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援鄂抗疫记:医护人员日记选(十九)《我心存谢念》

印象贵州网讯 人物档案:隋颖,贵航三OO医院援鄂医疗小组第1批成员,护士长,一线护理工作经历15年。

来鄂州的第53天是春分,3月20日,我代表贵航三OO医院援鄂医疗小组送本院6名队员返程后,与小组长钟俊继续在鄂州中心医院的工作。下午,接到他们平安抵达贵阳隔离点的消息,高兴;傍晚,一个坏消息传来:我的丈夫李彤在贵阳被车撞了,正在贵航三OO医院抢救。那天晚上,我哭了,很久。

贵州援鄂抗疫记:医护人员日记选(十九)《我心存谢念》

第二天,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段话:经历了焦灼的24小时,让我不哭,我做不到,让我不担心,也不可能,这个情绪我必须要发泄出来,哭过,难受过,伤心过,调整好心情后还是要面对。事情出了,各级领导也都给予了关心,知道你没有生命大碍,我的心情也好了很多,既然是一定要选择辜负你了,就一定会对的起他人的关心和付出,我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做好防护,坚持到最后!欠你的,回来补……

贵州援鄂抗疫记:医护人员日记选(十九)《我心存谢念》

之后不久,贵航三OO医院的领导和同事打电话传来消息:李彤醒过来了,已做了会诊,伤情是左腿粉碎性骨折、头部脑震荡、面部挫伤,我们双方的工作单位商定,将请一名骨科专家来院为他手术。我在微信上留下几行字,铭记这个日子:守到现在,得知你无大碍,心情也稍稍平复一点。对不起了……

贵州援鄂抗疫记:医护人员日记选(十九)《我心存谢念》

李彤是贵阳铝镁设计院派驻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牛大场镇金坑村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金坑村整村脱贫后,他在村里抓防控疫情和产业推进。医院的领导和同事告诉我,醒来的李彤说,他放心不下此次回贵阳寻求贵阳铝镁院资金帮扶村里要开工的两条路,由谁替他去对接联系接下来的事情、完工。

贵州援鄂抗疫记:医护人员日记选(十九)《我心存谢念》

我来鄂州以前,在家里听他说起这两条路,一条是产业路,一条是国土整治的相关道路,县里的交通局、农业局都表态支持,原定春节后开工,他相信“娘家”铝镁院也会支持。

3月21日至25日,我在鄂州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病房继续上班。我们的4个病人,一名21日去世。北京北大国际医院的战友回撤,两名病人分流到我们病房。这5名病人,我值守了4个班次。25日,贵州援鄂医疗指挥部通知我们明日回撤,我们向鄂州中心医院医护人员交班、合影留念。

贵州援鄂抗疫记:医护人员日记选(十九)《我心存谢念》

回到驻地凤凰山庄酒店,晚餐后、开完会,李彤打来视频电话,告诉我他26日手术,叫我不必担心。制作好贵州援鄂医疗指挥部需要的几幅标语,我开始收拾房间,一直忙到挺晚。

26日清早,我把房间的床单、被套拆下,意思是最后一次为驻地工作人员分担一点工作。我把没用完的两套防护服、口罩、消毒用品堆码好,留在房间里,留给还需要它的鄂州;把夜里写好的给驻地全体工作人员的感谢信放在桌上,环视这住了近两月的房间,整理一下心情,离开。

酒店为我们的离去又一次提前在早上6点开早餐。餐后候车,酒店经理魏巍走过来,把驻地的一个纪念笔记本送给我,又送了一份个人礼物,是她亲手绣的一个薰衣草香包,祝我一路芬芳。接过香包,一股暖流涌上我心头。

贵州援鄂抗疫记:医护人员日记选(十九)《我心存谢念》

广场上,欢送我们的仪式,鄂州市政府在家的领导悉数出席,几番话语,让人动情动容。个人感觉是:鄂州,我们为你拼过命,今后亲近你,我会带上我的家人、亲朋、故旧,岁月作证。

