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定要讀!用這10大方法教育孩子,輕鬆成功讀名校

為什麼我要先告訴大家“成功無捷徑”?

這個時代正在成指數型的發展和顛覆性的變革,大量的新生事物如雨後春筍般奔湧而來,並且一步步的蠶食著我們的傳統認知和觀念。

互聯網這場信息革命導致知識爆炸式增長,猶如暴風雨般襲來,它幾乎公平的放大了每一個人的能力,於是成功就變成了一件並不簡單的事情,然而遺憾的是,失敗卻更加容易!

據成功學創始人希爾估計:98%的人不滿意自己的現狀,但只有不到5%的人會確定目標改變自己;而其它的人只會在不滿意中徘徊,並依然沿用著慣性思維在按部就班,維持現狀所處的所謂“舒適區”。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而且甚至是,它真實的存在於學校裡的每個孩子身上。要改變現狀會很痛苦,但維持糟糕的現狀其實更痛苦,兩害之下取其輕,我們更應該走出並不舒適的“舒適區”,勇敢的制定下階段性目標,並付出行動。

為什麼我們要努力學習——成功的二八法則

國內優質的教育資源都是有限且高度集中的,每年全國高考學生近1000萬都在激烈的競爭著前5%的985和211的入學資格。升學名額既然要做到合理分配,考試就成為了所謂最公平的選拔手段。

家長一定要讀!用這10大方法教育孩子,輕鬆成功讀名校

圖1-全國高考每年參考人數

家長一定要讀!用這10大方法教育孩子,輕鬆成功讀名校

圖2-全國各省985大學錄取比例

我們會發現初高中的知識學習大多無用且高度抽象,那為什麼還要學習呢?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分層並選拔。我國的考試製度,比如中考和高考,都具有著強烈的分層和選拔功能,通過不斷的考試,將人進行精細化分層和分流。當考試不得不實現分層時,就一定會出現考試內容增多,考試難度加大,於是學習就一定不會變成一件簡單快樂的事情,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努力且煎熬的過程。

然而,機會和成功絕不是隨機事件,而是大量自我沉澱和堅持不懈努力的衍生物。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從大量的調查取樣中發現:社會上80%的財富都流向了少數的20%人手裡,因此二八定律也是這種不平等關係的簡稱。請記住,並不只有最後一口米飯才將人的口腹餵飽。能擠入20%成功陣營的人並不都是僅僅靠運氣,而是長年累月的深度耕耘,以及高度專注和努力堅持。將這個理念放在學習中,也是一樣。

家長一定要讀!用這10大方法教育孩子,輕鬆成功讀名校

圖3-二八法則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成績好,有的人卻成績差呢?

在學校,所有學生都擁有同樣長的學習時間,同樣多的學習資料,同樣好學習環境的情況下,為什麼成績卻會分出個三六九等呢?那就是成功人懂得熬,失敗人懂得逃。

在學校,我們發現很多成績非常出色的同學,一定是懂得在學習中,能坐在冷板凳上熬得住的人。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學校;不管是簡單且喜歡的學科,還是困難且不喜歡的學科,他們都能靜心專注的認真鑽研,於是在突然的某一天,他們便成為了眾人眼裡的學霸,受人崇拜仰慕。

然而,成績中等和後進的同學,他們往往只喜歡待在“舒適區”裡自我安全隔離,只努力於他們擅長或喜歡的科目,而在學習失敗且較難的科目,他們卻不斷選擇逃避,因為只有逃避才可以免受痛苦。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強烈的願望,想考到好成績,甚至為此感到深深的焦慮。但面對學習的枯燥和任務繁重時,他們卻一次次叫苦連天且疲於應付,並知難而退。

在《康熙王朝》裡,孝莊在康熙最艱難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刻骨銘心的話,她說:“孫兒,大清國最大的敵人不是外面的千軍萬馬,最大的敵人是在自己的內心是否足夠強大。”康熙正是因為直面內心的恐懼,不斷勵精圖治,才開創了一代大清盛世。

