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人物——文臣夏侯玄之死

夏侯玄,是曹魏宗親,是正始年間的大名士,同時又與司馬氏有婚親關係,可這樣一位大名士卻不善終,緣何被司馬氏所殺呢?

三國之人物——文臣夏侯玄之死

夏侯玄,字太初,他是徵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子、大將軍曹爽的表弟。夏侯玄少時有名望,儀表出眾,時人論之以為“朗朗如日月之入懷”。魏文帝時世襲其父爵位,魏明帝時,夏侯玄曾任散騎黃門侍郎、羽林監。少帝曹芳繼位後,因與輔政的大將軍曹爽的親戚關係,夏侯玄官至散騎常侍、中護軍。後外放任徵西將軍。夏侯玄一度主持正始改革,開創魏晉玄學,但與曹爽策劃駱谷之役,大失人心。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誅殺曹爽之後,夏侯玄則被剝奪兵權,入朝任大鴻臚、太常等職,被監視在司馬氏的眼皮底下。

三國之人物——文臣夏侯玄之死

李豐

而夏侯玄的死還應該從一個叫李豐的人說起。 李豐年少的時候就因為品性純潔,善於品評人物而聲名鵲起。正始年間,李豐被選為為侍中尚書僕射,而兒子李韜還取了公主為妻子,這使李豐一下成為了曹魏姻親,這使他骨子自然是忠於曹魏的。

正始年間,正是曹爽與司馬懿明爭暗鬥的時候,李豐則在曹爽與司馬懿之間兩面討巧,不明確表態。也正是如此,高平陵之變之後,司馬懿並沒有清算李豐,李豐也是躲過一劫。

後來,司馬師掌權後,因為中書令一職空缺,就徵詢朝臣意見,有人推薦李豐。那李豐雖然知道這個職務不是特別顯要,但想到自己與魏帝曹芳聯姻,想要依附曹芳,就接受了沒有推辭,於是司馬師奏明曹芳任用了他。

李豐雖然被司馬師任命為中書令,但他對司馬氏卻沒有迎合,而與當時名士夏侯玄,皇后的父親張緝交好。當時,太常夏侯玄在天下極有威望,但因為與曹爽是親戚,不能擔任有權勢的職位,被晾到了一邊,平時常常怏怏不樂,李豐私下裡十分偏向夏侯玄。而張緝也因為是皇后之父被司馬師而免去郡守閒居在家,他也很不得意。於是,李豐結交張緝,打算推翻司馬師,改以夏侯玄為大將軍,消除司馬氏的權勢。

三國之人物——文臣夏侯玄之死

而張緝也因為自己在朝中不得意,而那李豐掌握權力,彼此亦是同鄉,他的兒子李韜又娶了齊長公主,所以張緝聽信他,準備聯合一起推翻司馬氏。於是,李豐開始謀劃誅殺司馬師的事情。他先暗地命令他的弟弟、兗州刺史李翼請求入朝,想使他率兵進來,合力起事。等李翼請求朝見,卻沒被朝廷批准之後,李豐等人又打算借冊封貴人,曹芳御駕親臨、各門有衛兵之機,誅殺大將司馬師,以夏侯玄代替他,以張緝為驃騎將軍。為了達到目的,他聯繫了內廷的宦官。他秘密地告訴黃門監蘇鑠、永寧署令樂敦、冗從僕射劉賢等說:“你們幾個人在內廷,不法的事很多,大將軍司馬師這人嚴厲剛毅,反覆強調,張當的下場可以作為鑑誡。”蘇鑠等人十分害怕,就聽從了李豐的命令。而且,李豐擔任中書令的時候,小皇帝曹芳經常單獨召見李豐談話,但歷史記載“不知所說”。顯然他們的談話是秘密的,但推測肯定是曹芳向李豐發洩不滿,他當然不想當一個傀儡皇帝。李豐也是經常鼓動曹芳要想法剷除司馬氏,只不過懦弱的曹芳沒有表態而已。

