一直閒置著。於是,孫正義和朋友在這個廚房裡做起了生意。他先爭取到了大學辦公室的同意,然後印刷好了開業的宣傳廣告。就這樣“孫食堂”開張了。“孫食堂”賣炒麵、餛飩、湯等,價廉物美。再加上地理條件的優勢,生意十分紅火,不久他們又僱用了2個同學,營業時間2個小時,加上打掃衛生和準備材料的時間,每天一共4個小時,相當於每人每天1個小時的工作量,每小時收入2.5美元。但是,大家在錢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彼此不信任,衝突不斷。不到半年,“孫食堂”就倒閉了。孫正義從這件事中學到了重要的經驗,這也成為了他經營哲學的原則之一:生意是靠大家一起做起來的,因此必須慎重選擇合作伙伴。


  2.員工集體辭職事件
  1981年,孫正義畢業回國。在日本創立了UnisunWorld公司。
  “既然要在日本做公司,就一定要做到日本第一。”
  一開始,孫正義一邊訂立計劃,一邊收集資料,整合出來20多個創意。自己一一調查時間上來不及,於是他僱了一個職員和一個臨時工。公司在兩層木質建築的事務所的二樓。鍍鋅鐵皮的屋頂,不漏雨。房間的大小也最多就是十榻榻米左右,上樓梯時地板咯吱咯吱地響。這裡沒有冷氣。一開電扇,文件就被吹得到處亂飛,孫正義的工作經常是急急忙忙地撿拾文件。一停電扇,熱得汗水嗒啦嗒啦地往下流。
  當時孫正義收入為零,決不誇張,純粹的零收入。
  他好像是鑽進了一條沒有出口的隧道,心中惶惶不安。
  一旦決定幹什麼,就絕對不能再改變。孫正義曾經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在某個領域內做到No.1。現在,究竟從哪裡開始呢?
  “我的人生不能有一點惰性,也絕不可以存在任何半途而廢的妥協。”
  如果選擇輕易就成功的領域開創事業的話,那麼僅僅做十年就會達到最高頂點,進入飽和狀態,還要轉行。這不是孫正義所追求的。

孫正義馬上拿出了筆記本,這是他大學時代養成的習慣。他把腦子裡閃過的創意都記在筆記本上,根據選擇業種的條件一一分條列出:
  做事業如果賺不了錢就沒有意義.
  是不是一個有發展前景的行業?
  未來50年能否專注於這一行業?
  不能是需要龐大資本的行業。
  是年輕、有優勢的事業。
  將來一定要成為企業集團的核心。
  要做別人都想不到的生意。
  10年以內至少做到日本第一。
  事業成功的鑰匙是具有讓他人幸福的信念。
  要在20世紀後半期走向世界。
  孫正義一共列了25條,這25條從表面看都只是理所當然的經營哲學。但孫正義的過人之處在於,他把每一種事業選擇都加上了自己調查得到的指標。按行業分門別類的文件資料,每一種都有近40釐米厚。40種行業資料累積起來足有幾米厚。孫正義決定傾其一生精力,投入到總指標最高的那項事業中。
  公司的屋頂是一層鍍鋅鐵皮,屋裡一個裝蘋果的箱子被當作演講臺。孫正義站在“講臺”上面,飽含激情地對他的兩個員工說道:“公司營業額5年要達到100億(日元),10年要達到500億(日元)。總有一天,我們要把公司做到營業額像豆腐一樣一丁一丁(日語中“丁”和“兆”同音)的!”


