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求無價寶,難得如意郎:淺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

唐代女詩人魚玄機曾有《贈鄰女》一詩曰:“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描寫的是女子被拋棄後的煩悶苦燥之感,更是表明了女子想遇到一個有情義之人是多麼難得。這詩句的前半句安在明代公主身上十分合適,畢竟天子貴女,金枝玉葉,想要什麼珍奇異寶可謂是手到擒來,但是後一句要進行改編,改為“難得如意郎”,作為政治婚姻存在的公主貴女,想要自由戀愛嫁給自己的心上人可以說是太難太難了,所以能夠嫁給一個各方面優異的對象對公主來說,則更有吸引力和切實性。

但是到了明中後期時,皇帝一改公主配勳戚功臣的舊例,而是讓公主與平民或者中下層官員的子弟聯姻。就這樣,“癩蛤蟆”也就吃了“天鵝肉”。公主選婿制度所選中的人雖然地位要求不高,但是才貌品德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這種有嚴格參選的情況下,公主想要一個各方面符合心意的如意郎君卻並不簡單。

我們想知道為何明代公主這麼“難得如意郎”,我們首先就要從問題的根源明中後期公主選婿制度上看起。


易求無價寶,難得如意郎:淺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


一、統治者抑制外戚,成就“平民駙馬”

雖然在各類小說電視劇上,作者給公主安排的主人公都是英俊瀟灑的狀元郎,少年勤學苦讀一朝得志成了新科狀元,皇帝為了嘉賞他將自己最疼愛的公主許配給他,狀元配公主,鴛鴦神仙侶。但實際在真正的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大概率是不會發生的,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只有一位狀元成為了駙馬,他就是唐代的鄭顥。

不過神女有夢,襄王無心,鄭顥本有婚約,與萬壽公主成婚是礙於權威才不得已的,而他心裡也一直記掛著自己的前未婚妻盧小姐,所以這萬壽公主只得到鄭顥的人而得不到鄭顥的心,這樁“神仙配偶”婚姻並不幸福。實際歷史上的絕大多數公主都是嫁給世家大族或者功勳子弟的,嫁給國之棟樑,可造之材的狀元將軍,少之又少。

明初明太祖和明成祖兩朝時,公主下降開國將領之子的事情還十分常見。例如明太祖的長女臨安公主、二女寧國公主、五女汝寧公主、六女懷慶公主等八位公主都是嫁給了明朝開國名將之子,安撫功臣和政治聯姻意味頗濃。所以,在開國初期,公主的駙馬選擇多為功臣勳戚之弟。


易求無價寶,難得如意郎:淺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


後來明成祖登基後,公主駙馬由洪武年間的重視家世到了看重戶籍。選駙馬時首先要看是否有北京戶口,戶口成為影響駙馬選擇的重要因素。

而明太祖明成祖之後,為了進一步抑制外戚,防止外戚干政,到明英宗時,為公主選婿時直接禁止文武大臣子弟參選,而優秀適齡的普通官員和平民子弟則作為駙馬的候選人。

例如明英宗長女重慶公主的夫婿周景,之所以能尚公主,靠“好學能書”這一勤奮行為獲得明英宗好感,抱緊了未來老丈人的大腿,所以“英宗愛之”,他這一介平民子弟,才有機會抱得美人歸。

所以正是因為明朝統治者對外戚干政的忌憚才成就了一群“平民駙馬”。不過不得不說一句,明代終生都在為抑制外戚專政而努力,效果很明顯,明朝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外戚專權的朝代。

易求無價寶,難得如意郎:淺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


二、想一步登天娶公主,還要看合不合眼緣

既然不許世家大族和文武大臣的官員子弟參選,而是“海選”選婿,都有什麼樣的標準和程序呢?

關於駙馬的參選標準,《明史》中有這樣的記載:“凡選駙馬,禮部榜諭在京官員軍民子弟年十四至十六,容貌齊整、行止端莊、有家教者報名,司禮內臣於諸王館會選。不中,則博訪於畿內、山東、河南。選中三人,欽定一人,餘二人送本處儒學,充廩生。”

看到了吧,雖然不再看政治地位了,但是年齡要正處風流年少,容貌、行為、家教缺一不可。

那選出三人之後又怎麼從三人中挑選最佳者呢?

