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三关说汇义

序文 : 自世尊于灵山会上,拈出一枝金色钵罗花示众。时百万人天尽皆惘措,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自此宗门一脈传持不绝以至六祖慧能大师。弟子神会更于滑台大会定南顿北渐宗旨后。南顿心传一脉法席大盛,五家宗旨灿然大备。南宗顿教如来清净禅"籍教悟宗"有路可寻,就路还家方才了却平生一桩大事。祖师禅则一超直入,顿悟圆通,令人当下会取,不历阶级,不落次第,超彼三乘权学,故有:"三乘胆颤,十地魂惊"之说。故华严清凉国师判顿教曰:"一念不生即是佛,更不论如何若何。并言:直进菩萨(即不历诸位也)十信位满即成佛,此语不虚也!

心印

问君心印作何颜,

心印谁人敢授传。

历劫坦然无异色,

呼为心印早虚言。

须知本自灵空性,

将喻红炉焰里莲。

莫道无心便是道,

无心犹隔一重关。

祖意

祖意如空不是空,

尽机争堕有无功。

三贤尚未明斯旨,

十圣那能达此宗。

透网金鳞犹滞水,

回途石马出纱笼。

殷勤为说西来意,

莫问西来及与东。

禅宗三关说汇义

宗门下三关之说由来已久,教下有楞严三关,宗门下有黄龙三关,当面关.山海关.雁门关等。但这与参禅人所用三关不同,故不可滥用。有"云门三句"拟比三关,尤贴切不过。

云门三句者:即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是也。参禅人,破本参,亲见本来,原是广大周遍,而涵盖乾坤(此是破初关义)。虽破本参见本性,但妄想习气婉然,故还须绵密保任,净除现业流识,大忘人世,大死一番,所谓截断众流也(此是破重关义)。一旦保任成熟,二六时中,打成一片,成为露地白牛,一切施为,嘻笑怒骂,不离本性,不违本性,到此则不妨大机大用,随流得妙,所谓随波逐浪也(此是透牢关义)。

然三关之说,亦是无说之中巧立言词而已。于不可分处强行截取几段以便学人会取而已。实则发心究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前心难。末后牢关亦不离当初之见处,只是功夫深浅不同之差异耳,故又有一簇破三关之说以塞学人实据三关成说之肯路。破本参即是见性开悟也,但习气婉然,功夫尚不太相应。破重关即习气逐渐淡薄,行解相应,直下便是,本性易得现前,不假作意用心,不须作观,也不须回光返照。"觉心初起,而无初相"。但尚未成片,亦有打失不在的时候。透牢关者则二六时中,打成一片,更无打失,念念见性,故时时不迷。破本参即见道,破重关即修道,透牢关即证道。

宗门见性成佛一法者,唯是直入此无为心体,故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无法可学,无行可修,凡有造作,悉为梦为。故不假方便,不走弯路,直指此心,见性成佛也。故一切不论,不论禅定解脱。神通变化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因这悉是有为造作故,与此寂灭心体毫无关连。

此顿超直入如来地之妙法,却被机不广,独接最上乘根基之俊流而已。诸大祖师睹此直指见性一法,不能广被上中下各机,故恐其达摩一脉难以相继而源远流长。因此,别出手眼,教后人以参究一法。此参话头一法,能普摄上中下三种根基,凡圣同修,如是则无复忧矣。本欲以教下之言以广证宗门一法之精蕴,无奈时间无暇,只能暂止,俟后再续写不迟。

禅宗三关说汇义

雍正黄帝(圆明居士)云:"如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实有透三关之理,是真语者,是实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有志于道之人,则须勤参力究,由一而三,步步皆有着落,非可颟顸函胡,自欺欺人。朕既深明此事,不惜话堕,逐一指明。

夫学人初登解脱之门,乍释业系之苦,觉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并皆消殒。不为从上古锥舌头所瞒,识得现在七尺之躯,不过地水火风,自然彻底清净,不挂一丝,是则名为初步破参。前后际断者,破本参后,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虚空者虚空,地水火风者地水火风;乃至无明者无明,烦恼者烦恼,色声香味触法者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皆是本分,皆是菩提。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己。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是则名为透重关,名为大死大活者。

