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百官议举新太子,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康熙火线调兵,狼覃进驻八大山庄,预示着一场“假”危机的落幕。

但此时的康熙帝,不会去想“凌普兵变”到底是真是假,即便是假他也要当真。因为这种突发的危机,有着许多的矛盾点,而他的当务之急是稳住众皇子。当时的夺嫡进展如火如荼,伪造太子手谕一事,更是触动了康熙帝的逆鳞,他远没有料到“某些人”会做出如此胆大妄为的丑事。

雍正王朝:百官议举新太子,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究竟是谁伪造了太子手谕,其中又有什么隐情,这些是关键问题。康熙帝知道,如此胆大妄为之人,如若不敲打,那便是巨大的隐患。所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敲山震虎,得先看看谁最有可能是“夺嫡狂徒”,老十三是侠王,老四实心用事断不会如此,老三是个读书人,而老八和老十四最有可能。但究竟是老八还是老十四,康熙帝摸不准,毕竟八爷党的形式也是“晦暗不明”。

所以,废太子之后不久,百官议举新太子的闹剧悄然上映。铁腕康熙的帝王心术炉火纯青,议举新太子,其实就是铁腕康熙编导的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而且是全剧最大的骗局。

骗局前戏第一计:釜底抽薪

伪造太子手谕,其目的无外乎搬到太子,取而代之,这一点康熙帝自然清楚。

雍正王朝:百官议举新太子,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如若没有七八成的胜算,无论哪个皇子都不敢如此行事。逆向推理,出现了这种诬陷太子的丑事,说明此人有了七八成胜算,夺嫡的胜算无外乎太子位空置、朝内外官员推崇、外加朝廷中枢的力挺。朝廷中枢即上书房,而上书房大臣即宰相,影响力巨大。所以没有上书房大臣的支持,没有朝内外官员的推崇,自然没有胜算,也就不敢贸然行事。

更进一步,朝廷中枢有三大臣,张廷玉追随康熙宛如贴身秘书,他也不会参与进夺嫡之争。只有老谋深算的佟国维、凡事装糊涂的马齐,才能是“幕后黑手”的朝中势力。马齐好说话,关键就是佟国维,而佟国维的目的无外乎保佟氏一门长盛不衰。所以康熙帝需要先把佟国维拿下,进而好收拾“幕后黑手”。于是,最后的晚餐上映在皇宫内院,皇帝与佟国维达成协议:

帝:凡事不能不操心,也不能太操心。有些事可以让小辈们去干,前人田地后人收。

佟:隆科多坚刃敏达,才堪重用。

帝:让他出任步军统领衙门都统。


雍正王朝:百官议举新太子,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佟国维一个“重”字,给隆科多要来了九门提督一职,也保住了佟氏一门的荣华富贵。而康熙帝通过这一场协议,顺利完成釜底抽薪,把那“幕后黑手”的中枢势力给掘了根,剩下的就是康熙与佟国维唱双簧,好顺利进行下一步,引蛇出洞。

骗局进行时:引蛇出洞

废除胤礽的太子名位,自然是“幕后黑手”所期望的,那么下诏推举新太子,势必能够引蛇出洞。于是,百官推举新太子一事,在康熙帝诏令的诱惑下,顺利展开,注意康熙帝的旨意:

朕一唯公意是从,绝无偏私。


雍正王朝:百官议举新太子,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这句话的分量之重,不言而喻,对于嫡位已然饥渴难耐的“幕后黑手”来说,必然是最大的诱惑。什么是公意?当然是百官的意思,当然是上书房的意思。他还以为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是自己人,他知道文武百官都是他的党羽,所以“幕后黑手”最不缺的就是公意。可悲的是,康熙帝也知道这个“公意”的含义与作用。

推举新太子,佟国维一如既往的用着手中的权力,授意底下官员联名上折子。然后又以上书房的名义上“代表上书房”的公折,即便是张廷玉没有签字,他仍然上折不误,立即将八爷架在火上烤。似乎那个幕后黑手已经出来了,就是被百官共同推举的,马齐大写的那个“八”。

雍正王朝:百官议举新太子,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如果按照康熙帝之前的意思,那就是“一唯公意是从”,那么八阿哥胤禩自然就是新太子,无可厚非。但如果就这样立他为太子,那康熙的骗局就失效了。康熙的目的,就是通过推举新太子,引出幕后黑手,现在目的已经达成,如果再由着“百官公意”,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康熙帝必须亲自上阵,把这场风波压下来。

从这些荐章的情形来看,新太子的人选似乎已经出来了,可这些又能说明什么呢?

康熙一句话,立马把所有的推举工作,都给否了,皇帝又一票否决权,如果说有谁能够据理力争驳皇帝,此时只有佟国维了。康熙帝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中折子把那个大写的“八”字给压下去了,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看出来了。

雍正王朝:百官议举新太子,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此时的胤禩,只有把宝压在佟国维身上,让他给自己说话,但他不知道的是康熙提前就以一招“釜底抽薪”把佟国维给拿下了。

紧接着,佟国维一反常态,一句“张廷玉是奸臣”全然没有了以往老谋深算的作风,而康熙帝一句“什么是无耻小人”,又一次刷新了众皇子的认知,胤禩也感到了绝望。紧接着,康熙用隆科多拿下佟国维,而隆科多出步军统领衙门,当上了九门提督。

意外无处不在

从这场闹剧来看,似乎当时伪造太手谕、调兵遣将的“幕后黑手”就是胤禩,但康熙没有进一步处罚,而是以佟国维的落幕,直接告诉胤禩他夺嫡无望。显然,康熙对那封伪造的手谕来源的调查,还是很慎重,至到此时有没有下定论。

雍正王朝:百官议举新太子,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但他的这出骗局,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从他一进门就否决推举新太子不算数开始,真正伪造手谕的胤禵就察觉到了不对。要知道,当时胤禵拿着手谕找胤禩,目的就是让他去背锅。也就是说,他在手谕中留下了不小的瑕疵,所以张廷玉一眼就看出了不对。那么对与推举新太子,深藏不露的他肯定有察觉。而皇帝否决百官,没有处决胤禩,准备复立胤礽,对胤禵来说很不利,而皇帝关押了胤禩,深藏不露的胤禵自是无法与胤禛抗衡。所以,他开始与老十三对打,名为替八哥出气,实则有自己的考量。

他这样一闹,等于告诉所有人,他就是个追随八哥的“傻白甜”,这种自我塑形下即便是皇帝查到是他伪造的太子手谕,也可以推到胤禩身上。

雍正王朝:百官议举新太子,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骂太子,装作心疼八哥,逼着皇帝放过胤禩,这样一来八爷党就不会倒。而胤禩结果此事没了夺嫡的希望,他自然是八爷党内的最佳人选,整个八爷党都是他的靠山。

最终,康熙无奈知道气晕过去,胤礽仍然是太子,推举新太子一事也随着佟国维乌纱帽分落地而告终。至于伪造太子手谕一事,此时的康熙也无心追查。毕竟,下一任皇帝是谁他已经心里有数了,而调教下下任皇帝,才是年迈的康熙最想做的事。

雍正王朝:百官议举新太子,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