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故宮的風花雪月之嘉靖皇帝

說起大明朝的皇帝,嘉靖帝朱厚熜無疑是最怪異、最複雜的一個,同樣也是譭譽參半的一個帝王。

談故宮的風花雪月之嘉靖皇帝

按理說,朱厚熜本與皇位無關,他的父親是成化帝的庶子,被封安陸州為興獻王。而朱厚熜則是興獻王的次子,由於是興獻王長子早早辭世,那朱厚熜則自然成為了王世子。如果說,歷史的軌跡沒有意外,朱厚熜終了一生也就是繼承父親的王位,當一名普通的王爺而已。

但歷史卻上演了驚人的意外,那就是當時的皇帝正德帝,在自己31歲的年紀,就早早辭世了。由於,正德帝一生沒有子嗣,而且他父親弘治帝也就他一個兒子,正德帝也沒有親兄弟,至使皇位空懸。於是,在張太后和群臣商議下,把目光看準了遠在安陸州的朱厚熜。因為論親疏關係,朱厚熜無疑是最近的,他的父親和弘治帝是親兄弟,那朱厚熜自然是就正德帝堂弟了。所以,朱厚熜就這樣幸運地被擁戴為新一任的大明天子,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四十餘載的皇位生涯。

可剛到北京準備繼承皇位的朱厚熜,就和當時大臣發生了矛盾。因為,當時在京城的朝臣認為朱厚熜是以弘治帝嗣子身份來繼位的,因按皇子的身份走側門入宮。可年紀雖輕的朱厚熜卻不幹了,他不想一上來就威嚴有損。於是,他提出自己是來登基稱帝的,就應該按天子禮節進城,如果不走正門,他就不當大明天子了。一看新皇帝要撂挑子了,群臣也只好不再堅持,答應按天子禮節,迎奉朱厚熜。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朱厚熜的生母蔣氏也因母以子貴,後一步趕到京城。關於,她入城的禮節,群臣依舊要按照她之前王妃的身份對待,可蔣氏不幹了,她認為我的兒子已然是大明天子了,我就是名正言順的太后了,怎麼還能拿之前的藩王妃的禮節對待呢?那老太太一生氣,也說出了和兒子朱厚熜類似話,不按太后禮節迎奉,她就要帶兒子回安陸州。蔣氏執意如此,群臣只好再次妥協了。

談故宮的風花雪月之嘉靖皇帝

可群臣的兩次妥協,並沒有換來嘉靖帝的安分之心。登基不久後的嘉靖帝,就給自己的父親大明皇帝的諡號,這下次遭到了群臣強烈反對,上演了一場有名的“大禮儀之爭”的事件。群臣認為嘉靖帝是以弘治帝的嗣子身份繼位的,和你父親興獻王沒半毛錢關係的,他就應該只享受藩王的諡號與祭祀的待遇。可一心想給父親封號的嘉靖帝,卻是執意為之。

當時,朝中出現了議禮派與護禮派的對立,由於嘉靖皇帝的支持,議禮派的隊伍也在不斷擴大,雙方的鬥爭也日趨激烈,經過幾回合的你來我往,終於爆發了“血濺左順門”事件。由於議禮派逐漸佔據上風,護禮派群臣決定集體向皇帝進諫,集體跪在左順門外,哭聲、喊聲震天,嘉靖皇帝派人將為首的幾位大臣押入監獄,群臣情緒更加激憤,左順門前出現騷動,世宗皇帝殺心頓起,將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一時間錦衣衛從四面八方圍來,左順門前血跡斑斑。最終,左順門事件以嘉靖帝的勝利,護禮諸臣的失敗告終,嘉靖帝終於如願地將父親追尊為睿宗,並將神主入太廟,躋在武宗朱厚照之上。而通過這件事,嘉靖皇帝不僅實現了追封自己父親為皇帝的願望,而且樹立了新皇的威信,開始了他的專制統治。

談故宮的風花雪月之嘉靖皇帝

掌控了朝政的嘉靖帝,一開始還是個明君,他革除了正德帝在位時期的弊政,廢掉了正德帝寵信的奸臣黨羽,打擊外戚勢力,改革科舉考試、清理田莊、減免賦稅等措施,扭轉了正德時期帶來朝政混亂,使大明王朝重回到了正軌。可到了嘉靖中後期,朱厚熜一心崇信道教,一心要長生不老,他獨自躲進西苑,開始長時期的修道煉丹,而長期不理朝政。大肆修建道觀廟宇,也加重了人們的負擔。特別是他寵信奸臣嚴嵩,致使嚴嵩及其黨羽掌控朝政二十餘年,弄得大明的政治是十分黑暗腐敗,大明江山也逐漸開始走向了衰微。