透重关后,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离家舍。明头也合,暗头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体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无生故长生,无灭故不灭。如斯惺惺行履,无明执著自然消落,方能踏末后一关。虽云透三关,而实无透者。不过如来如是,我亦如是。从兹方修无修,证无证,妙觉普明,圆照法界。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大中现小,小中现大。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于一毫端现宝王刹。救拔众生,利用无尽。佛佛祖祖,皆为此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达摩西来,历代授受,古德传灯。无尽光中,大圆镜里,日往月来,以至于今"。

禅宗三关说汇义

来果禅师云:"过祖师关: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透两关,力再小,透个祖师关,还费了多少曲折,吃了多少辛苦,才进此关。一进关来,谁知无量劫作善造恶,生死轮回,皆一场迷梦。今醒过来,满面羞颜,大生惭愧,悲喜交集者有之,痛哭流涕者亦有之。自此改头换面,专做培福生活。不但进关,在这关外歇歇,也得无穷受用。

破重关:参禅人,必须努力加参,勿稍观望,观望则休止难进也。进祖师关之人,见到祖师门下事,识得祖师度世心,虽在门裹,依旧徘徊殿角;未入堂奥者有之。祖师肺腑,关内幽微,尚未窥见者更有之。所以悟后重疑,即此意也。

古人云:"未悟以前,如丧考妣;大悟以后,更如丧考妣。此皆破本参后,重起疑情,猛求上进。

悟后用功,有两条路,一条路到此还依初路前进,即最初用工之路,此是大人工夫,若悟后修行,只是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可称保任工夫,此为不住而住之见地。

若求真住,必须真行,至更进一重门户。真行不行,真住不住,至此祖师所设的关键,将难关住。然大悟以后之大疑者,更如初学,还加猛烈,不求悟,不求迷,不成佛……梦也参,醒也参,此名悟后大参,大参即重疑也。

有重疑工夫,定必将开重关,为重悟行人,深入堂奥。根大者斯非我事,虽然生死可了,轮回可停,不肯自弃,自弃则善住矣。当要奋勇猛进,到不疑之地,可到重关。诚不在远,直待深工精密,人法双忘,圣凡迥别,缓缓直透重关,宗门三关,只言行处,不言见处。见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并非我不言,又莫疑我无言,到此方知。

透牢关:参禅人,到此重关后,万不可离初步工夫,千万要紧。类如最初用脚行路,非轮船,非火车,用脚行到镇江地头,喻破本参也。

力小者盘桓几曰或就此住下,此是过祖师关人行处。力大者,此处谅非到家消息,即舍前行,途中无荆棘瓦石,平坦大路,喻破本参后,毫无阻滞,放手大行,又至南京,范围较广,眼界宽阔,在此想住之人多数,思维至再,前途有路,尽量进行,此行更胜如前。

咦!佛本一乘法,方便而说三,宗本一法悟,方便说三关,因根器优劣故也。然此三关,初参"念佛是谁",奋勇猛追,直破牢关,有由初参"念佛是谁",直达重关后久苦修,亦破牢关,复初参禅,行不精锐,力不更奋,加力勉强过祖师关。

假若尽是上根参禅,一齐拥到末后牢关,一时打破,出牢关去。出牢关生涯,直任诸佛一切经教,祖师典章,菩萨度生事业,最上无比之法界.虚空界.实际界.真如界.涅槃界,任何一切佛圣境界,一超直上,过无不及。类如一切诸佛众生,未出虚空一步,牢关正在虚空外,出虚空,即出牢关。足可以虚空为关。

谁个能出此关?只有参禅人,不劳寸步,能出此关无疑。阅者问曰:"正义未见说明"。非也,一关未言正义,况三关乎?