《思陵典禮記》中也有記載:“萬曆中選擇尚主子弟三人入見,上以其名呈太后。太后置金瓶中,焚香祝天,選其一,即以緋袍覆之,送入春曹,其兩人陪入者,賜金綺罷出送順天府庠。”

除了太后影響結果外,后妃也有權決定公主的夫婿。例如明神宗寵妃鄭貴妃的女兒壽寧公主擇婿時則是由鄭貴妃所挑選的。“帝垂簾目之, 貴妃侍側, 進選者三人……帝向妃指而領之, 中選者乃興讓也。”三人之中的冉興讓合了鄭貴妃的眼緣所以當選。

易求無價寶,難得如意郎:淺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


所以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看出,公主選擇駙馬無非這幾個步驟,首先禮部發出榜文公佈選駙馬的標準,符合榜文中條件的便可以去禮部報名,報名者如果有合適的話就從中選出三個人,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就要從京城、山東和河南三地各選一人定為候選人。

這三人被選定後便要接受皇帝和太后的面選,后妃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提出一定的意見,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作為主人公的公主一直都沒有出場,沒有一點自主選擇權,這種情況下的選婿對日後公主的婚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隱患。

易求無價寶,難得如意郎:淺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


三、“騙婚”頻發成為明中後期公主選婿制度的一大諷刺

明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初衷雖好,但由於執行過程中的種種不力,公主容易遇到“騙婚”則成了公主選婿的一大弊端。

明孝宗之妹德清公主在選婿時,經過挑選富豪袁相入選。但實際上是因為太監李廣私下接受袁相的賄賂,袁相才獲得此資格。後來此事東窗事發,皇帝才又為德清公主選了另一個駙馬。嘉靖皇帝的同母妹妹永淳公主同樣也遭遇過“騙婚”,一開始選定的駙馬陳釗被爆出家世不好,其母是二婚,所以被剝奪了資格。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明代公主雖嫁給平民階層,但是駙馬的家世清白也是一個重要選擇依據。永淳公主最後嫁給了謝詔,不過因駙馬謝詔有禿頂之狀,所以《萬曆野獲編》又有軼事記載:

“謝詔選後,京師人有《十好笑》之謠,其間嘲張、桂驟貴暴橫者居多,其末則雲:‘十好笑。駙馬換個現世報。’蓋謝禿少發,幾不能綰髻,故有此譏。然詔直至嘉靖末年卒,富貴者四十年。”

但是好歹永淳公主也避免了“騙婚”的厄運。

易求無價寶,難得如意郎:淺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


但是另一個公主永寧公主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據《萬曆野獲編》記載,為永寧公主選擇富家子梁邦瑞為駙馬,可梁邦瑞“其人病瘵贏甚,特以大璫馮保納其賂數萬,力持之。”不過結婚數月後,梁邦瑞就病死了,可憐永寧公主自此寡居而終。

雖然明代沒有規定說公主不可再嫁,但根據《大明律》記載;“若命婦夫亡,再嫁者,罪亦如之,追奪並離異。”在《明史》中所記載的80位公主,下降者皆無再嫁。所以一旦遇上“騙婚”,即使是金枝玉葉的公主,卻再也沒有再嫁的機會。堂堂一朝之公主,卻遭遇“騙婚”的確是的一大諷刺之事。

易求無價寶,難得如意郎:淺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


四、明明是金枝玉葉,為何卻容易遭遇騙婚?

