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再現小陽春,該買房還是再等等?

樓市再現小陽春,該買房還是再等等?

最近,全國多個城市先後曝出案場火爆、甚至日光盤的現象,疑似樓市小陽春如期而至。那麼對於購房者而言,現在究竟是該買房?還是再等等?

樓市再現小陽春,該買房還是再等等?

成交放飛,信號表明樓市小陽春已至

還記得在2月份疫情還很嚴重的時候,不少媒體都預言今年的樓市小陽春恐怕很難到來。確實,受到疫情的影響,全國多個城市的房地產行業被按上了“暫停鍵”,這一點在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月份全國70城房價變動情況數據中也有所體現。

進入3月份以來,隨著防疫形勢的不斷好轉以及各地復工復產進程的不斷加快,房地產行業也開始轉好,各地售樓部紛紛開門迎客,同時超過60餘個城市先後推出針對房地產市場的利好政策,從資金、人才、公積金等方面解決房企難題,助力樓市的回暖。

在眾多利好政策的刺激之下,不少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確實回暖跡象明顯。西安、寧波、蘇州等多個熱點城市的線下售樓部開始人頭攢動,再加上廣州某項目104套公寓開盤即售罄以及深圳某項目的7分鐘搶空288套房,這兩個一線城市先後出現久違的“秒光盤”“日光盤”。線下售樓部訪客的激增以及不少項目成交量的放飛都似乎在告訴我們:樓市小陽春真的到來了。

為何不少購房者考慮此時上車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購房者在社群以及私聊我的過程中,都在詢問和討論當下是不是買房時機的話題。為什麼有不少購房者都在考慮當下去購房呢?

從政策方面來看,買房利好確實存在。正如上文所言,3月以來,全國已經有超過60個城市調整了房地產政策,從發佈加快復工復產和各種人才住房優化措施,到允許現場開盤及開放線下售樓處,再到增加居住用地供應,優化人才認定標準,多方面支持房企,給樓市適當鬆綁,再加上央行定向降準、房貸利率下降、買房補貼等利好政策的擴大,這些都給了購房者一定的信心。

從需求方面來看,對於原本等待今年購房的人而言,受疫情影響而被迫中斷的樓市正在復甦的過程中,這個時期不少房企都釋放出來大量優惠,其中不乏如恆大75折、無理由退房這樣的誘人優惠,這都無疑給了購房者一個積極的“買房信號”,同時也有部分購房者擔憂樓市的回暖會帶動房價的繼續上漲,所以認為當下才是購房的最好時候。

買房者究竟該不該上車?

那麼,當下真的該上車嗎?

其實還是需要綜合自己的需求去考量,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去搶購。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縱然多城市推出不同程度的房產政策,但“房住不炒”依舊堅挺,在此背景下,頒佈的政策大都以穩市場為主,少數寬鬆政策出臺後就被撤回,這也表明了政府在制定策略的時候,與短期“壓力”相比,放鬆需求側的調控政策一般慎之又慎,在此前提下,那些斷言房價大漲,樓市崩盤的信息都不可信。

而且,其實對於休眠了一段時間的房地產市場而言,他們比購房者更需要一個“小陽春”,所以不少項目和置業顧問更願意接機炒作,想要製造出一個樓市小陽春。

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同於往年,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的樓市小陽春成色不足,暖意不夠。隨著疫情影響減少,被抑制的需求開始陸續釋放出來,後期或許還會加速回暖,雖然不少熱點城市確實被營造出樓市火熱的景象,但不能以部分城市的部分熱銷案例,就說樓市小陽春回來了。

更何況,目前房地產市場較熱的城市以需求旺盛的一二線城市居多,三四線城市體現的並不明顯。

因此,對於正在考慮該買房還是再等等的購房者而言,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兩點:

第一,看城市。如果當下要買房,一二線城市比之於三四線城市更值得購買。如果一定要在三四線城市買房,則需要考慮是否是自己長期居住或者給父母養老,如果是可以考慮購買,如果不是則需要謹慎購買。


第二,看需求。如果是有首套房購房需求的剛需購房者,在優先考慮區域、配套、品牌、物業,再結合自身預算以及項目優惠,如果適合自己則可以購買。如果是二套房或是投資性購房需求的,則也建議謹慎購買。

建議:

如今朋友圈依舊充斥著各類叫你買房的信息,購房者大有點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在這個時候,對於買房與否還是要結合自身的需求,保持理性。切莫因為一時衝動,賠了夫人又折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