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麻雀學校"!

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麻雀學校"!

——邊遠村學調研反思報告

一、村學問題不是村學問題

村學問題不是村學問題。首先要區分的是,它不是孤立單一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受多因素影響的社會問題,或者說在目前中國的發展形勢下,至少是一個鄉村文化重建的問題。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思考、解決中國的問題,是不能脫離鄉村這個基本的前提條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經驗"農村包圍城市"就是最為有力的證明。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透析出了鄉村文化的人類學意義——鄉村文化保存的平和與自然其實是生命最終極的意義。而我們對於村學的建設問題,僅僅是侷限於義務教育範疇,對它的投入(師資、資金)能否超過教育投資的10%(鄉鎮中心小學除外)?所以,村學在遠去,鄉村在敗落,城市在變異,貧富在分化,就是一個很順理成章的結果。這一切的根源就在於我們在匆忙的浮華中忽視了鄉村問題:一個是村級組織的建設和作用發揮;一個是村學建設與發展。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鄉村現在是什麼樣子?——空心化,這是不爭的事實。從一個家庭看,是一對夫妻無奈地遺棄了衰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從群體看,是城市現代化無情地剝離了農村。現代化的目標無疑是正確的,城鎮化的道路也沒有什麼錯誤。但是一味地讓農業讓步於工業及現代服務業,讓農村從屬於城市,讓土地成為財政最後的支撐,這至少不是一個完美的現代化進程——有著很大的殘缺。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村學是什麼樣子?綜合歸納調研的情況,分類如下:

表1

從硬件建設上看,村學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從精神層面看,遠不如三十幾年前豐富與快樂。反倒退步了很多。形式上看,是學生數減少了,實質上是鄉村文化末落了,與其說是鄉村失去吸引力了,不如說是人發"高燒"了,行為發"瘋"了。眼中只有錢、只有權。對父母而言孝道何在?對子女而言責任何在?對民族而言未來何在?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是鄉村現代化,農業產業現代化,鄉村文化現代化。農耕文明的基本內涵是順應自然適度發展產業,追求簡約舒適的生活方式。而我們這些年的作為是忘記了鄉村(農業)是現代化發展的基石,盲目無限度擴大城鎮規格,遍地新開發區,回過頭來,卻用同情(從卑視到同情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地眼光關照鄉村,這足以說明我們的發展觀是病態的。什麼時候懷有敬畏之心去直面鄉村、迴歸鄉村,村學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所以,村學建設現在不是義務教育中的一個分支小問題,而是鄉村文化重建的大課題。站在文化視野下觀照這個課題,村學建設應該是一個和文化、教育平行的問題,而不是從屬於其中的某一個。當務之急,不是"建",而是改變、統一認識,至少我們的中心在現在的情況下要克服困難向鄉村位移。對農業產業要作全局性戰略性調整,引導農民返鄉,而不能由地方政府在"市場自由引導"下各自隨意佈局,盲目發展規模經濟作物,盲目推廣轉基因農作物品種,無限度使用農藥化肥,導致鄉村生態破壞,喪失引力,文化荒蕪。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現在問題的焦點是:村學的"撤併"與"保留",這個問題本應是一個不該提出的問題,只有兩種人才會提議"撤併",一種人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小官僚,一種是沒有生活閱歷的小青年。但凡和鄉村有點關聯性的本土人,或者有鄉土情懷的異鄉人,都會毫不加思索地回答:保留。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歷史上,無論王朝怎樣更替變遷,鄉村有兩個標誌性建築是永存的。一個是祠堂,一個是學堂。新中國建立後,祠堂倒塌(功過且不論),學堂興盛(各種掃盲識字班,學習班、夜校遍地開花,這是革命的重大功績),正是因為鄉村教育的空前發展,才創造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的輝煌成就。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為什麼會發燒、發瘋,至而迷失?就是離開鄉村(鄉土文化)進入城市(卻無法融入商業文化),卻無法找到心靈的歸宿在那裡。祠堂重建不可能,必要性也不很強,但是飄搖中的村學應該努力的讓它穩定下來。現在看來,祠堂沒有了,村部又是那麼宏大高遠,只有村學還依如往昔講述著鄉村的陳年舊事。即便學生走完了,永不啟用,更要把它保留下來,當作鄉村永久的陳列館。"東西南北飄族"多為從村學中走出去的,相信每個回到村學的人,都會在那裡揀拾到一份簡陋而溫暖的記憶,盛放自己那顆焦躁尋根的心。因為,人類的立足點是陸地,特別是中華民族,生於黃土,歸於黃土,鄉村與土地越來越成為我們發展的支撐(不是支撐土地財政,而是農業現代化)。即便有朝一日登上了火星,我們的靈魂還是要歸到地球的泥土中來——再說一遍,村學問題不是狹義的教育問題,是鄉村文化重建的問題,是個大教育概念,它承擔的義務教育功能是次要的,它對全社會的精神價值及信仰重塑具有更高效的作用。