悟后重修:参禅人,虽过祖师关,根大者为大悟,根小者为小悟,心离尘境,道不虚行,生来死去皆知,"念佛是谁"能会,生死能伏不能空。业障可以消,亦可不造,爱欲瞋忿,应当空寂。人之觉念稍疏,境遇过重,有时能伏,有时不能伏者,因未断命根故也。

破重关者,类如虚空是大关,身是小关,不但出世关,当可出身关。世关为当面关,为生死关,为祖师关。今出身关者,为破重关,重关后之行处者,人忘法忘,心空境空,视生死为水中月,看浮世如岸上花。日无昏妄,夜绝梦思,纵睡有觉,如朗月在。存为福慧本,报尽成诸佛身。虽然,佛即因中佛,非妙觉后之果头佛也,为不立语言文字,直指明心见性,立地成佛。此佛至破牢关后,以悟为身,名为法身。悟时同未悟,生后与生前,以理融事,无圣无凡,以事融理,佛生俱显。抢培法身之福,忙修慧命之慧,理事俱辞,自他已利,大步清净毗卢之顶,超出一真法界之门。自此隐而佛体,显而佛用,隐显双非,体用并寂。

此最后牢关起修者,见色是色,闻声是声,见山还是山,见水仍是水,行居坐卧,无须这个。有了这个,有了那个,大智如愚,吃饭穿衣忘是我;大才若鲁,屙屎放尿竟忘谁。修悟后之心,培生前之福,集法身之慧,大哉乎也,至哉斯人!请看出牢关人,修行态度,与我异否?若异,好向脚下检点看。

禅宗三关说汇义

陈建民居士《禅海塔灯》云:"我在十余年前,参禅看案时,发现有四层工夫:一是得个入处,二是知个出处,三是得个用处,四是知个了处"。

第一:至若究竟如何便算是入了呢?第一 明相,比较以前未入时所见山河大地,一切事物,如同戴了一副水晶眼镜,非常清净,非常洁白。第二无念。第三心无定所。第四气离出入。以上四者不是先后现起,而是同时现起。

第二:为什么叫出处呢?既悟入了,经十年.二十年死透之后,其中常常有个执持此悟境的心,这是一个生死根本,非根本把他消灭不可。所以古人教我们"不要坐在无事甲里",或说"不要坐在死水里"。又有所谓"重关",就是指这个东西。第三:用层者,利用烦恼以增长菩提。第四:了处,在使三层机用运用纯熟,纯之又纯,离于一切功用,则算真了了。了处的能了.所了,都不是三界的四禅八定中的东西,也不是心意识的东西,实在者中间已无能了.所了。读者切不可在此妄生执着,以为有个甚么能了.所了,了处也"。

禅宗三关说汇义

以上不避殚繁,将几篇论述三关修证的要文重点汇于一文之中,或有助益于学人。对宗门禅法与教下言教之汇通,我已专文发表很多了,在此仅略述一下心得于后,以做全篇之结尾。

夫我佛释迦如来,于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未悟道前,虽证成诸法功德,但因未了彻诸法实相,为探究此一终极实相真理,一团疑念早已成片,待得了悟诸法实相的刹那间,疑念冰消,方知无上正等正觉不于别处。禅宗后世所传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参禅法要,看话头.起疑情一法,虽不见于佛法经论中,但却是师师相承未曾中断的,历代祖师修证实践经验递相授受的见性成佛之无上不二法门,其渊源可上溯直至本师释尊悟道之时。参禅一法,实别于经教,只以实际修证境界为以心印心之凭据。开悟见道后,与佛亲证的诸法实相是无别的。其差异只在佛已断尽烦恼积习惑染,而参禅学人由于定力不足,垢障深厚浅薄不同,故于无为法中而现种种证德的差异之相。虽是如此,但却不得言参禅开悟见道所了悟的诸法实相与佛所悟道的不同。佛于悟道前已证得界内界外的九次第定及诸三昧,故佛于开悟刹那而自修得的定力一一消归自性而自成自性本具之性定。而参禅后世学人,定力参差不齐,不但不具界外定力,界内的四禅八定定力所证深浅也不一致。故性定不圆满,难以抵挡三界业风的侵袭。三界业习还不能一一消归自性,习气种子还时时翻腾欲出而无状横起。故今时禅家讲到此处时皆言,明心见性后,勤除现业流识,若烦惑未尽,尚须人天往返几次,原因就在于此。故开悟见性前后,定力的熏修至为重要,因其为戒与慧中间著力的中心点所在之故。

禅宗三关说汇义


禅宗三关说汇义


禅宗三关说汇义


禅宗三关说汇义


禅宗三关说汇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