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中國古代,朝代更迭頻繁,外族屢屢入侵,內部叛亂不斷,所以貫穿歷史之間的主要是一場又一場或大或小的殘酷戰爭。而參與戰爭的將領們各盡其能,最終建立不朽功業。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們就古代那些超級將領們能力和所創下的功名整體對進行一個大略排名。

1、韓信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韓信受封齊王

戰必勝、攻必取,“兵仙”韓信。韓信將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自漢中封壇拜將,韓信統領大軍先取三秦,一舉平定魏國,再背水一戰敗燕趙,攻齊而滅之,然後再全殲項羽手下第一名將龍且的二十萬大軍,憑藉一己之力平定北方,與劉邦形成了對項羽的兩面夾擊之勢。

而後統軍南下,解劉邦於危懸。在垓下合圍項羽,最終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計,徹底瓦解項羽大軍的戰鬥力,迫使虎步天下的霸王項羽自刎於烏江。

韓信是中國歷史上“謀戰”第一人,其軍沒有楚軍戰力強,其將更沒有項羽、龍且般萬夫不敵。但是,其卻能用各種陰謀陽謀,瓦解對手,最後一舉擊破,打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無路可退。韓信對於西漢王朝的建立堪稱第一功勞,比之張良尤有過之,西漢大半個天下都是韓信一手打下。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並留有兵書,正所謂國士無雙也,排名第一,實至名歸。

2、徐達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徐達

徐達,大明開國第一名將,也是近三百年明代第一名將,為人謹慎,善於治軍。與韓信類似,徐達也是一員“謀將”。徐達之所以能超越元末明初王保保、李思齊、張定邊、常遇春、李文忠等所有名將,成為獨一檔的純在,主要在於其有著兩個優勢,一個是天賦,另一個是風格,天賦是其擁有敏銳而精準的戰場判斷力,其風格在於用兵謹慎,即使戰局不利,也不會失敗。

自朱元璋濠州、滁州起兵開始,徐達便是其內部骨幹。在朱元璋集團的內部核心之中,有三大傑出人才,比之漢初三傑亦是不遑多讓。劉伯溫對張子房,李善長對蕭何,而徐達正是對應“兵仙”韓信。

徐達追隨朱元璋,從狹窄的淮河流域,殺到應天府,再到蘇南血戰,再到鄱陽湖決戰紫禁之巔,然後再直入山東,攻破大都,智取太原,框定關中,最後經蘭州一役徹底驅逐北元。他替朱元璋打下了應天,擊敗了張士誠、陳友諒、王保保等當世人傑,最終輔佐朱元璋一統天下,其功勞之大,可謂是一時無雙。其能力並不弱於韓信,之勢最後漠北之戰中未能全勝王保保,成了其軍旅生涯的一個小黑點,影響歷史地位,所以排於韓信之後。

3、多爾袞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多爾袞

多爾袞應該是清朝最傑出的軍事家,在努爾哈赤時期,多爾袞年幼,並沒有太多出場機會,自皇太極時期開始,多爾袞就成了滿清最能打仗的將領。最終在皇太極死後,擁立福臨,攝政天下。

多爾袞應該是清朝從一個偏居東北的地方政權走向全國大統一的朝代的決定者。經過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奠基,再加上天下形勢的轉變,最終給了多爾袞名垂青史的機會。

多爾袞攝政時期,大破關寧防線,縱軍入關,定鼎北京,而後佔山東,吞山西、陝西,攻取河南統一中原。大軍南下,數次擊敗南明,從形式上奠定了天下一統的基礎。可以說,多爾袞是大清王朝問鼎天下的實際操作者。

4、李靖、李勣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李靖

李世民框定天下的左膀右臂,李靖、李勣戰功卓著,對唐朝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兩人也都是唐玄宗時期評定的武廟十哲之一。

李靖,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曾著有數種兵書,是一個長於謀略的超級戰將,李靖成名較晚,在李唐統一天下的中後期才嶄露頭角,助李世民平定蕭銑,一統江南,而後大破突厥,攻取吐谷渾。對唐朝的統一和擴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勣,相比李靖要成名早很多,相比於李靖的謀,李勣的特點是狡,其行事和用兵都比較怪詭,與正派的李靖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起了李世民所向無敵的大軍。李勣主要的功績是破竇建德,滅王世充,率軍從東路南下攻取淮南和江南,徵遼東,會同李靖破突厥之戰,攻破薛延陀的大軍,平定漠北,被李世民倚之為長城,對於唐朝的而一統和開拓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拔掉了遼東高句麗這根扎死隋煬帝的釘子,功勞極大。

後世將李靖和李勣並別為唐朝最出色的將領,其實薛仁貴亦是極為出色的將領,但是因為薛仁貴曾敗於吐蕃,所以名氣受損,只能暫不上榜,作為唐帝國李世民手下的軍中雙璧,李靖和李勣暫列第四。

5、衛青、霍去病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大漢雙子星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漢武帝雙璧

與李靖和李勣類似,衛青和霍去病也是漢武帝的左膀右臂,兩人攜手橫掃匈奴,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武功鼎盛的時代推向了高潮。

衛青,漢匈之戰,轉負為勝的勝負手,揭開了大漢強軍天下無敵的序章。衛青作為外戚,出場方式極為高調,突襲龍城,七戰七勝,收復河朔、河套地區。後期配合霍去病,直入翰海,橫掃漠北,將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得無影無蹤,極大的擴張了帝國北部疆土。衛青用兵,在後勤跟不上的情況下,善於以戰養戰,敢於縱軍突進,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激進的打法常常創造奇蹟,所以衛青屢屢以少勝多,攻無不克。