對於同學們來講,選擇性的忽視困難和弱勢學科,能讓我們短暫逃避痛苦,但長期下來,學習痛苦會更甚。因此在面對如此大的學習競爭壓力下,我們同學們需要有勇敢強大的內心,並永遠抱著“成功無捷徑”的信念,這會是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的強大精神支柱,能讓我們不畏挫折來直面所有困難。

為了孩子能培養持久的發展能力,父母能怎樣做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1. 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要改善提升。只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才能去解決問題。在互聯網信息革命促使社會翻天覆地改變的情況下,這對家庭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考驗,我們父母培養孩子不能再僅僅依靠單一量化的學業成績標準,如何培養孩子優秀持久的發展能力這才是所有父母應該應該思考的。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們都不能再以經驗主義為教條。在很多地方我都會強調,經驗主義的確暫時性能讓我們大腦懶惰且不假思索的處理一些事情,但經驗往往也在阻礙著我們進步,不能讓我們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很多父母的教育經驗是陳舊且不合時宜的,大多數來源於他們的父母在他們童年時的教育方式,這就是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面對自己的孩子,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因此當我們停止進步的時候,孩子的教育就會出現問題。我們要想將自己的孩子培養優秀,必須要大量的學習和實踐總結反思,從而改變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方式,這樣才是當一個成功好父母的前提。

2、營造“成功無捷徑”的家庭教育氛圍。只有強制孩子大量去注意到“成功無捷徑”的理念,此能讓孩子形成有效記憶,而記憶能影響孩子認知,認知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因此,我們家長們應該將“成功無捷徑”這句話用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展現在家裡的每個角落,形成一個強大的輿論氛圍,並刻在孩子的心靈深處。經常告訴孩子“成功無捷徑”,培養孩子吃苦的精神。俗話說,不吃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大付出,大回報,小付出,沒回報。只有做到吃苦耐勞,並長期的專注努力和堅守,才是成功的底層邏輯。當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才能堅持努力的去克服,而不是直接退縮和逃避。一個家庭的輿論氛圍會關係到孩子終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所以我們想要孩子能有吃苦耐勞的品性,就一定要先從家庭文化抓起。

我剛讀大學那年,在開學典禮上,院長李力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無捷徑可走,歡迎你們敢勇於來到外院吃苦。”李力教授也正是這句話的忠實踐行者,通過數十年的奮鬥,他最終成為了全國著名的教育專家。當時那句話深深的刻在了每個學生的心裡,並影響了我們去艱苦卓絕的努力學習英語和培養教學技能。四年後,我們中有很多同學都取得了非常優異的學業成績,並找到心儀的工作時,再回想起這句話,覺得感人至深,印象深刻。我們的孩子如果沒有進取心和學習動力,那麼終將在學業和其他方面上,終究一事無成。一旦放在社會上,如果有不良因素的侵染,後果堪憂。

3、協助孩子進行知識體系構建和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孩子的學習方式是存在很多問題的,而且總是處在“努力的假學習中”自我安慰,這就導致了很多孩子學習低效,甚至無效。當孩子面對要學習的科目眾多,且需記憶的知識數量龐大,學習是非常辛苦的。而很多父母遇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問題,都直接甩手給了老師來處理,其實這是對孩子很不負責任的。現在80後的家長們大多是高學歷和素質的,在有能力的基礎之上,更應該承擔起孩子學習問題解決的重要參與者。

父母也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母陪著孩子一起學習進步,才更能理解孩子學習的難處和辛苦,也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在學習能力達不到要求時,來協助和引導孩子掌握正確的方式去學習,而不是無腦式的堆砌學習時間。重要的學習方式包括:構建知識體系和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兩點是提高學業成績的底層邏輯。

首先,我們常見到的思維導圖學習法就是在構建知識體系,只有將所有的知識進行關聯和形成網狀結構,才能讓我們的知識記憶更全面和持久。考試是需要不斷從大腦中提取記憶信息,並將提取的信息進行重新組合的,只有將大量的知識進行體系構建,才能讓我們的記憶更長久,考試成績提高自然就會變得簡單。

其次,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差,是因為學習習慣糟糕導致的。比如說,書寫差,沒有筆記本和錯題本,試卷無整理等等,這些行為都會導致孩子無效甚至低效學習,家長有著更多的時間單獨跟孩子相處,因此更能有時間針對性的幫助孩子將學習習慣改善。

