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寧陵,又是梨花開放時(散文)

□硃紅彥、賈 劍

一年一度的梨花節到了,受朋友之邀去河南省寧陵縣萬畝梨園觀賞梨花。相傳,這百年老梨園栽植於清道光年間,咸豐七年(1857年)其中有一棵百年老梨樹,枝繁葉茂,蒼勁有力,詮釋了歷史的滄桑。這棵樹高4.2米,胸圍2.2米,樹冠覆蓋周長20米,年可以結果350公斤。1958年,就是這棵老梨樹上的果實被敬獻給了偉大領袖,得到了國家許多領導人的好評。當時,中共中央辦公廳以主席的口氣回覆了一封信,稱讚寧陵金頂謝花酥梨品質上乘,酥脆可口。遊人們瞭望萬畝梨園美景,在這株百年梨樹下合影、留念,以求幸福安康。

三月寧陵,又是梨花開放時(散文)

雖然寧陵縣在人們的感知中並沒有什麼特殊,但在廣播電視臺的廣告詞“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讓張弓酒走進千家萬戶,使張弓美酒香飄全國各地。據史料記載,劉秀當年流落至河南商丘地區寧陵縣境內(今張弓鎮),品嚐到了一種民間佳釀,難以忘懷,離開此地的時候依依難捨,頻頻回望,並賦詩紀念這種酒和這段避難時光。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漢朝為新朝,並欲滅絕漢室。高祖七世孫劉秀被其追殺,逃至張弓鎮,於張弓鎮北“二柏擔一孔”橋下藏身避險。脫險後,沽張弓酒慶幸抒懷,飲酒賦詩曰:“香遠兮隨風,酒仙兮中;佳釀兮解憂,壯志兮填胸”。酒後策馬東行三十里至落虎橋,酒力泛胸,餘香盈口,不禁勒馬回望張弓鎮,連贊好酒,乘興吟詩曰:“勒馬回頭望張弓,喜謝酒仙餞吾行,如夢翔雲三十里,濃香酒味陣陣衝 ”。劉秀稱帝后,封張弓酒為宮廷御酒,其藏身脫險的小橋賜名為“臥龍橋”,其勒馬回頭處建起了“勒馬鎮”。張弓酒自此名聲更盛,流傳至今。

三月寧陵,又是梨花開放時(散文)

當我們乘車來到久負盛名的寧陵縣萬畝梨園時,正是梨花盛開的季節。我們漫步於一望無際的梨園,彷彿置身於花的海洋,盡情地在這春風盪漾海洋中暢遊,品聞著梨花的芳香,觀嘗著潔白如玉的朵朵梨花,享愛著大自然給人類的饋贈。站在高處觀景臺上,眺望遠方,那無邊無際的梨園連著乳白色的天空,與雪白的梨花融為一體,整個世界彷彿籠罩在鮮花簇擁的花海之中,它覆蓋人世間一切醜惡和災難。啊!大地母親,這無垠的梨園,是你給人類這美好的饋贈,我們置身在這裡,彷彿把我們帶進世外桃源的仙境,此時此刻我才懂得生命的珍貴。

我們身處塵世、功利、得失、孩子、房子、工資,始終盤旋在腦海之中,僅僅為此每日疲於奔命,忙於應付。偶爾在生猛海鮮、聲光色味享受之後,偶然發現,我們喪失了生命中太多的樂趣。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奔波勞碌之餘,主動為自己尋找樂趣,去靜靜地享受生命和生活。如果能夠為自己生命在這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瞬間而陶醉,為自己的選擇而自豪,並能收穫那沉甸甸的感受,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埋怨生命的無聊和清淡呢?清貧、平淡並不拒絕樂趣,生活中真正的樂趣在於對生命的理解和創造。

三月寧陵,又是梨花開放時(散文)

我們乘坐的汽車行駛在花的世界之中,我打開車窗,靜靜地望著車窗外疾逝的梨園發呆,細細在觀賞著無數個生靈。同行的人告訴我,“這梨花只開放幾天就凋謝了”我為梨花如此命短而婉惜。這時我才真正懂得“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涵意。

生命是短暫的,我們不能讓憂愁和煩悶佔去太多的時間,疲乏了走出去,讓大自然的美景平抑你內心的躁動,消融你胸中的不快,填補你大腦記憶中的空白。

面對空曠的田野,面對這潔白的世界,我們要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榮辱和成敗。你處在紅塵滾滾的人世間,你艱難地跋涉在生命漫長的旅程中,你應該心胸豁達些,要記住一切不過是過眼煙雲,真正能永恆的是人的尊嚴和精神,是人的品質和情操。面對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面對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的多彩生活,你該有一個心態的平衡,去笑看雲捲雲舒,靜觀花開花落、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一切順其自然、一切在不在意中出現和消失,那麼滿意的樂趣和幸福將伴隨你走過生命的每一刻鐘。

三月寧陵,又是梨花開放時(散文)

我望著潔白如玉的朵朵梨花,想起了在一線用青春和生命與疫情作鬥爭,全力搶救患者生命的白衣天使們,他們的付出感天動地、彷彿這些花在為他們開放、也許這些白花在為這次疫情中失去生命的人們,對他們的生命突然消失而惋惜和深深的悼念。信仰是一盞燈,照亮前行的方向;善良是一束光,能穿透靈魂抵達生命。有一種品質是人生的閃光點;有一種信仰是聖潔的雪蓮。人,不必有傾國傾城之貌;也不必有腰纏萬貫之財;甚至不必有博大精深的學問,只需用一生去堅守的原則和底線。生命固然可貴,而比生命更可貴的是品格。那就是善良、博愛、忠誠、責任、正義、擔當。

汽車載著我們駛出了梨園,駛出了寧陵境界,我們在內心深處一遍遍地高呼,再見了,勤勞智慧的寧陵梨農,是你們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了這萬頃梨園,是梨園把我們帶進春潮湧動,春意融融的春天裡,帶進了一個讓人賞心悅目的美麗世界。

柘城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硃紅彥、賈 劍

三月寧陵,又是梨花開放時(散文)

作者簡介:硃紅彥,河南柘城人,全國公安文化藝術聯合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商丘市影視家協會理事、曾任《商丘日報》法制版編輯、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