明代公主遭遇“騙婚”事件的確是一大諷刺,但歸根究底,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有極大聯繫。

1. 宦官把持影響選婿結果

《明史》中雖然有記載:明太祖擔心前朝宦官專政之事重演,令“內臣不得干預政事”,但自明成祖“靖難之變”以來,宦官的政治地位便不斷提高,等到明英宗時的王振,因受英宗寵信,逐漸結黨營私,干預政事,成為明朝的第一代專權宦官,從此明代的宦官專政之事一發不可收拾。上述的德清公主,永寧公主之事都是因為宦官李廣、馮保等人的只顧自己利益,不管公主的婚姻幸福而釀成的後果。

之所以宦官可以影響選婿結果,主要是因為禮部發榜文算選中的入選者,都是由司禮監呈報給皇上,而宦官則把持著司禮監的呈報名單,所以最後皇帝所面見的三人都是出宦官之手,而一些品貌才德具備的可選之人,則因沒有賄賂宦官所落選。

《明英宗實錄》中有這樣的記載:富家子弟與議婚人互相包庇,有錢的人雖然不符合標準但也可以入選,沒錢的人即使符合標準也會被說與公主的相剋而不被選中,結果“各處王府選擇儀賓赴京授職,多有人物鄙偎,禮貌粗陋者。”

有錢者無品無行亦有資格成為駙馬,無錢者有才有貌卻也不得入選。可憐天子貴女,金枝玉葉,竟然嫁給無德無才無貌的市井小人,成為齷齪小人“撈油水”的工具,這其中又是多麼悲哀啊。

易求無價寶,難得如意郎:淺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


2. 做駙馬的榮譽和好處給小人可趁之機

宦官的把持是一部分原因,駙馬的高待遇則吸引了一部分不符合標準之人的投機取巧。一旦娶了公主,就會被賦予駙馬都尉這一官職。

《明史》中有記載:“駙馬都尉,位在伯上”。

如今看來,如果有品級的話應該是屬於從一品,因此有人說道“考得好不如長得好,長得好不如生得好”,意思就是成為駙馬之後要比科舉獲利容易的多。而且公主一旦下嫁,其嫁妝中的店鋪莊園所受的租佃費用不是小數,且娶公主駙馬也是會有一定賞賜的,所以在經濟上娶公主可以享受到的特權是不少的。

除此之外娶公主也是對後代有益的,明代公主的子孫可以

入監讀書,相比於他人更易獲得仕途機會,雖然明代公主在去世後雖然擁有的不動產會被收回,但是公主的子孫會蔭武職,明中後期之後,公主還可以通過乞陳和援例,令子孫的武職世襲。

這一系列的好處令一些沒有入選資格的小人動了歪念頭,通過賄賂與宦官勾結,影響了公主的選婿與婚姻。

易求無價寶,難得如意郎:淺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


3. 公主本身沒有選婿的自主權

公主容易遭“騙婚”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公主沒有對自身婚姻的選擇自主權,一切由皇帝后妃做主,但最應該做主的其實應該是公主本人,但因為男權至上理念和婦女節烈觀的影響,公主只能任由選婿制度為自己選擇夫婿,即使嫁給了不合心意之人,卻也沒有辦法“離婚”而是默默接受,沒有婚姻自主權就是明代公主“難得如意郎”的一個重要原因。

4. 公主選婿對象的變化

公主選婿對象的變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按照我們現在來說“門當戶對”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相似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極容易形成相似的三觀和生活理念。明朝前期公主的選婿對象大都是世家子弟和功臣子弟,在一定程度上,他們與公主所接受的生活教育理念是差不多的,他們的交際圈子也是相融的,更重要的是適齡的世家子弟後宮朝廷中的人都有所耳聞,所以對其品質才德的認識都不會有陌生和太大的差錯。

而一旦將公主的選婿範圍擴大到平民階層的人,選中的人極容易與公主造成三觀不投,貌合神離,而又因為對所選駙馬的不熟悉,所以“騙婚”事件和婚姻不幸有很大的發生幾率。

易求無價寶,難得如意郎:淺談明代中後期的公主選婿制度


五、小結

自古以來,公主都是作為

政治聯姻的存在,極少有婚姻自由的公主。明代中後期公主選婿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了完全掃除外戚干政提供了有利條件,但由於受到宦官干政的影響想從中獲利小人投機取巧的情況下,這種公主選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為負責此事的小人從中謀取錢財提供了便利,而明代公主的“騙婚”則成為明代歷史上的一大諷刺,不論是政治聯姻也好,按制度選婿也好,最不幸的仍然是無辜的明代公主。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參考文獻:《明史》《萬曆野獲編》

我是小月,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冷門的歷史,透過歷史探尋本質,請關注春江花月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