4、引導孩子重視學科均衡。

國內的中高考都是依照總成績進行分層選拔的,因此孩子只有保證所有學科均衡且優秀,才能考上好大學,並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然而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孩子都是“獨角獸”,單一科目非常出色,其他科目非常糟糕,這是孩子學習不成熟的體現。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任何一個科目的短板,都會拉低升學考試中總成績。我深刻的記得讀高三那一年,有一個同學是復讀生,理綜能考到270多分的高分,但是英語成績只能考到20多分,最後很遺憾只能走一個二本院校。短板科目的學習勢必是艱難且痛苦的,父母應該多尋求老師的幫助,並自主引導孩子重視起短板科目的學習,無論這個過程是多麼辛苦和艱難,都要協助孩子堅持努力去攻克,最終讓所有學科均衡優秀髮展起來。而不是任由孩子卯足勁只學習優勢學科,而放棄弱勢且不喜歡的科目。

5、幫助孩子樹立目標感。成功的人生就是一個在不斷搭建目標體系的過程。學習目標有階段性的短期目標,也有長期目標。目標能讓孩子產生積極進取的心態,幫助孩子分析學習的輕重緩急和把握重點,並將自己的努力過程進行量化分析。

但是大多數的孩子是沒有目標意識的,儘管老師在學校三令五申的苦口婆心,依然會有很多孩子不會去建立學習目標。建立學習目標,這是一個強針對性且高度個性化的過程,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參與到幫助孩子一起設定適當學習目標的過程中來,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而父母在引導孩子設定目標時,一定不能按照孩子自己最舒服的方式來定,或者超出孩子自身極限能力定高目標,而是既要立足於實際情況,也要稍微定的偏高一些。設定的目標具體包括:每日目標,每週目標,每月目標和學期目標。只有孩子設定了具體明確的目標,才能在大量的學習任務中,能按部就班的實施學習行為,並最終實現目標。

6、協助孩子滿滿的安排空餘時間。家長們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學習空餘時間不應該拿來揮霍無度和沉浸在虛擬世界裡,也更不是給孩子佈置更多的作業任務和上大量的輔導班。而是應該多做有意義的事情,對孩子終生成長有幫助的事情。

美國一位非常偉大的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寫過這樣一本書,叫《總統教子書》。這裡邊有一個觀點很好,讓孩子多做有意義的事情,儘量別讓他們有時間無所事事去到處閒逛。

因此我們就要協助孩子滿滿的安排空餘時間,讓孩子沒有過多的閒散時間去虛度和浪費。那麼,我們該從哪些活動來安排滿孩子的空餘時間呢?這就是我們要談到的以下4點。

7、 引導孩子大量讀書。一個不讀書整天沉浸在麻將機裡的媽媽,一定不能讓孩子熱愛讀書學習。只有父母帶頭讀書,並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講書給他聽,用書裡的智慧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和學習問題,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魅力和好處。將孩子的臥室打造出書香氛圍,並帶著孩子經常浸泡在圖書館裡,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你將孩子放在哪裡,孩子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古代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在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家長一定要讀!用這10大方法教育孩子,輕鬆成功讀名校

圖4-為孩子營造一個書香氛圍的家

8、 督促孩子大量鍛鍊身體。很多孩子害怕運動,甚至是在老師的要求下也是如此,並千方百計且想方設法的偷懶,這對孩子的學習和未來發展都有著極大的殺傷力。我們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志向遠大,但永遠躺在醫院病床上的人。很多父母自己不運動,天天嘮叨孩子去運動,那麼父母縱是千言萬語,孩子也一定雷打不動。父母帶頭健身,並帶著孩子一起做體能訓練,對孩子的積極影響是很大的。做體能訓練是最好也最有效的健身方式,很多家長喜歡慢跑,很多學校要求孩子做早操,其實這些真的挺無趣,也很難起到健身的效果,況且很多人不能做到堅持。在很多知名的中學,為了讓孩子有著強健的體魄,每天都會組織2-3次為期20分鐘的體能訓練。那麼,體能訓練都包括哪些呢?分別為30個俯臥撐、50個下蹲、50下高抬腿、3次百米短跑衝刺、100次跳繩等等,每組訓練不宜數量過多。若特別喜歡某項體能訓練方式,可以每天根據自己的課餘時間和身體狀況進行多次且專項的體能訓練。每組體能訓練過後,能讓人解除所有的疲憊感,並全身充滿力量感。當堅持一段時間,讓孩子嚐到了運動的甜頭,自然會主動接受。