  老闆發此豪言壯語,兩個員工只得默默聽著,可是每天聽這樣的話,他們就有點受不了了。不久,僱員和打工者都離他而去,他們對狂熱的孫正義不抱希望了。
  3.出版業,一個悽美的夢
  孫正義因為出版《個人電腦圖書館》而打出明堂,讓軟銀名聲鵲起。但是,1982年,業務蒸蒸日上的日本軟件銀行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難題。
  正義當時想在很受歡迎的三家電腦雜誌《I/O》、《ASCII》、《微軟》上為自己的日本軟件銀行刊登廣告。要擴大軟件的流通,廣告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但是,他們卻拒絕為軟銀刊登廣告。
  這三家雜誌社之所以拒絕登載軟銀的廣告,是因為他們都計劃從事軟件流通行業。所以他們要排擠競爭者。
  面對三家雜誌社聯合拒絕登載廣告的難題,正義決定創建自己的出版業。無論如何都是要創建出版業的,所以只是把計劃提前而已。
  雖然,時機尚未成熟。但不能因此而坐以待斃。正義熱情高漲,他一定要做出日本第一的電腦雜誌。
  1982年5月,正義創辦兩本雜誌《Oh!PC》和《Oh!MZ》。兩個月後,退貨堆積如山,遠遠超過正義的想象。一本雜誌的印刷量為五萬本,可是其中有四萬多本的雜誌積存在倉庫裡賣不出去。退貨率高達85%,堆積如山的雜誌被裁成了紙片。


  面對這樣的慘敗,戰略家孫正義並沒有認輸。在讀者問卷調查中,讀者提出了許多直率而明確的意見。正義全身心地投入,為雜誌傾注了他的一切。這已經到了他的極限。
  即便如此,十二月也就是在雜誌創刊半年後,第七期雜誌出現了巨大的赤字。
  不過,在橋本五郎的幫助下,孫正義出版部門實現了盈利。
  1984年,孫正義創辦了購物指南雜誌——《TAG》。但是這本雜誌根本就賣不動,雖然廣告宣傳上花了很大力氣,既做電視廣告,又在電車的吊環上貼滿廣告,但是《TAG》銷售額卻始終不見上升。這樣,公司又增加了1億日元的虧損。大家獻計獻策,但是雜誌業績依然沒有出現好轉。於是,孫正義按照自己跟大家約定“半年以後業績還未轉好的話,就停刊”,決定停辦《TAG》,他表示“我承擔所有的責任。”這半年間共虧損了6億日元,處理善後事務花了4億日元,合起來就是10億日元的債務。
  回到位於新宿納戶町的家裡,孫正義一反常態將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優美。妻子聽後,吃驚的反問道:“虧損10億日元?”日本軟銀剛剛有了1億日元的盈利,不能給公司拖後腿。於是,孫正義賣掉自己所持有的那部分公司股票。

公司又負債累累,瀕臨絕境。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人可能就此絕望。但孫正義有膽識,什麼事都打不垮他,他清晰思路依然很清晰。
  也許是越處逆境中越有力量,孫正義積極樂觀地坦然面對前面的難關。“不就10億日元嗎?再賺回來就是了。”雖然這樣自我安慰,二天過去了,三天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想到一個可以賺10億日元的點子。
  4.日本雅虎:事業的騰飛
  1996年1月,日本雅虎公司成立。1月8日,孫正義召集公司的高層商量大計。孫正義說:“今年是互聯網的元年,我們要開始致力於互聯網的事業。”
  建立日本雅虎有三件大事必須要做,一是雅虎網的編輯,二是建立日語的檢索功能,三是蒐集檢索對象。毋庸置疑,除了這三大塊以外,還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為誰提供搜索引擎的服務?如何把這個問題和雅虎系統聯繫起來?必須要做出“幫助”欄;如何處理廣告系統?等等,如山一般壓在孫正義等兩三個人的肩上,而且沒有單獨的工作間,能利用的只有總裁辦公室空著的一個角落和各自的辦公桌了,大家完全靠電子郵件聯繫。
  1996年7月之後,雅虎的用戶以驚人的速度增長。1997年1月,瀏覽量達到一個億,2002年5月,達到三個億。2004年3月,突破了7個億,可以同時提供搜索、目錄、組織、經濟、汽車等多種服務。


  孫正義要開發像NTT公司那樣的公共通信設施,2001年4月,這個夢想實現了。日本雅虎公司開始了BroadBand業務。
  在此之前,孫正義還從未在某個項目上傾注過全部精力。
  2001年9月,寬帶正式開通商用服務,此項服務開通1年以後,也就是2002年9月末,已經突破了100萬條線路;2003年2月上旬,就已經突破了200萬條線路;2003年8月,突破了300萬條線路,2004年3月,突破了400萬條線路。商用服務開通僅僅31個月的時間,就已經突破了400萬條線路。


孫正義事業曲線的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