霍去病成名晚於衛青,是一個比衛青更加大膽的將領,也是將大漢軍事推向巔峰之人。其一生敢打敢拼,無數次以少勝多,靈活用兵,善於長途奔襲,急速突進的打法,以快打快,精兵突襲,以少勝多,將匈奴騎兵打得一敗塗地,每次突進都是直入漠北兩三千公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既打出了氣勢,也打出了國威。

衛青和霍去病之所以排在李靖和李勣之後,主要在於霍去病輝煌太過短暫,而且衛霍二人的打法戰術都比較單一,雖然一招鮮吃遍了天,但是綜合能力應該排在李靖和李勣之後。

6、白起、王剪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白起劇照

很多人覺得將戰神白起和無敵王剪排在這麼靠後的位置不妥,兩人雖然名聲極大,且功勞蓋世,但主要是因為先秦時期的戰術打法沒有後來豐富。作為秦國軍事上的雙璧,兩人雖然在不同時代,但是卻都打出了天下無敵的秦國的氣勢。

白起,歷史上的名聲並不算太好,主要是因為背上了“人屠”之名。但是白起之軍功在戰國時期,是首屈一指的,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三晉中魏韓兩國從此淪為魚肉,再也沒有能力抗擊秦軍東出。南邊與楚國交戰,攻陷楚國都城郢。楚國從此一落千丈,再也不復大國之勇。長平之戰擊潰趙國主力,大破四十萬趙軍,從此秦軍之強,足以勝過六國聯合,天下一統只是時間問題。

王剪,秦國最傑出的軍事家,天下六國,王剪與其子滅了趙燕魏楚齊五國。隨後南征百越,將秦國疆域擴張到了嶺南一代。王剪用兵謹慎,對形勢判斷非常準確,不打無把握之仗,所以逢戰必勝。

7、班超、郭子儀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班超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郭子儀

一個武將的強大,不在於其參加過多少黑雲壓城、流血漂櫓、投鞭斷流這樣人數級別的超級大戰,而在於不打沒有必要的仗,有必要的仗一定能贏。而投筆從戎的班超就是這樣的一位超級名將。班超在西域用了三十一年的時間,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西域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班超的特點是善於權衡,少量孤軍在西域,卻能斡旋一切,最終一統西域。

郭子儀上榜,是因為其蓋世功勞,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雙京,重鑄大唐江山。然後抵禦吐蕃和回紇,為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其統軍的策略在於其善於周全,指揮全軍和大型戰役能顧周全,所以其取得的功勞比之韓信徐達也不遑多讓。

班超和郭子儀的軍旅軌跡和人生際遇雖然毫無共同點,都是同為儒將中的代表人物,所以將兩人並列。

8、周亞夫、慕容紹宗、曾國藩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曾國藩

三個平定內亂的超級名將,並列在第八位。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周亞夫平七王之亂;死於水厄的慕容紹宗平定侯景叛亂;以家訓名留青史的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

三人都是國家的棟樑,周亞夫以少勝多,大破叛軍吳國和楚國的精銳。慕容紹宗能打敗南北朝時期最為詭譎的超級人才侯景可以吹一輩子。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為滿清江山強行續命半個世紀。

三人特色各不同,周亞夫應該是才將,慕容紹宗應該是大將,曾國藩應該算是儒將。所以將三人在此處並列。

9、耶律休哥、王保保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耶律休哥

兩位北方少數民族名將,皆是憑一己之力,扭轉戰局。

兩人皆是智謀之將,耶律休哥百戰百勝,幾乎以自身一己之才,扭轉了宋遼戰爭的局勢,正是憑藉耶律休哥的幾場大勝,擊敗了宋軍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決心,從此遼軍對宋從守勢轉化為攻勢,而宋幾場大敗之後,從此專攻為守,戰略性放棄北伐。

王保保雖然前期先後在太原,在蘭州慘敗於徐達,兩次全軍覆沒。但是在最後至關重要的漠北之戰中,王保保率軍在與徐達作戰中佔得先機,迫使徐達大軍南撤,一戰之後,換得北元十多年的和平,北元也因此避免了被明軍一舉殲滅,最終成為與大明共存近三百年的北方勢力。

10、謝玄、陳慶之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陳慶之

我眼中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名

謝玄北府兵

作為漢族的驕傲,有理由將二人上榜。南北朝時期,除了劉宋王朝有著短暫的強勢之外,主流影響力還是在少數民族控制下的北朝。而謝玄和陳慶之雖然比不上氣吞萬里如虎的宋武帝劉裕,但是也是南北朝漢人弱勢的情況下,漢族人的驕傲的存在。

謝玄,北府兵的創始人,幾度擊敗不可一世的前秦的進攻。更是率領北府軍在肥水之戰面對前秦泰山壓頂之勢的情況下,立下頭功,最終以少量軍隊大破前秦七十萬大軍,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今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東晉自南遷後少有的染指中原。

“白袍將軍”陳慶之是個千古其人也。其身子文弱,弓馬騎射樣樣不行,卻硬是靠著膽略和籌謀,在中原大地橫行無阻,北魏不敢南下。以少量兵馬,在河南和江淮之地打造出固若金湯的陣線。伐北魏,平叛亂,每戰必克。但是奈何所處時間不對,若是生於劉宋元嘉年間,或許陳慶之有能力為一統天下建下不世功勳,可惜梁武帝時期,梁政權無意北上,陳慶之縱使名聲震天,也不過是在中原小打小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