9、 帶著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很多孩子不願意學習,是因為沒有未來的目標和理想。而沒有理想和目標的原因在於孩子的認知能力被侷限在了一個圈子裡,就像一個人永遠不可能賺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一樣,孩子也無法做到超出自己認知以外更優秀的行為。很多孩子永遠都在三點一線的生活,思想也很容易被禁錮在10公里範圍內。經常帶著孩子去著名的旅遊勝地,或者去中國著名大學逛逛,甚至可以多帶著孩子去參加一些有趣的學術論壇,儘管可能只有一趟也會對孩子終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只有當孩子的認知能力提高了,學習行為才能改善。

家長一定要讀!用這10大方法教育孩子,輕鬆成功讀名校

圖5-帶孩子多去重點大學走走

10、 堅決限制孩子在家打遊戲的行為和時間。很多孩子放學一回家就是各種手機和電腦遊戲,這會讓一個孩子逐漸遊戲成癮,並不能自拔,家長們應該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和制止。在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個方法,就是不斷轉移他們的遊戲注意力。舉個例子,當孩子在打遊戲的時候,很多家長是持續並頻繁的在孩子耳邊嘮叨,這樣對學習不好等等,但問題是,孩子不會聽你的,反而還會影響親子關係。那麼,有哪些非常好的方法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是經常無意間製造善意的中斷事件,來強制孩子轉移玩遊戲的注意力。

  • 比如說,當孩子不做作業打遊戲時,你應該說“孩子,在學校學習累了一天了,回到家打會遊戲是應該的,但是要有個限度,我去給你倒杯牛奶解解渴。”這樣孩子一定會覺得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你將一杯熱騰騰的牛奶端過來時,故意不小心打翻灑在孩子身上,這樣就能打斷孩子打遊戲時的注意力,善意且能強制孩子離開遊戲。
  • 再比如說,當孩子打遊戲正酣並超過限度的時候,並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母親就可以直接悄悄的去客廳拉斷電閘,然後告訴孩子,“哎呀,怎麼停電了,媽媽下樓去問問物業是怎麼回事兒,你在家先做作業,等會兒電來了你作業也完成了,再玩遊戲。”這樣孩子是不是就只能去做作業了,而且媽媽也能被解放出去休息一下。當孩子在家打遊戲過度時,製造一些善意的突發事件,讓孩子的注意力被強制性的改變和轉移,這一定是最好的辦法。但是切記,在孩子學習時,就一定要想方設法給孩子提供安靜且舒適的環境,千萬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一定要讀!用這10大方法教育孩子,輕鬆成功讀名校

圖6-採用善意中斷事件,來強制孩子轉移遊戲注意力

對孩子來說,學校和家庭是影響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兩大主陣地,只有聯合共同培養,才能讓孩子健康長遠發展。即使學校的老師們矜矜業業的做教育,而父母卻做上了甩手掌櫃,那麼教育的效果一定是要大打折扣的。其實,孩子在學校大量的學習和行為問題,根源都是出現在“喪親式”的家庭教育環境裡。父母們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起“成功無捷徑”的信念,從而讓孩子能在複雜多變的世界裡,依然能獲得學業和人生的成功。

最後,我們父母要知道,每個人都是極其複雜的生物,因此我們不知道孩子的良好行為改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起的,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多帶著孩子做有意義的事情。

本篇文章所有內容均為碼字優質原創,喜歡的朋友請“關注”和“轉發”哦!我會在“頭條號”和“悟空問答”裡,繼續推出高質量的教育文章給大家。《Maple老師談教育》專門從事教育領域創作,謝謝關注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