鄉村教師是"特師"

鄉村教師不僅僅是"特崗教師"。

鄉村教師是"特師",特殊在: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特殊的教育環境——邊遠山村。

村學,從總體上看,數量大,從單個學校看,規模小。處在邊遠偏僻的鄉村環境中,鄉村教師是鄉下人眼裡的工作人,是工作人眼中的鄉下人。現在學校的條件是好了,但村學的冷清與寂聊更加有甚。三十多年前村學還是青壯年村民農閒時的聚處,但現在村學除了學生與老師,少有人光顧。

環縣肖家川小學,距縣城50來公里,現有學生23人,三個年級。校長李老師是一名50來歲的中年男人,領著兩個女教師,一個是剛結婚不出十天的大齡青年丁老師,一個是剛工作不滿一年的單身少女王老師。每天放學後,李老師和丁老師都回附近的家了,只有小王老師無法回家去,處在半山坡上的學校,院落空曠,周邊也沒有人家,她晚上一個人都不敢住,就隨做營養早餐的阿姨住她家。西峰後官寨青年金霞就沒有小王幸運了,她是2017年8月才招考到正寧縣五頃塬鄉孟河村小學的特崗教師,學校只有兩個教師,校長吳先有晚上也不在學校住,金老師只好找兩個七八歲的小姑娘陪她住校,也不知道是誰給誰做伴。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所以,村學這樣特殊的環境,讓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堅守,是不人道的,應該組成4-6人的有活力的團隊去堅守: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組建青年學生志願者團隊——主要力量;

組建退休人員志願者團隊——補充力量;

組建社會人員志願者團隊——補充力量。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而且應出臺鄉村教師支教制度,和服兵役一樣的制度,給所有青年人一種生活磨鍊。大家都認為改革開放的中國富起來了,那麼誰是改革開放的中堅力量?——"老三屆"!"老三屆"是中國歷史是最傑出的知識精英群體,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這個群體整體經過了上山下鄉式的鄉村生活鍛鍊。讓誰來接老三屆的班,計劃生育造就的獨生子女恐怕不行。鄉村這樣的環境可能才是培養我們事業接班人的最佳環境。不僅能培養幼小的學生,也能鍛造執教的老師。城市的繁花積累著豐厚的物質基礎,鄉村的平淡沉澱著高潔的價值信念——而我們所缺乏的正是這一方面。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特殊的教育方式——複式教學

慶陽市2017年20人以下小學及教學點基本情況分析表(市教育局提供)

表2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教師少、班次多、課頭雜,就決定了村學必須進行復式教學。即便是實施了班級授課制,但由於學生少,無法形成集體授課的氛圍,教學活動量還是少,教學過程還是以學生自學為主的複式模式。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這種方式的缺點是:同大額班級相比,效率低,亦不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但它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精神,是一種真正的內省學習的過程。它的效率低,但它的功效未必差。"老三屆"不是被耽誤了十年嗎?但他們依然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從目前來看,我們高效培養出來的多為有高學歷的"知道分子",而非有創造精神的"知識分子"。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其次,由於學生少,教學更可能靈活多樣,更可能因材施教。同鄉鎮中心小學相比,它是一種不規範的教學方式——不具備規範班級授課制的基本條件。它承擔著兩個極端任務,一個是為國家鍛造精英棟樑,一個是完成底線教育任務。這是由村學這種特殊的教育方式決定的。

特殊的素養要求——一專多能

鄉村教師要一專多能。慶陽市撤消了慶陽師範這所"慶陽教育師資'搖籃'"是個很大的失誤。現在沒有了專門培養小學教師的學校。通過"特崗教師"招考渠道進入鄉村教師隊伍的還有許多非師範類專業,離小學教育更遠。以慶陽市學前教育為例,全市幼兒專業教師缺口約達2000多人,鄉村幼兒教師缺口更大,現在崗的從事鄉村學前教育的多為小學教師轉崗。村學師資是個大問題。(參見表2)

解決師資問題的前提是:改變我們的教育觀念。啟蒙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最終幫助人形成一種高尚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品格。小學課程畢竟難度不高,凡是經過中專、大專教育的人,即使沒有經過專業師範教育,但只要自身肯努力,都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解決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所以對鄉村教師來說,崇高的師德就顯得更為重要一些,他的學養更應該廣博一些。從村學承擔鄉村文化重建的角度看,他的道德修養、人格魅力、文化素養、知識視野,比一般教師的要求更高一些。

村學之殤——悽悲的"留守"

