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丨寒潮來勢洶洶!降溫防應激,你的池塘做好準備了嗎?

騰氏水產商務網報道: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充滿活力的季節。這個季節的天氣也是如此多變好動,歷年來3-5月,南方大多數核心養殖區域都是陰晴交錯、陰雨連綿,雨水多、溫差大,導致養殖水環境頻繁波動,魚蝦蟹貝應激發病、食慾不佳,這都讓我們廣大養戶朋友防不勝防、苦不堪言。因此,分析異常天氣情況下池塘環境可能發生的變化,提前進行風險防範就至關重要了!


推廣丨寒潮來勢洶洶!降溫防應激,你的池塘做好準備了嗎?


一、水生動物應激反應


應激是魚蝦蟹貝等受到環境環境刺激(如溶氧不足、PH過高過低、水溫頻繁波動、硫化氫超標)後產生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應激的生理學表現的主要指標是:體內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大量產生或長期處於較高水平,使其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升高,抑制正常的生產繁殖。水生動物產生應激反應會降低其免疫功能,經常處於應激狀態的魚蝦蟹貝生理功能紊亂,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導致生長受阻、疾病爆發。


二、異常天氣對養殖環境的影響


天氣突變通過引起水溫、光照的變化從而引發溶氧、藻相、有機懸浮物等一系列水質變化,進而造成魚類應激,體質下降;水體對流、反底為病原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環境,病原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使養殖魚類致病。


1、水溫波動


魚類是變溫動物,體溫隨周圍環境變化而變化,溫度變化直接影響魚類的生理活動。水溫可通過直接影響魚類的新陳代謝來影響魚類的攝食和生長,天氣突變容易引起魚類發生應激反應,影響攝食生長,降低免疫力導致發病死亡。同時水體中浮游生物如藻類也會由於水溫、光照的變化影響光合作用效率,導致水體藻像不佳;藻相不穩,水體保溫能力差,在天氣異常水溫突變易導致上下水層對流,從而引起泛底、倒藻等現象。


2、水質渾濁


雨水沖刷導致較多泥沙顆粒徑流進入養殖池塘,引發養殖水質的渾濁;同時急劇降溫導致的池塘水體對流會發生泛底現象,導致池塘底部大量廢棄物上浮分別在中上層水體引起渾濁。渾濁水池塘藻類光合作用受限,破壞池塘生態系統平衡,物質循環尤其是氮循環受阻,從而對水生動物的生長造成影響。


3、溶氧不足


養殖水體的溶氧70%以上是來自藻類的光合作用,陰雨天時期的光照不足、水溫下降會影響藻類光合作用效率,導致水體溶氧下降;泛底導致的底部殘餌糞便廢棄物上浮形成有機懸浮物、藻類死亡等都會大量耗氧加劇水體溶氧下降,可能引起浮頭、泛塘現象。


4、毒素釋放


溶氧不足、氮循環受阻,溶易導致氨氮、亞硝酸鹽超標;對流、泛底會導致池塘底泥中硫化氫、甲烷等有害氣體釋放,倒藻時會產生大量藻毒素,這些有害物質在水體釋放積累容易導致魚類應激或中毒。


三、異常天氣來臨的養殖池塘預防措施


1、平時注意關注天氣預報信息,加強巡塘,結合可能發生的天氣變化適時進行池塘生產操作;


2、在天氣可能發生異常變化時,應抓緊天氣晴好的機會,做好池塘水質、底質管理。


建議方案:

肥水操作:每10畝使用 1包生物培養劑I型+1桶複合營養液 ;

穩水操作:每10畝使用1包博田I型+1包磷多多

底質改良:每10畝使用1包益水元 底淨


通過養水改底管理促使菌藻平衡,有效降解水體及池底殘餌糞便,避免水體氨氮、亞鹽、硫化氫等超標,保障溶氧充足、水質穩定,使養殖動物減少寄生蟲和有害菌感染,預防各種病害發生;同時通過肥水可以在早春低溫時期適當提升水體溫度,促進養殖動物恢復正常新陳代謝節奏,促進攝食魚類提早開口攝食,快速恢復體質。同時在氣溫波動、晝夜溫差大時肥好水保溫可以一定程度減少養殖動物應激反應,避免體質減弱的現象發生;


3、天氣異常情況時期,除了加強池塘的水質管理保持水質環境穩定,還需加強投餵管理為養殖對象補充營養、提升免疫力。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酵母細胞壁多糖類物質,可以很好的提升魚類免疫力,保障養殖對象在異常時期的正常生長;


4、合理配置增氧設備,預備增氧劑、抗應激解毒物品以備緊急情況下使用;


5、天氣變化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池塘修復管理,暴雨沖刷過後水質渾濁懸浮物過多的水體應首先淨水沉降,並適時進行消毒殺菌處理,然後再選擇晴朗天氣逐漸肥水調水改善水質環境。


四、酵母發酵碳源對水產養殖的優勢作用


1、經常施用可顯著降低水體氨態氮,氨氮去除率可達60%以上,避免氨氮積累對水產動物造成危害;

2、對水體可培養有益細菌的促進效果與葡萄糖一致,生產上可完全取代葡萄糖充當“有機碳源”為養殖水體“補充碳元素”,達到“補碳培菌”的效果;

3、顯著增加浮游動植物的種類和多樣性,維持水生態平衡,為苗期及濾食性水產動物提供天然生物餌料;

4、可顯著降低水體“土腥味”物質,如微囊藻毒素、2-甲基異莰醇、土臭味素、ß-檸檬醛等,經常施用的養殖水體,微囊藻毒素含量接近於0mg/L。因此,此舉可提升水產品的口感和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