出发了。“解封”的鄂州,道路两旁、一幅幅欢送我们的横幅标语后,老人、小孩、有泪不轻弹的汉子、热忱的大姐大嫂,向我们挥手、目送,人数难计。忽然,从我们乘坐的这辆车队尾车上看到,一队鄂州出租车尾随我们的车队,为我们送行。出租车队一路上多次整齐鸣笛致意,一直把我们送到去武汉的高速路口……想起我们贵州援鄂医疗队第一批队员在“封城”期间,几十次得到他们接送上下班,真想对他们亲口道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

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志愿者、机场工作人员夹道欢迎、欢送,我们答谢,互道珍重,谢谢他们为抗击疫情付出的辛苦、努力。登机后,我给李彤发去一条语音信息,告诉他我登机了。飞行途中,我开始回想这次来鄂州抗击疫情的60天。我觉得,我来鄂州,只是中国医护人员中有幸参与抗疫救治工作的一员,挑选、认可了我,是对我的信任。我和我们的战友得到的礼遇、荣誉,属于我们身后默默付出的亿万人民。我们身后这些人大多不在抗疫救治的最前线,但他们给我们营造了可靠、坚强、温馨的大后方,才给了我们“一去不回”也无悔的勇气。一想到他们,我心存感激。

例如,我感激的人里有领导。出发时,省委书记、省长告诉我们:贵州父老等你们平安凯旋,你们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大家长”送好男好女上前线,话不多。我们记住了,为誓言“若一去不回便不回”去拼。之后,领到贵州送往湖北到我手中的“温暖包”,打开翻捡出指甲刀、纸内裤、棉拖鞋、护理液、笔记本,……感觉是“老母亲”话不多,用包裹给在远方的孩子捎话,整理完,一件件用上,想哭。

例如,贵州援鄂医疗指挥部的领导,充分听取包括我们小组医护人员的意见,及时考察吸纳向党组织靠拢的援鄂医护先进青年“火线入党”;……例如,贵州的企业家得知我们医护人员的工作状况,及时发来一线急需物资,快速研发出负压救护车、护目镜防雾剂;……例如,我感激的“后方人”里,有贵阳市花溪区第四小学的郑晓燕老师,有我儿子所在班级“家委会”成员、吴浩杰同学的父母。郑晓燕老师得知李彤驻村、我在鄂州,在“网课”开始前,就和我商量,让我儿子每天去她家上课,由吴浩杰同学的父母接送。李彤遇车祸后,郑老师电话联系我说:隋颖,干脆你就让你儿子住我家吧。……

这些人里还有我的母亲、婆婆,她们年过七十,照顾孙子孙女,还不忘见缝插针做好家庭教育。母亲教育之下,我的女儿这一段去到哪都会主动要求戴口罩,也不跑出小区大院。……先回来的战友们说过,隔离点的酒店氛围很温馨。但我一进酒店房间还是被打动:房间里有水果;担心我们没有剪刀,两件瓶装水已剪开了包装外膜;床旗上布置了一个手工折叠的小“皮卡丘”,桌上的“暖心卡”上写满关心的话语;……

回来了,李彤手术时我在飞行过程中的忐忑心情,此时换成了对后方为一个回撤队员付出辛劳和关爱的人的感激。想起一位友人为我们出征写的《别湖北》:国有危难急整军,吾辈夜航江夏城。含悲大鹏逆风起,载我医护抗疫行。战魔哪敢稍松懈,泪汗交织日夜拼。攻坚终得全胜日,匆别江汉近黔灵。默诵毕,无泪,想告知:前方、大后方,感谢了!我们抗疫归来,一个都没少!

在房间中,接到我的领导、同事们及时告诉此时我最关心的信息:李彤手术很成功,复苏了,一会可以和你视频通话了。手机屏幕上,我看到李彤右眼的淤肿消褪;通话中,除了关心、鼓励,我还告诉他:我做癌症手术后的康复期他没能陪伴,他说了“对不起”,这次他遇车祸骨折我无法陪伴,我说了“对不起”,我们扯平了。李支书,你康复后,我和孩子陪你去金坑村,去看你心心念念的那两条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