談故宮的風花雪月之嘉靖皇帝

嚴嵩

但是,要說起嘉靖帝后宮故事,則是沒有太多的風花雪月,而是更多充滿血腥、黑暗、悲劇的故事。先說嘉靖帝的四位皇后,命運都是十分悲慘的。他的第一任是陳皇后,是在嘉靖元年冊立為皇后。之後,某日陳皇后和嘉靖帝同坐,張妃入內給嘉靖帝獻茶,嘉靖帝因其皮膚細膩、貌美,巡視其手。嘉靖帝的舉動被陳皇后看個滿眼,看見皇帝當著自己的面兒與其他妃嬪調情,陳皇后是十分生氣的,她摔了杯子起身就要走。這時,嘉靖帝也是感覺失了君威,是勃然大怒、發了很大火。陳皇后因此受了驚嚇,不但懷得孩子沒有保住,自己也因為墮娠而死去,年方21歲。

陳皇后死後,嘉靖帝立貌美的張妃為皇后,可不到幾年,張皇后就被嘉靖帝廢掉了,別宮居住。關於張皇后被廢掉的原因史無詳載,後人推測張皇后被廢掉,可能和她在嘉靖帝面前為正德帝生母張太后求情,惹得嘉靖帝不高興有關,可見張皇后也是不幸之人。

張皇后死後,方妃深得嘉靖帝喜愛,被立為皇后。特別是在後來宮女謀殺嘉靖帝時候,是方皇后在關鍵時刻救了嘉靖帝一命。嘉靖帝因此十分感激、寵愛方皇后,先後將她的父兄封侯。然而一切的恩愛,卻在嘉靖二十六年某日深夜裡發生了急速的轉變。那一夜,皇后所居坤寧宮失火,可嘉靖帝卻不許宮人前去救火,導致方皇后與數百宮女活活不幸被燒死了。

嘉靖帝在關鍵時刻如此無情,後人推測,這場大火很可能是嘉靖帝授意放的,以為 “壬寅宮變”中被方皇后藉機處死的寵妃曹端妃報仇,才這麼做的。或許是之後良心發現,嘉靖帝在方皇后死後,多次想要把方皇后祔禮在太廟。雖然最後沒能如願,但為了此事,嘉靖帝不幸違反祖制,不惜與群臣之間發生很大矛盾,可這一切,是始終法彌補方皇后慘死的現狀了。

方皇后死後,還有一個杜皇后,那杜皇后就是日後隆慶帝的生母。杜皇后在身前並沒有被冊封為皇后,她因此產下皇子,被晉封為妃,過得還算平穩。但她沒有等到兒子登基,在嘉靖三十三年,就不幸地過早的去了。後來,被登基為帝的兒子隆慶帝追封為“孝恪皇后”,一同和陳皇后葬入嘉靖帝的陵墓。

談故宮的風花雪月之嘉靖皇帝

孝恪皇后

說完嘉靖帝四個皇后的故事,還要說一下發生在嘉靖帝朝,著名的宮女謀殺皇帝的“壬辰宮變”。當時,嘉靖帝為求長生不老,長期煉丹服藥,造成性格極其怪異、暴怒,常常虐待、殘害身邊的宮女。宮女長期在其身份服侍,長長是提心吊膽,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而且,嘉靖帝迷信處女能讓自己長生不老,他命方士利用她們的處女月信來制丹藥。另外,為保持宮女的潔淨,宮女們也不得進食,而只能吃桑、飲露水。所以,被徵召的宮女都不甚苦痛。

於是,為避免被殘害至死,一些膽大的宮女沒有選擇向命運屈服,而是選擇了反抗。宮女楊金英等十數名宮女晚間悄悄來到熟睡的嘉靖帝身邊,她們用黃綾布纏住嘉靖帝的脖子,幾乎要把這位皇帝勒死。也許是嘉靖帝命不該死,由於宮女們力氣小,還打成了死扣,她們沒有勒死嘉靖帝。此時,一名膽小的的宮女,忙跑到方皇后處通風報信。方皇后率人及時平息了事端,將奄奄一息的嘉靖帝搶救過來了。之後將參與謀殺的宮女們制服、並下令斬首,首犯被凌遲處死。而且,連當時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被冤枉,受到牽連一起誅殺了,可以說也是命運十分悲慘的啊。

此外,嘉靖帝一生是十分好色的,他後宮之中有名號的妃嬪就多達80餘人。而且,他迷信採陰補陽、相信處女的血能保證自己長生不老。他就派人大肆到地方,徵召大量少女入宮服侍自己。而不顧她們的死活與幸福,只想自己的長生和淫樂的需求。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嘉靖一朝的後宮的是根本沒有什麼脈脈溫情,有的只是骯髒、無情、黑暗、血腥,可以說是到了極致了,在紫禁城裡上演一出出的人間慘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