村學現象基本三元素: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老師。這三者同命相惜,艱難度日。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從教育完整性上看,村學教育最缺乏的是家庭教育。留守老人是無能力完成家庭教育的。缺乏家庭教育不只是村學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均缺乏。即使是對教育高度重視的工薪人員,和學校同步的作息時間也不能保證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家庭教育。從城市中大量託管班興盛看,現在的家長都無耐心教育孩子,即便有耐心,也是一種監管的方式,總是圍繞著課本知識和特長才藝打轉,不過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所以,基礎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結束,這種嚴重缺乏家庭教育和社會鍛鍊的教育學習過程造就出來的人才,多為"知道分子",而非健全的知識分子。缺乏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存在的共性問題。家庭教育的特點是言傳身教,家長言語上的正面說教和行為上的反面示範導致兒童無所適從,最終導致雙重人格,價值混亂,這是一種可怕的教育後果。鄉村中的留守兒童,長年見不著父母,就連反面的示範也沒有,完全靠自己摸索人生之路,那危險性就更大。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尚玉蓮,環縣肖家川小學教師,1985年從教,33年教齡,身份是代課教師。她的先進事蹟被慶陽電視臺、《隴東報》分別報道,曾被推薦全國最美鄉村教師,2017年8月份退休,退休前工資是2000多元,退休後工資是700多元。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我們調研組是2017年9月21日在環縣調研時,在肖家川小學見到的尚老師。因為學校的丁老師請婚假,校長沒有辦法,臨時請她回來代十來天課。我們到肖家川小學時已是下午五點多,在和李校長交談的過程中瞭解到肖老師的事蹟,覺得很有必要和她親自談一談。等到五點四十放學後,我們一行十多個人,就在空曠的校院裡和她交流一些情況。結婚前她在環縣虎洞鄉任教,婚後又來到了肖家川任教。肖家川小學原本是準備逐步撤併的對象,可是在她來之後,學生又逐步從個位數增加到兩位數,現有學生23個,三個年級。她說她愛這份職業,習慣了這裡艱苦的環境,學生也習慣了她,把她當媽媽看。從學校畢業出去到遠處上學的學生,每到週五下午回家,都要跑到學校來,專門看她一眼然後才回家。當學生知道她退休再不來上課後,都圍住她哭著問:老師,你啥時候回來看我們呀!說到動情處,她再也忍不住失聲哭了,在場的十多個大男人,眼圈都紅了,沒有一個不是滿含淚滴。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我們決不懷疑她說得話:我愛山村教育這份事業;我們也決不懷疑她和學生這份情同母子的感情。打動我們的是她身上這種崇高的奉獻精神。但真正觸動她淚點的,是社會對待他們這種身份人的寒心結局。如果她是一個公辦老師,她在崗位上的工資應在5500元以上,退休後的工資也在4500元以上。而她在崗不過是2000多元,退休後更微薄,僅700多元。之前,她可能沒有細想過這種結果,現在退休了,當她真切地把700元攥在手中後,她一定很震驚——自己一生默默的付出,最終僅僅值700元。在這特定的時刻,她的淚水滿含的更多地是無法言說的悲悽。

2017年慶陽市代課教師情況(市教育局提供)

表3

中國鄉村老師有過很多的標籤:村請教師,社請教師,民辦教師,代課教師等等。他們中有一部分人最後被幸運地納入了體制內,但有一部分一直被擋在體制外。村學教師始終沒有被人道地(一個人長年堅守一處)、公正地對待,這也許是村學同其他學校相比,多年來,一直搖曳不定的主要原因。

具體建議:

中心小學以下的村學(特別是學生30名下以的學校)應該和村部、村醫療所、村文化站等統一規劃,集中籌建,和美麗鄉村建設、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長遠規劃,統籌推進。精準扶貧應著力於智力扶貧,智力扶貧的重要把手應該是以村學建設為平臺,讓農民精神脫貧,不能停留在物質脫貧上。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鄉村教師實行崗位薪資制,不受職稱影響。目前實行的鄉村教師補貼項目對穩定鄉鎮大學校有作用,但對村學教師意義不大。村學教師薪酬要高到讓人動心的地步,吸引各屆有識之士投入到鄉村教育。各地村學的硬件建設問題都不是很大,只要有了教師,村學就一定能煥發出活力來。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村學無論規模大小,不能按師生比配備教師,應按班師比配備教師,每校至少不能少於4人。實施村學教師特殊崗位招募聘任制度,不受學歷限制,不受職稱限制,不受年齡限制。終止目前有名無實的支教行動,節約資金,鼓勵以團隊形式應聘,特別是要出臺青年志願團服務山區教育制度(類似兵役制),和高校教育實習,社會服務活動有機結合,使村學師資有持續有序的保障。

邢小林:村學!村學!搖曵不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