但朝廷早已有司馬師的眼線了,李豐與皇帝單獨談話,還與張緝等人來往過密,自然都被司馬師有所察覺,聽到了風聲。司馬師請李豐來相見,向他詢問。但李豐卻不以實言相告。司馬師自然不能放過李豐,開始責問,那李豐知道事情敗露,於是馬上正色說:“你們父子心懷奸邪,將要傾覆社稷,可惜我力不能及,不能將你擒殺誅滅!”當時司馬師是勃然大怒,他自然不能放過李豐,就用刀把上的鐵環捶死了李豐,把屍體送交廷尉。接著又差人逮捕了李韜和夏侯玄、張緝等人,都送交廷尉收監。最後司馬師下令將張緝被賜死獄中,處斬李韜、夏侯玄、蘇鑠、樂敦、李賢等人,並誅滅三族,其餘的親屬遷到樂浪郡,一場針對司馬氏的謀殺,還沒發起就是被鎮壓了。

三國之人物——文臣夏侯玄之死

當然,這裡要說一下就是夏侯玄之死。按理說夏侯玄並沒有參與李豐等人的謀殺活動,本不應被牽連。但是考慮到夏侯玄原是曹爽一黨,本身就是大名士,與曹魏宗室關係密切,這樣人留著就是司馬氏的構成威脅。所以,司馬師不顧與夏侯玄原來的婚親關係,藉機除掉了夏侯玄。當時夏侯玄被逮捕到廷尉,但他不肯寫罪辭。鍾毓親自審理此事。夏侯玄嚴肅的責被鍾毓道:“我有何罪?你要作為公府的令史來詰問我嗎?那供辭就請你代我做吧!”鍾毓因為他是名士,名節高而不可屈服,而在當夜就寫出了罪辭,裝作流淚交給夏侯玄看。夏侯玄看完後,只是點頭而已。之後,廷尉鍾毓上奏說:“李豐等人陰謀脅迫君主,誅殺宰輔,大逆不道,請依法論處。”曹芳於是會集公卿百官廷尉來合議,眾人都同意鍾毓所判處的結果。三月,夏侯玄在東市被處斬,臨斬時,仍然神色不變,舉動自若,從容受刑,時年四十六歲。

李豐、夏侯玄等死後,皇帝曹芳對司馬師殺害,十分不滿,但他無能為力。當時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奉命出擊姜維,到達京師,曹芳在平樂觀觀兵。中領軍許允與左右親信謀劃,乘司馬昭請辭的時候將其殺死,率領這支部隊討伐司馬師。詔書已經寫好了,可這時候曹芳因為內心恐懼最終沒有批准施行。

聽聞曹芳有謀廢自己的舉動,司馬師顯然意識到皇帝曹芳如果再在帝位上,肯定對自己不利,加上曹芳已經長大,肯定不會事事對自己言聽計從,於是開始有了廢帝的想法。

三國之人物——文臣夏侯玄之死

曹芳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九月,司馬師利用司馬昭領兵進城的機會,聯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言及曹芳年長不親政、沉迷女色、廢棄講學、棄辱儒士、與優人、保林等淫亂作樂並彈打進諫的清商令令狐景、清商丞龐熙乃至用燒鐵重傷令狐景身體、太后喪母時不盡禮等罪,請依霍光故事廢曹芳的帝位。顯然這是都是強加個曹芳的罪名,為了廢除曹芳,鞏固自己的權勢,司馬師只能從道德層面狠批這個小皇帝。

最終,當司馬師入後宮,脅迫郭太后下詔廢除曹芳。當時曹芳就在郭太后旁邊,聽聞自己將被廢黜,他自知無能為力只能轉身離去。接受了司馬師冊封自己齊王印綬,與郭太后垂涕而別,乘上自己的王車,離開的皇宮,開始了屬於掌自己被廢黜的歲月了。

夏侯玄,表面上看被捲入一場未遂的政變,其實他是曹馬之爭的犧牲品。早已無有實權的夏侯玄,最終還是沒有躲過司馬氏的屠殺。而隨著夏侯玄死後,曹魏的力量進一步遭受打擊,無力與司馬師抗衡了,司馬氏則進一步為魏晉嬗變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